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学业检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学业检测历史试题

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学业检测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旧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如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秦先祖非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犬丘。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 A.自然环境的演变                                    B.朝代更迭的状况 C.疆土扩展的情形                                    D.移民迁徙的过程 ‎2.监察官员由开始泛泛地“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举之”,逐步发展到“纠举百僚,推鞫狱讼”,甚至不但察举各级官吏违法乱纪事件,还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这反映了监察制度 A.功能增强和职责范围的扩大                B.消除了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 C.导致官僚阶层相互倾轧加剧                D.在百官之中处于超然的地位 ‎3.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4.据记载,从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规模修建雅典卫城,同时,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正门、赫准斯托斯神庙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各种塑像、浮雕等精美绝伦、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杰作。伯里克利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弘扬希腊神本文化                                B.树立雅典城邦光辉形象 C.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D.刺激各邦对雅典的向往 ‎5.《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并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这说明 A.《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理性精神          B.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C.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D.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罗马法规定: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反映出 A.法律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B.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 C.婚姻关系影响着立法的内容                D.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 ‎7.“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但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这表明 A.英国国王的收入非常少                        B.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8.美国实行代议制,建国之初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只有拥有财产或纳税的成年白人男子才有选举权,代议民主制具有强烈的贤能政治色彩,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现了普选,用以界定美国政治体制的关键词已从“自由”与“共和”转换为“民主”。这表明美国 A.由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变                B.精英政治岌岌可危 C.民主政治是混合政制的共和版本        D.共和政治出现了腐化 ‎9.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美国在18世纪70年代的10年中,各州“选举宜誓对代表的训令、群众大会、委员会及协会出现,都从立法机关的大门外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压力,增加了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这种情况被称为“抗议的政治”,这表明美国 A.掌握政权的保守派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B.人民群众为美国取得丰硕的民主成果做出了贡献 C.人民群众在革命期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极大重视 D.人民群众有权参与制定美国各州法律及训令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 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                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                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1.列宁在1899 年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 A.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            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C.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            D.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 ‎12.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苏维埃政权颁布《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一切土地,不论是国家的、地主的或农民的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禁止使用雇佣劳动”。这些规定的实施 A.确保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                    B.促使俄国走上了农业集体化 C.推动苏俄工业化的开展                        D.导致苏俄小农经济仍占优势 ‎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                        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 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                        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 ‎14.1865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D.边疆开发成效显著 ‎15.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这些社团绝大多数是私法社团,而且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慈善类20个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民主共和观念被民众接受 ‎16.抗战期间,共产党发动和武装民众形成的众多抗日根据地,不仅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而且钳制了近60%的日本陆军军力.其中“百团大战”历时3个多月,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 5155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震慑。这体现了中共抗战 A.始终是抗日战场上的主力军                B.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C.是为了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D.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灭亡的步伐 ‎17.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 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                                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18.苏联《外交史》中写道,“苏联曾不止一次地建议美国撤除设在他国领土上的外国军事基地,但这些建议都遭到拒绝”,所以苏联在1962年使“美国人知道自己的国土和人民遭受威胁是什么味道”。据此可知,当时 A.国际局势走向了空前紧张                    B.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失败 C.苏联军事力量已超过美国                    D.美苏对抗开始转向全球化 ‎19.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 A.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            B.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 C.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 ‎20.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                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1.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其反映了 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村民委员会是我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C.我国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具体实践 ‎22.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 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 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3.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些现象 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B.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        D.表明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24.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二、材料阅读(第25题16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4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 材料一 朱元璋废相后,不久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内阁最大的权力即为“票拟”,《明会要·职官志》曰:“内阁之职同于古之相者,以其主票拟也。”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明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南京参议院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就此,宋教仁曾说:“吾人则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会政治者也。