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白银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3单元; 时间:10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1.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祭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关系,而禅让制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把职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与血缘宗法无关,故A项错误;世袭制是指权位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时至今日,宗法制虽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都与宗法制有关,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神权与王权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B ‎【解析】‎ 根据“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以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形成家国同构的局面,故选B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说法太绝对,材料无法体现,D项材料反映不出来,排除ACD。‎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 ‎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排除AB;郡县制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 ‎4.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皇帝任免调动 B.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郡守职位不得世袭,无权任免县令,县令是由皇帝任免,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县主要官吏包括郡守由皇帝任免调动,没有封地,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 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5.山西地区在历史上隶属中书省辖区,被称作“腹里”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度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为“腹里”。故答案为D项。秦朝时山西境内有六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云中郡;汉朝时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等隶属于并州刺史部,河东郡则属司隶部;唐朝河东道基本地域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西北部。综上所述,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6.《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始创于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答案】B ‎【解析】‎ ‎【详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而材料有“中书”“门下”,可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故B符合题意;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故A不符合题意;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中书门下,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故C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自明太祖就废除中书省,故D不符合题意。‎ ‎7.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 西周 B. 秦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中的“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中“二府”是枢密院、中书省;“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司。只有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 ‎8.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是削减地方官的权力,另设“通判”以牵制之,二是分割宰相的权力,三是控制军队,四是发展科举制度,五是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故①②③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④错在“节度使”,应为“通判”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9.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 皇权代替相权 B. 皇权日益强化 C. 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 D. 皇权与相权妥协 ‎【答案】B ‎【解析】‎ 明初废除丞相已经表明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再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因此本题选B选项,排除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皇权并非是代替相权,而是将相权与皇权融合在一起;D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10.东汉后期,民间流行有关于察举制的歌词:“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反映出当时(  )‎ A. 察举制正在向科举制转变 B. 察举的对象转向贫寒人家 C. 政治腐败造成察举严重不实 D. 察举的方式是以考试来选拔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题应该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东汉”和关键信息“举秀才”“举孝廉”,明确考查的制度为东汉选官制度——察举制;进一步可以看出,其实被举荐的人才各方面并不优秀,说明察举严重不实。故答案为C项。题中无法看出“科举制”,科举制最早是在隋唐时实施,排除A项;题中并没有察举的对象问题,无法得出“察举的对象转向贫寒人家”的结论,排除B项;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察举的方式是自下而上推举来选拔人才,不是通过考试,科举制以考试来选拔人才,排除D项。‎ ‎11.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A.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明当时社会盛行把读书、做官出人头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此题选B。‎ ‎12.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一制度是(  )‎ A. 商代相、卿制度 B. 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C. 明代的内阁制度 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的意思是该官职有宰相的职务,承担宰相的责任,却无宰相的官名,宰相的权力,符合对明代内阁的表述,明朝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职责只备顾问和协理奏章而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答案为C项。商代的相有相名和相权,排除A项;汉代的内朝的尚书令职轻,负责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排除B项;清代的议政王会议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3.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 提高办事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专制统治 D. 增强六部权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设内阁但不能统领六部百司,诸事尽听皇帝,这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内阁制和六部 ‎14.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时期可能是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皇帝直接安排六部进行赈灾工作而无宰相出现其中,这说明宰相已被废除,此事应发生在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丞相制度是明朝废除的,故A B 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丞相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是一对基本矛盾,自秦代建立,这一矛盾便凸现出来,随着王朝的更迭,矛盾益发突出,最终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这一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须要关注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实际是废除了中书省这一整体机构而并非丞相的职务。‎ ‎15.“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 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 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D.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反映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故A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与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点睛】“……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是解题的关键。‎ ‎16. 有历史教材评论某次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次改革 A. 由执政官梭伦推行 B. 推选伯利克里为首席将军 C. 指克里斯提尼改革 D. 将雅典民主推向“黄金时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此次改革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因为他用十个行政区域取代了原来的四个氏族部落,用五百人会议取代了四百人会议,从而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故C项正确;A项开始确立;BD项将雅典民主推向“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政治文明·克里斯提尼改革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制的得失:积极意义:(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局限性:(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2)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 ‎17.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 A. 直接民主制 B. 抽签选举 C. 代议制民主 D. 轮流坐庄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题干中的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看出是直接民主制。故答案为A项。题干体现不出抽签的特点,排除B项;题干内容看不出代议制,而且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直接民主而不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排除D项。‎ ‎18.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某些司法原则均源于古罗马。符合以上论断的是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C.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材料突出强调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中的原则和制度源自于古代罗马法,说明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故A错误;材料说明罗马法对于西方法律影响,不是维护罗马内部的统治,故B和C错误。‎ ‎19.罗马法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 由“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万民法,故本题答案选C项;AB只适用于罗马的公民;D项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 点睛:《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属于公民法范畴;罗马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的公民;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20.“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上述规定说明罗马法(  )‎ A. 提倡公民人人平等 B. 严格保护奴隶制度 C. 维护自由民的利益 D. 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内容分析,《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遗嘱有法律效力,财产归属由遗嘱人的意志决定,实质上是保护私有财产。故答案为D项。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财产的归属,不涉及人人平等,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的利益和人权,排除BC项。‎ ‎21.罗马法体系的开端是 A. 习惯法形成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公民法的形成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故B项正确;习惯法为罗马早期国家中不成文的传统规范,罗马法并未形成法律体系,排除A项;公民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推动着罗马法体系不断发展,并非开端,排除C项;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为《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排除D项。‎ ‎22. “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切,始于 A. 1688年“光荣革命”‎ B.