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 2.钱穆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称赞它是“中国历史上无上成绩”。以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先河 C.不能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 D.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3.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年代 省数 道数、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15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26路 288 ——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 97 1425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B.州郡等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变化不大 C.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减轻中央负担 D.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加强对地方控制 4.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 御门听政”( ) A.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5.下表是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 宋(960—1279年间) 明(1368—1572年间) 钱币铸造量(全国) 26,000万贯 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 劳动力价格 (江南地区) 技术劳动力 (月工资) 约4500钱加9斗米 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士兵(月工资) 约3000钱加15斗米 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 金、银、钱 米、谷、银、布 据表1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 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 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 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 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 6.《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是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些规定主要是( ) 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 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 7.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纺织业作为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领域,出现了很多发明专利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纺织设备。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 ) 1700~1800年纺织业发明数量 A.自然科学理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和革新 B.18世纪英国是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 C.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专利制度建立是英国国力强盛的根本原因 8.“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但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这表明( ) A.英国国王的收入非常少 B.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9.学者陈旭麓在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 走”传统英雄主义观时说道:“叶名琛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关于“时代的悲剧” 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 B.陈旧破落的武器装备 C.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 D.战和不定的战术策略 10.史学界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和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下列表述符合唯物史观的是( ) A.社会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而没有进步价值 B.纲领本质上反封建是革命的,形式上落后是空想的 C.平均主义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在实质上具有反动性 D.纲领满足了农民土地需要,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1.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 ) 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 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 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 12.下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部分官督商办企业。由此可以判断洋务运动( ) 企业 轮船招商局 漠河金矿 开平煤矿 鹤峰铜矿 状况 在官方人物离职或不参与管理后,盈利增加。但各种捐款名目繁多,最终企业负债累累。 官督商办金矿,但它的全部盈利“一半由所谓员司花红”和“黑龙江军饷”瓜分。 惟一经营比较成功的官督商办企业,然而在最初10年间,一般商股也没有分到一文股息。 还没有正式开办,就已经把商股消耗得干干净净。 A.有力地维护了清政府的经济利益 B.促进了中国近代商业发展 C.一定程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未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3.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14.张之洞在刊行于1898年的《劝学篇》中说:“近日朝野皆知练兵为第一大事,然不教之于学堂,技艺不能精也;不学之于外洋,艺虽精,习不化也。”基于上述认识与实践,张之洞( ) A.反思了甲午战败的原因 B.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倡议 C.推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15.1939年1月,毛泽东在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时明确肯定:“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由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据此可知,毛泽东( ) A.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已经实现全方位合作 B.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抵抗客观上支持中共敌后战场 C.认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 D.旨在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卓越贡献 16.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 ) 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 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 17.从八大到十一大,新中国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首位。从十二大到十七大,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政策或方针是( ) A.“一边倒” B.和平发展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 ) 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 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 19.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以后,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并且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这些现象表明( )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文明产生冲突 D.经济全球化可能促进本土文化复兴 20.表2 1929年1~9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据表2信息可知,当时美国( ) A.民众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B.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 C.存在银行信贷安全风险 D.民众普遍存在投机心理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认为,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现在所称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原因是,诸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材料所述观点说明“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B.西方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业化的阻碍 C.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D.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渐导致世界格局的分化 22.以下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 该言论揭示了( ) 二战后仅25年,个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习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这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A.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美苏继续主导两极世界格局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23.表3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 ) 时间 1976年 1992年 2000年 2008年 2015年 比重 70% 68% 66% 52.8% 47% A.七国集团经济发展已经严重衰退 B.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4.“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与这首诗歌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 A.《离骚》 B.《红与黑》 C.《日出·印象》 D.