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更易之,如必欲更易之,必致摇动国本。此吾人所以不取总统制而取内阁制也。” ‎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清代学者赵翼观点持否定态度的理由。(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阁的目的。(2分) ‎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的内阁的不同效果。(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1990年《国歌》电影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正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的田汉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齐白山等人,并与这些热血青年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八”淞沪战争期间,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在夏衍的号召下,田汉等人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武器,创作了一系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当齐白山与义勇军伙伴相继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田汉在悲愤中为影片《凤云儿女》写下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这就是传唱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摘编自电影《国歌》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 材料二 ‎ ‎——改编自2002年墨西哥《环球报》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12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图示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 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学业检测 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开发者往往根据他原来所知道的地方加以地理类推而给无名土地命名,地名会随着人群的迁徙、部族分化或受封至新地而出现在其它地方,故选D项;材料强调“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移民迁徙的过程,不涉及自然环境的演变,排除A项;“旧地名改造而孳生出新地名”可用来研究朝代更迭的状况,排除B项;地名的变化并不一定能了解疆土扩展的情形,排除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监察官员由开始泛泛地“察举非法”,逐步发展到“纠举百僚,推鞫狱讼”,到后来“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可知,古代监察制度的功能在逐渐增强,职责范围在逐渐扩大,故选A项;监察制度只能够维护政治统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排除B项;监察官员察举各级官吏的违法乱纪事件,是为了改善吏治,不会导致官僚阶层相互倾轧的加剧,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逐渐形成独立体系,但其官员并没有处于超然的地位,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故选B项;“御门听政”不一定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御门听政”体现了皇权对政务的参与,不利于减轻君主负担,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从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规模修建雅典卫城,同时,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正门、赫准斯托斯神庙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各种塑像、浮雕等精美绝伦、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杰作”,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相应的采取了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的文化措施,故选C项;伯里克利时期智者运动兴起,人文主义已成为主流,排除A项;题干问的是主要目的,树立雅典城邦光辉形象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吸引各邦的向往只是附带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所有受害人皆受到同一的保护,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这说明《十二铜表法》蕴含理性精神,故选A项;法律对贵族与平民实施同一保护,无法据此判断贵族是否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贵族与平民阶级立场不同,政治诉求自然不同,排除C项;“决定作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 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可知这一规定保障了妻子的权益,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故选A项;由材料“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可知法律承认债券,排除B项;婚姻关系和立法内容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项;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议会限制国王财权的表现,故选C项;“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无法判断多少的问题,排除A项,“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不应该和行政权混淆,这不是全国的行政权,排除B项;“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这是英王自己的钱,有权支配,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由“贤能政治”到“实现普选”,反映的是美国由精英政治到大众政治的转变,即由精英民主到大众民主的演变,故选A项;由精英政治转变到大众政治体现的是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群体的扩大,并不意味着精英政治岌岌可危,排除B项;美国是总统共和制,不是混合政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选举权的扩大,与共和政治是否腐败无关,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美国民众的人民主权观念逐渐增强,“抗议的政治”的出现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抗议的政治”的出现是随着启蒙运动深入,美国民众人民主权观念增强的表现,不是掌握政权的保守派忽视人民群众愿望的导致的,排除A项;人民群众在革命期间加强了对政府的压力,但不能表明就会受到了政府的极大重视,排除C项;题干仅反映了人民群众“增加了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并没有表明有权参与制定美国各州法律及训令,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可知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故选C项;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而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立法机构的权力而不是说法国的政体是什么,排除B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不能说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时君主派的力量还很强,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 ‎1899年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一方面列宁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为各国革命提供了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强调俄国国情尽管与马克思阐述发生的革命发生的条件的不同,但并不影响俄国革命的发生,俄国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生搬硬套,故选C项;马克思主义产生是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1899年列宁的新观点是源自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思考,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同时,另一方面反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排除B项;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材料十月革命后苏俄规定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导致苏俄小农经济盛行,占据优势,故选D项;材料“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说明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排除A项;材料措施导致苏俄小农经济盛行,没有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排除B项;材料措施导致苏俄小农经济盛行,落后的农业不利于工业化的展开,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西洋番弟听朕诏”,“衷心归顺成藩属”可知,太平天国认为自己是宗主国,西方国家是藩属国,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宗藩观念,故选C项;中国古代的宗藩关系属于朝贡体系,这种外交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排除A项;根据“替爷替哥杀妖魔”可知,太平天国幻想英法联军替天国推翻清王朝,排除B项;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并不完全相同,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频繁战乱致使江南地区人口数量迅速下降,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后清政府鼓励移民的政策,有利于人口迁入地区的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在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之后的恢复发展,与人地矛盾无关,排除B项;清代仍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江南地区不是边疆地区,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开始觉醒,因此政治类社团占据近一半,故选B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只是建立政权,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工具,排除C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能说被所有民众接受,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抗日根据地,不仅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而且钳制了近60%的日本陆军军力.