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 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分析,“英国不在发生革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故选A;B C D都晚于“光荣革命”,与“始于”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确立•光荣革命 ‎【名师点睛】注意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规律:‎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3.《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国王的征税为非法;议员有在议会演说、辩论或议事之自由。其体现的宪政原则是 A. 王在议会 B. 议会至上 C. 少数服从多数 D. 政教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权利法案》提高了议会的地位,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至上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4. 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喻旨在讽刺美国 A. 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B. 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C.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立之初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故A项正确。‎ ‎25.“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如果它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某些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宣布其无效。国会可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 制约平衡 B. 共和主义 C. 中央集权 D. 民主自由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联邦法院、国会和总统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故A符合题意;共和主义指认定政治权威最终来自人民同意的原则,拒绝接受君主和王朝统治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中央有效管理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故C不符合题意;民主自由指国家保障的权利和自由是相当多样化的,如要求合法程序的权利、隐私权、私人财产权、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权利、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宗教自由等,故D不符合题意。‎ ‎26.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 颁布《独立宣言》‎ B. 建立邦联制 C. 推行三权分立 D. 实行总统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美国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政体,以此实现了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梦想”,故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详解】‎ ‎27.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 A.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 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 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D.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可知,美国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每一项权力都受到其他两项权力的制约。故答案为D项。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排除AC项;美国总统选举是介于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之间的一种选举制度,不是由国会选举产生,而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排除B项。‎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28.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A. 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789~1875年间,法国政体反复不断,君主派与民主派的斗争异常激烈,说明法国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时期并未出现分裂状态,排除;法国大革命中一度出现专制独裁现象不能反映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法国政体走向完善,排除D项。‎ ‎29.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是国家元首”‎ B.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C.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D.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答案】A ‎【解析】‎ ‎【详解】德意志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意思就是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而不像英国的君主立宪中的国王一样没有实权,但英国国王也是国家元首,故“皇帝是国家元首”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至高无上,A符合题意;B说明皇帝创制法律权力;C说明皇帝具有召集议会权力;D说明皇帝有公布宪法和监督权力,都符合材料“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的信息,故BCD排除。‎ ‎30.17-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下述选项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B. 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 C. 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D. 美国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7-19世纪”欧洲大陆相继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把国家权利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由于德国是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旧势力仍然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德国实现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掌握国家实权,有召集、解散议会、任免官员,决定对外政策,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综上分析可知,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议会掌握立法权;法国总统的权利受议会的限制;美国总统权利的行使受国会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此三项表述都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相符,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答案】(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做法”,依据材料一“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可以得出全面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历代所遵奉”,可概括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第三小问“混合体”,依据所学,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即实行郡国并行制。‎ ‎(2)第一小问“关系”,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分析得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第二小问“优”在何处,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可分析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第三小问“最大创举”,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结合所学分析得知,元朝开创省制。‎ ‎(3)第一小问“无根本性质的变动”,依据材料三“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可分析得知始终维护中央集权;第二小问“基本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32.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 ‎ ‎ 图一 图二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图二是哪个朝代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2)图三所反映的政体是根据德国哪一部重要文献制定的?‎ ‎(3)图一、图二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典型代表,图三属于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皇帝,他们在权力上突出的共同点是什么?‎ ‎(4)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与英国国王,两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图一是: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图二是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 ‎(2)根据德国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3)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德国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立法、任命官吏等一切大权,英国皇帝统而不治,议会是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必须遵从议会和法律。‎ ‎【解析】‎ ‎【详解】(1)根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可知秦朝建立的是三公九卿制度。根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可知是隋唐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 ‎(2)根据“德意志帝国皇帝”、“联邦议会”、“帝国议会”可知是根据德国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制定的。‎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和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的共同点就是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德国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立法、任命官吏等一切大权。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中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所以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国王要遵从议会和法律。‎ ‎3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哪一国家的法律?这部法律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英国议会运用什么手段来限制国王的权力?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作出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样的权力分配对美国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 ‎(4)通过对上述材料中法治建设历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国家:罗马(古罗马、罗马共和国皆可,罗马帝国不给分)进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使审判、量刑有了法律的依据。(罗马或欧洲第一部成文法典;使罗马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等等。)‎ ‎(2)手段:法律。(答《权利法案》、宪法也可。)体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或资本主义代议制也可)‎ ‎(3)规定: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作用:三权分立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为美国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4)启示:法律在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法律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力度在不断加强;法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国家”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古罗马”的结论;第二小问“进步性”可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古罗马成文法的起点等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手段”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颁布《权利法案》”的结论;第二小问“政治体制”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规定”由材料三中的信息“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即可得出“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用”可从有利于防止专权现象、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罗马法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评述,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可从法律不断完善与发展、法律对权力的制约日益增强、法律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