《老人与海》 二、材料阅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甘肃成批出土简牍10余次,总数达到7万多枚。简牍的内容以秦汉行政文书为主,各种簿籍和通行公文系统性很强。簿、籍内容包括边塞军事机构对兵器、廪食、俸钱等物资的流水账目及会计报告和关于各种人员的名单。通过簿籍,可以管窥各类机构对文书的书写、审核、校对、存档等细节。通行公文是各级机构间上传下达的文书,有涉及人事升迁、任免、调动的,也有关于日常管理值班的。甘肃简牍中还包含大量的律令,涉及军事、治安、边疆、土地、吏治、养老、赋役等多方面。司法实践中的各类文书透露出执法重要环节的各种信息,生动反映了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的诉讼程序和司法情况。 ——黄兆宏《“经国之枢机”——甘肃简牍与秦汉时期行政体系研究》 材料二 晚清时期,清朝长期实行的谕旨奏折制度悄然发生变化,新型谕旨奏折逐渐形成自身的寄发程式与管理制度。通过电寄寄发的谕旨称“电旨”,上行文书出现电奏,电奏由臣工拟定,交电报局寄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再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送军机处进呈。历次钦奉电旨、电奏、电信,按月分缮清折咨呈军机处、总理衙门查核。1906年10月,皖北遭遇严重水灾,安徽巡抚恩铭向清廷电奏此情,并请求“拨发藩库银十万两,以资赈抚”,清廷闻后立即寄出电旨允准。 ——夏维奇《晚清电旨电奏发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简牍所反映秦汉政治的基本特点,说明甘肃简牍的史料价值。(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行政公文出现的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及影响。(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 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及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1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西周的做法有利于将周朝文化传播到边远地区或新征服地区,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故选C项;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主要体现在贵族之间对经济利益的争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周时期尚未出现君主专制,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度下,地方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保持了中国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对中华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有明显的好处,故选D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因为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排除A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宰相、州长),而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后才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效保证中华文明的延续,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符合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而不是地方行政机构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加重了中央的负担,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故选B项;“御门听政”不一定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御门听政”体现了皇权对政务的参与,不利于减轻君主负担,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明代钱币铸造总量、技术劳动力和士兵的工资相对宋代减少,流通货币从宋代的金、银、钱发展到明代的米、谷、布等实物和白银,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商业贸易发展与宋朝相比相对缺乏活力,故选C项;明代前中期国家统一安定,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民众收入的增减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白银流入的信息,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包括几种情况,与材料中“一切债务……清偿而消灭”“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 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相符,故选D项;不仅是债务人,与材料中“第三人代为清偿,……若保证人清偿”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主旨在于“一切债务……清偿而消灭”的几种方式,重点在债务而非债权人的权利,排除B项;不仅是担保人,还包括“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排除C项。 7.【答案】C 【解析】从图8可以看出,1760年左右,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开始明显上升,专利总数也曲线上升,说明专利制度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创造,而这个时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纺织业又是工业革命的领头产业,因此反映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专利制度对纺织业的促进作用,而非自然科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18世纪其他国家的专利制度的确立情况,无法得出英国是当时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的结论,排除B项;决定一个国家国力强盛与否的根本原因是其经济的发展,并非制度因素,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议会限制国王财权的表现,故选C项;“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无法判断多少的问题,排除A项,“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不应该和行政权混淆,这不是全国的行政权,排除B项;“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这是英王自己的钱,有权支配,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打败,因此对“时代的悲剧”的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故选C项;A项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D项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故选B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反封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排除A项;平均主义是小农思想,不具有反动性,具有落后性,排除C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只是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因为它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现,所以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 可知城市知识青年将先进的思想学说带到农村,有利于农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运动,故选B项;“已转移”表述过于绝对,中国的文化重心以城市为主,排除A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共产党领导,“已经取得领导权”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封建官僚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各种封建勒索,使官督商办企业大多亏损或倒闭,民族资本被侵吞,一定程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项;洋务派的官督商办企业大多亏损或倒闭,不能维护清政府的经济利益,排除A项;洋务派的官督商办企业大多亏损或倒闭,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商业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可以看出工商业增长的比重大,但实际增长的值并不大,可见工商业要国民经济的比重轻,则农业的比重大,故选B项;“工商业产值增加21.3%”不仅包括民族工业,也含有商业贸易,无法判断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无法确定是否有重工业,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从1935年提出,1936正式开始,不可能一年就完成,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张之洞认为向外洋学习有利于练兵事业的发展,能推进晚清的军事近代化,故选C项;张之洞论述的是教育和向西方学习与军事的关系,并没有反思甲午战争,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但材料不涉及,并且“提出”说法不对,排除B项;张之洞是清政府官员,练兵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发生在1911年的事情,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可知此时旨在突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客观上支持中共敌后战场,故选B项;“全方位”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排除C项;根据材料“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由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可知此时旨在突出全民族抗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卓越贡献,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该漫画呈现了私有制下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间接表示只有联合起来实行公有制才能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故选B项;1953年中国已经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批判封建社会已不再是时代主题,排除A项;漫画的主体是农业并非工业,C选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排除C项;作者突出的是小农经济的弊端,而土改运动是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因此该漫画无法体现作者对土改的认同,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由革命外交转变为新时期的“无敌国”的外交,中国的外交越来越成熟。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在国际交往中一直遵循并把它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D项;“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方针,排除A项;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排除B项;“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以来的,排除C项。 18.