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氏族公社所有制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A ‎【解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奴隶制时期的土地国有制,也即井田制,A项正确;均田制是土地掌握在国家政府的前提才能够实施的封建土地国有制,注意题干中的“孔子审订的《诗经》信息,也就是说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但时间上与题干不一致,B项排除;C项原始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排除C项;D项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时间上也是与题干不符。正确选项为A项。‎ ‎2. 商代的甲骨卜辞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的记载,几乎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后世所谓“五谷”、“六畜”在卜辞中也都有反映。这说明当时 A.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 农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 C. 占卜抑制经济发展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促进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重大活动都要占卜,并记录下来。因此,材料信息“商代的甲骨卜辞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的记载”“‘五谷’、‘六畜’在卜辞中也都有反映”说明了商代重视农业活动,农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故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占卜抑制经济发展,C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促进农业发展,故D错误。‎ ‎3.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 C. 均田制的实行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由此,选A。‎ ‎4.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答案】B ‎【解析】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这说明社日活动受到农耕经济的影响,故B正确;社日活动不能笼统的说是迷信活动,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故C错误;材料没有诗歌发展的信息,故D错误。‎ ‎5.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6.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 夏朝到春秋时期 B.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 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文明。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被称为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故选A。‎ ‎7.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所以选D。‎ ‎8.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水平高,故C项错误;‎ ‎9.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 A. 徽商、晋商 B. 西域商人 C. 波斯、阿拉伯商人 D. 西藏商人 ‎【答案】C ‎【解析】沿海港口聚集的商人应为从海路来的外国商人,C正确;AD两项应为国内商人,排除;B项应以内陆交流为主,排除。故选C。‎ ‎10. 日本学者内田直作说:“无论如何,明代的朝贡贸易,不论是贸易政策上或财政政策上,都没有重大价值,只举扬所谓朝贡礼的服从关系而已。”这一看法 A. 掩盖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 B. 旨在要求平等的对外交往 C. 揭示朝贡贸易体制的本质 D. 体现了明朝对海关的管理 ‎【答案】C ‎【解析】直田内作认为明代的朝贡贸易在经济上没有实际价值,只是政治上服从关系的体现,这一看法揭示了朝贡贸易体制的本质,故选C项;掩盖对华侵略野心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直田内作主要就明代朝贡贸易发表了看法,与平等交往无关,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对外政策,而非海关管理,排除D。故选C。‎ ‎11. 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 “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 “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 “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 “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答案】D ‎【解析】本题据材料“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海禁政策的批判,“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D正确。“海禁”政策始于清明朝,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故B排除。“海禁”的目的是严禁中国商人到外国经商,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 ‎12.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生活观念俭朴 B. 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 中国不需要汽车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答案】D ‎【解析】由“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可知,这是封建制度下的观念问题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故选D;AC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问题,故排除。‎ ‎13. 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 闭关锁国的政策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文化专制的政策 D. 腐朽的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故选D;A、B、C都是D项的具体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14.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 服饰的西化 B. 洋货倾销中国 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是关键,材料中第一句反映了服饰变化、生活习俗变化;第二句则鲜明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盲目的崇外情结。综合来看只有C项能较全面的概括了材料的意思。‎ ‎15. 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西方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A. 要阻碍中国纺织业发展 B. 机器不宜进中国 C. 要尽量收购中国的棉花 D. 要阻断对中国的面纱供应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可以看出,这是英国与中国在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中国商品竞争力提高的根源是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力,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与中英间的矛盾有关,但不是根源,排除。‎ ‎16. 民族工业发展中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 A. 民族资本薄弱 B. 封建势力强大C. 资本主义的强大 D. 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从产生开始就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但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依赖性较强,D符合题意;ABC均是原因,但与根本原因的要求不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命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资本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 ‎17.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单干邀伴变互助”、“大组变作合作社”等明显的反映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18.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 推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间以及“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以可得中国政府通过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来解决这一问题,故C项正确;A项与工业无关,排除;BD项不属于50年代初,排除。‎ ‎19. 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都是失败的,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强调经济建设,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只符合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选项错误。‎ ‎20.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 安徽、江苏 B. 江苏、四川 C. 安徽、河南 D. 安徽、四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以建设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取得巨大成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和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故本题答案为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1.