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网上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2 高二年级 5 月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 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这体现出( ) A. 家国一体 B.天下共主 C.等级森严 D.世卿世禄 2.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3. 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4. 《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农业生产的产量低 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5.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指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绩效”指郡县制A.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以下关于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B.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C.历史上秦朝首次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D.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 7.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C.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7. 元代,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其治所设在行省北端的水陆交通要冲;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徼襟要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行省驻扎有许多蒙古军团;岭北行省及辽阳、甘肃等行省,则以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作为主要使命。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使君主的权力得到强化 D.主要为加强对地方控制 8.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 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 13 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10.2017 年 4 月 1 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C.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11.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12.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13. 学者顾准认为,雅典城邦是一个“轮番而治”的公民团体,“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 统治”,"公民是自己的主人"。这反映出雅典城邦( ) A.重视维护公民利益 B.民主基础比较广泛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14. 公元前 4 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 ) 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 B.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C.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 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 15.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从重形式主义的市民法(共和国时期的适用于本国公民的法律) 发展到不重形式主义的万民法(适用于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最后发展到用万民法统一了市民法,并最终摆脱了形式主义的羁绊。这表明罗马法( ) A.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 B.根据现实的需要而不断改变C.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忽视了诉讼程序和审判形式 16.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 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 17.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 A.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B.中西文化之间碰撞和交融 C.传统治国理念的改变 D.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 11. 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 、处死的官员共一百多人,包括郡王、亲王等皇室成员,大学士、六部尚书、地方督抚等高官。这一行为客观上( ) A.加剧了统治阶级排外情绪 B.减少了清朝上层阶级改革阻力C.扑灭了中国人民反帝运动 D.反映了列强反封建专制的态度 12. 近代学者林纾说:“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 )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 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13.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 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14.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 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光荣革命”的胜利C.两党制的形成 D.《权利法案》的颁布 15.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 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 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2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 A.国王权力极大且不受制约 B.在统一后热衷于侵略扩张C.议会对王权有牵制的作用 D.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24. 下图分别是 1978 年、1997 年我国各类工业比重示意图,从 1978 年到 1997 年的变化表明( )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24. 延安 13 年与改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5. 某班历史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 26. 下图是西方部分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和 GDP 增长的情况图。此图表明( ) A.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 B.公共社会开支和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C.这些国家的公共社会开支持续稳定 D.经济总量与公共社会开支呈现正相关 27. 湖畔派是 18~19 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百年孤独》 B.摇滚乐、爵士乐 C.《等待戈多》 D.《自由引导人民》 28.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 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不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B.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9.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 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二.材料题(31 题 24 分,32 题 16 分,共 40 分)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 GDP 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 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 1/2 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加以分析,并从经济角度给出合理建议。(15 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 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中山《孙文学说》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 年 9 月) 材料四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4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10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