【答案】B 【解析】实现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获得绝对主导地位,一五计划使苏联公有制经济地位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故选B项;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排除A项;一五计划完成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目标有利于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但并不等同于人民生活水平同期得到改善,排除C项;实现农业集体化、国有工业比重提高皆说明一五计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未体现计划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排除D项。 19.【答案】D 【解析】全球化可能促进本土文化复兴,与材料中“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相符,故选D项;材料中反映了民族国家的特色,排除A项;“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表明并未被西方文明同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融合,而非导致不同文明产生冲突,排除C项。 20.【答案】C 【解析】根据1929年1~9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中已成交高中档车和已成交低档车的支付方式所占的比重可知,信贷已经取代现金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结合美国经济出现的虚假繁荣可知,当时美国存在银行信贷安全的风险,故选C项;表格中的汽车销售情况不能全面反映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排除A项;表格中只反映了汽车销售情况,不能得出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调的结论,排除B项;汽车销售不是投机行为,不存在投机心理,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历史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过来的原因是诸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没有实现工业化,而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对第三世界的入侵导致第三世界的工业化遭到严重的阻碍,故选B项;材料描述的是颠倒马克思结论的原因在于殖民地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业化的阻碍,不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渐导致世界格局的分化”,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22.【答案】B 【解析】材料“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这世界,改变着世界” 可见,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政治格局的变化,不是经济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受到冲击,排除C项;到目前为止,多极化格局仍然没有形成,排除D项。 23.【答案】B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1976﹣2015年七国集团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南北差距很大,排除C项;经济结构不等于“经济总量”,排除D项。 24.【答案】A 【解析】题干中“也总是笑嘻嘻”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战国时期的《离骚》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故选A项;司汤达的《红与黑》是现实主义文学,排除B项;《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美术的代表,排除C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排除D项。 25.【答案】(1)特点:实行文书行政制度(以文书实施行政管理);形成系统的官僚管理制度;法制完备。(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价值:真实记载了秦汉行政系统、经济管理系统、邮驿系统、法制系统的运作细节;展示了秦汉时期行政体系构建与日常管理的基本形态;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了解更为丰富生动的秦汉社会面相。(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变化:出现新型文书种类(电旨、电奏、电信);寄发程式与行政公文管理机构变化(总理衙门、军机处);公文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形成总署代奏原则和汇奏核复原则。(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原因:内部统治的需要;西方外来的影响;军国要务与赈灾等急务的需要;近代通讯技术的发展。(4分)影响:提高了行政决策与理事效率;有利于安抚人心,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3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简牍的内容以秦汉行政文书为主,各种簿籍和通行公文系统性很强”,可知实行文书行政制度(以文书实施行政管理);从材料一 “通行公文是各级机构间上传下达的文书,有涉及人事升迁、任免、调动的,也有关于日常管理值班的”,可知形成系统的官僚管理制度;从材料一“甘肃简牍中还包含大量的律令,涉及军事、治安、边疆、土地、吏治、养老、赋役等多方面”,可知法制完备。第二小问价值,结合出土的甘肃简牍属于史学研究中的实物史料,结合实物史料即一手史料的史学研究价值,可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了解更为丰富生动的秦汉社会面相;以及出土简牍上的文字记载对于印证历史事件的作用,可总结真实记载了秦汉行政系统、经济管理系统、邮驿系统、法制系统的运作细节;展示了秦汉时期行政体系构建与日常管理的基本形态。 (2)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二“通过电寄寄发的谕旨称‘电旨’ ,上行文书出现电奏,电奏由臣工拟定,交电报局寄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再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送军机处进呈。历次钦奉电旨、电奏、电信,按月分缮清折咨呈军机处、总理衙门查核”,可从行政公文的形式、传递方式、寄发程式与行政公文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等方面总结概括可得,出现新型文书种类(电旨、电奏、电信);寄发程式与行政公文管理机构变化(总理衙门、军机处);公文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形成总署代奏原则和汇奏核复原则。第二小问原因,从新式奏折的电旨、电奏、电谕形式,可知近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从寄发程式与行政公文管理机构增加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可知内部统治的需要;西方外来的影响;从材料二“1906年10月,皖北遭遇严重水灾,安徽巡抚恩铭向清廷电奏此情,并请求‘拨发藩库银十万两,以资赈抚’,清廷闻后立即寄出电旨允准”,奏折的具体内容,可知军国要务与赈灾等急务的需要。第三小问影响,从材料二晚清新式行政公文出现电旨、电奏、电谕形式,可知提高了行政决策与理事效率;从材料二安徽巡抚奏折的内容,可知有利于安抚人心,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从清政府实行电旨、电谕推动新式公文发展,可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6.【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8分,任答四点即可) (2)主要特点: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同时并举;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6分) (3)相似影响: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紧急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据材料中的时间结合英国历史,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可知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据材料一“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可知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据材料一“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据材料一“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可知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铁路运输属于重工业;据材料一“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铁路里程如此之长需要雄厚的资金,可知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 (2)据材料二“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相较材料一中英国火车出现时间,可知中国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据材料二“ 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可知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据材料二“上海轮船通航”结合交通通讯的发展一课所学,可知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据材料二“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可知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同时并举;结合所学“马拉火车”等历史现象,可知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3)据材料一“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材料二“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可知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可知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材料“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可知便利了人口的流动;据材料“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可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材料“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可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据材料“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可知在紧急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7.示例一 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已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 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 观点:时代巨变促进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已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告,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