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企业 C. 发展乡镇企业 D. 进城打工 ‎【答案】C ‎【解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分别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属于政治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C。‎ ‎22.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 A. 特殊的历史时期 B. 特殊的地理位置 C. 特殊的社会制度 D. 特殊的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经济特区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故答案为D项。AB不是主要特点,C是指港澳特别行政区。‎ ‎23. 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延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B。ACD不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均排除。‎ ‎2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A. 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 B. 《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 C. 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D. 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D符合题意。故选D。‎ ‎25.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农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机器大生产的推动 D. 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16世纪欧洲使得“封建主和农民衰落”,“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革命,所以D项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指的是商业革命,其对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影响不直接不明显,所以排除AB两项,机器大生产开始于18世纪中期,C项与题意不符。‎ ‎26.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 ‎27.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 B两项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D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8.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指:‎ A. 工厂制度的兴起 B.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兴起、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和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B、D项。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垄断组织,故选C。‎ ‎2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其主要促成因素是 A. 早起殖民扩张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此最终建立,故选C。早期殖民扩张的时间段是在16世纪至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因此初步形成,显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第三次科技革命,其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排除D。‎ ‎30. 19世纪后期,技术革命以科学理论为前导.科学的发现很快转化为技术的发明,科学已开始走在了生产技术的前面。下列发明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蒸汽机的创制 B. 火车的发明 C. 发电机的发明 D. 电车的发明 ‎【答案】C ‎【解析】根据“技术革命以科学理论为前导.科学的发现很快转化为技术的发明,科学已开始走在了生产技术的前面”可得出其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结合所学可知,发电机的发明正是有了电磁感应理论才有的发明,故C项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答案】(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 ‎(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1)根据“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可得出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根据“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可从“商帮”和“工商业城镇兴起”两个角度总结;‎ ‎(3)注意审题,从“消极”方面总结重农抑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2. 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航海家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新大陆”指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二 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60年代全方位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17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它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人类由此进入新时代。‎ ‎——摘编自罗伯特·B·马克思《现代世界的起源》‎ ‎(2)材料二中的“新时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时发明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 ‎ ‎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在电的发明和应用历史上,英、德、美等国科学家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3)写出两位在电的发明和应用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任选一位指出其成就。‎ ‎【答案】(1)新大陆:美洲(只要有“美洲”字样即可)。‎ 影响: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传播与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业革命(欧洲商贸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美洲传统社会遭受灭顶之灾(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2)“新时代”:蒸汽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工具:火车(蒸汽机车、火车机车)轮船(汽船、汽轮)。‎ ‎(3)科学家:西门子、爱迪生、法拉第等。(答出其中两人即可)‎ 成就:发电机(西门子);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爱迪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其他符合史实的人物和发明皆可)‎ ‎【解析】(1)新大陆:根据“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得出美洲。‎ 影响: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回答即可,可从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等方面总结回答。‎ ‎(2)“新时代”:根据“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60年代全方位改进了蒸汽机”得出蒸汽时代。‎ 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利用蒸汽动力的交通发明有火车、轮船。‎ ‎(3)科学家:结合所学,可列举西门子、爱迪生、法拉第等。成就:结合所学可知,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的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摘编自《女学报》‎ 材料二有劝人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是,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他。‎ ‎——摘编自《教育与女性》‎ 材料三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 ‎——摘编自《女子世界》(1907年7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答案】(1)新气象:妇女摆脱了缠足陋俗的束缚,接受新式教育。成因:报纸的宣传,新式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 ‎(2)倡导实业,救国救民,注重社会责任感。‎ ‎(3)经济观念:重视女子就业。教育观念:重视女子教育。社会观念:重视文明进步。审美观念: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造作。‎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妇女摆脱缠足陋俗的束缚和接受新式教育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的成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报纸的宣传、新式学堂的创办和西方思想的传播等方面来回答。‎ ‎(2)从材料中的“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可以看出,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倡导实业,救国救民,注重社会责任感。‎ ‎(3)20世纪初妇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知识,从经济方面重视女子就业,教育方面重视女子教育,社会方面重视文明进步,审美方面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造作等方面来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