其中‘百团大战’历时3个多月,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 5155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震慑”‎ 说明敌后抗日战争对日本的打击很大,消耗了日本的有生力量,促进了日本的灭亡,故选D项;抗日战场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为主,在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排除A项;共产党发动和武装民众形成的众多抗日根据地,不仅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而且钳制了近60%的日本陆军军力.其中‘百团大战’历时3个多月,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 5155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震慑”没有涉及到国民党方面的信息,无法进行判断,排除B项;“共产党发动和武装民众形成的众多抗日根据地”其作用不是为了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而是进行独立的敌后战场打击敌人,排除C项。‎ ‎17.【答案】D 【解析】该漫画体现了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反映当时意识形态对立严重,故选D项;该漫画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信息,无法看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A项;B选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该漫画体现的是苏联的主观判断,与欧洲复兴计划无关,排除C项。‎ ‎18.【答案】A 【解析】苏联通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实行核威胁,从材料“美国人知道自己的国土和人民遭受威胁是什么味道”可知,美苏核武器对立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空前紧张,故选A项;冷战解体是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材料中的1962年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时期,排除B项;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苏联率先撤走了核武器,反映出当时美苏冷战中,苏联处于劣势,美国处于上风,排除C项;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就是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已经涉及到了很多国家,故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不能体现出美苏冷战开始涉及到全球化,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材料“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认为大国应该掌握和平崛起的主动性,这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故选C项;材料倡导和平崛起,并非维护美国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要倡导和平崛起,没有涉及民族主义膨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但主要倡导和平崛起,排除D项。‎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可知该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对1982年宪法的作用主要陈述是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 ‎21.【答案】A 【解析】‎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干部,有利于村民行使选举权,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选A项;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地方行政体系,排除B项;我国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民主政治制度,排除C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含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各层级人民代表大会,但不包含村一级,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为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始于1972年,这时依然继续对华实行孤立政策,故B项错误;从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为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我周边国家,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C项正确;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应该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23.【答案】B 【解析】这些“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有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适应当时国内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A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府贸易协定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无关,排除C项;建国初期中国坚定走“一边倒”政策,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题干所提及的时间是1952年,可知题干所述发生在建国之初,再根据题干中南汉宸团长的指示——“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可知在建国之初,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这一因素,故选D项;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不能把该问题扩大为“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其综合国力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排除C项。‎ ‎25.【答案】‎ ‎(1)理由: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辅政机构;首辅是皇帝的秘书,无实权。(8分) ‎ ‎(2)目的:限制和约束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2分) ‎ ‎(3)效果:明朝内阁强化君主专制;南京临时政府设立的内阁未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也未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6分)‎ ‎【解析】(1)由材料一“无宰相之名”结合所学得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辅政机构;由材料一“内阁最大的权力即为票拟”得出首辅是皇帝的秘书,无实权。 ‎ ‎(2)由材料二“南京参议院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结合所学得出限制和约束袁世凯的权力;由材料二“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更易之,如必欲更易之,必致摇动国本。此吾人所以不取总统制而取内阁制也”得出维护民主共和。 ‎ ‎(3)由材料一“朱元璋废相后,不久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得出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强化君主专制;由材料二“1912年3月11日,南京参议院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得出南京临时政府设立的内阁目的是控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专权;结合所学但实际上并未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也未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 ‎26.【答案】示例一 ‎ 论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2分) ‎ 概述: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分) ‎ 示例二 ‎ 论题:东北军民英勇抗战。(2分) ‎ 概述: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1936 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东北军民的抗战给东北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概,爱国精神。(10分) ‎ 示例三 ‎ 论题:《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2分) ‎ 概述:田汉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10分)‎ ‎【解析】第一步审题,先看题干,为自拟论题类小论文,再看材料,材料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从中可知,其与日本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息息相关,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以及对东北义勇军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的讴歌;第二步选题,依据对材料的理解,本题的论题可以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或东北军民英勇抗战等抗日斗争的角度来选择,另外,依据材料所述国歌的创立过程,也可以将论题定为《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等等;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注意史论结合。‎ ‎27.【答案】(1)变化:由国际托管,主张统一到控制南部,分裂朝鲜,再到参与内战,扶持韩国,进行冷战。(4‎ 分)影响:造成朝鲜半岛分裂;朝鲜半岛成为冷战前沿东北亚局势紧张;中美对抗加剧,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8分) ‎ ‎(2)主要特征:两极格局瓦解,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4分)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抬头,谋求单极世界;欧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力量的发展壮大,制约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8分,其它言之成理表述亦可).‎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可知美国主张由美中苏三国托管朝鲜,建立统一的政权;据材料一“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决定介入,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可知美国控制朝鲜南部,介入朝鲜战争,分裂朝鲜,进行冷战。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介入朝鲜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加剧了东北亚局势,由于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导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的政策,从而影响中国统一台湾。 ‎ ‎(2)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二图“不平衡的跷跷板”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二小问原因,依所学,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除美国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要求国际民主化,世界多级化趋势加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