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5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52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 曙光 —— 先秦和秦汉时期 - 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一   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 .(2018 课标全国 Ⅱ ,25) 西汉文景时期 , 粮食增产 , 粮价极低 ,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 , 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 , 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 放高利贷 , 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西汉主要的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 , 故 A 项说法错误 ; 从题干 “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 可知 , 国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 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 , 没有涉及百姓的生产热情 , 故 C 项错误 ; 税收是政府的行为 , 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2 .( 2017 课标全国 Ⅰ ,24) 周灭商之后 , 推行分封制 ,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 都朝歌 ( 今河南淇县 );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 , 都奄 ( 今山东曲阜 ); 封召公奭于燕 , 都蓟 ( 今北京 ) 。分封 (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 , 也把周王朝自己及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 , 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 增强了广大区域内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 故 A 项正确 ; 君主专制制度出现于战国 , 与材料中的时间 “ 周灭商之后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西周时 , 尚未实现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 不可能对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涉及的是分封制的对象、封国和都城 , 没有涉及贵族权力的继承问题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3 .(2017 课标全国 Ⅲ ,24)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 , 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 ,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 ” 的推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春秋战国时期 ,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 从 “ 学在官府 ” 发展到 “ 学在民间 ”, 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 , 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 , 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 , 不适宜书写 , 因此文字逐渐简化 , 故 A 项正确 ; 从西周到战国时期 , 造纸术并未发明 , 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 , 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 , 故 B 项错误 ; 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 , 与文字变化的关系不大 , 故 C 项错误 ; 秦朝建立后实行 “ 书同文 ”, 与材料时间 “ 西周与战国 ” 不符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4 .(2016 课标全国 Ⅰ ,25)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农业。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 , 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 , 故 A 项错误 ; 图片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从图片中无法得出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 故 C 项错误 ; 图片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6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5 .(2014 课标全国 Ⅱ ,24) 周代分封制下 , 各封国贵族按 “ 周礼 ” 行事 , 学说统一的 “ 雅言 ”,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 “ 雅言 ” 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周代的分封制。结合题意 , 可知周代的 “ 雅言 ” 为周代的统一语言 , 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 , 西周的都城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 , 故 C 项正确 ,A 、 B 、 D 三项均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7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二   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6 .(2018 课标全国 Ⅰ ,24) 《墨子》中有关于 “ 圆 ”“ 直线 ”“ 正方形 ”“ 倍 ” 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 《墨子》 (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墨子》中的古代科技成就。材料强调了《墨子》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 其共同特点是均与日常生活劳作有密切关系 , 联系墨子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 , 可知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 材料主要涉及科技成果 , 未涉及思想内容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 , 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 故 B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8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7 .( 2017 课标全国 Ⅰ ,25)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由表格信息 , 可知汉景帝和汉武帝时 , 王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 , 接受中央直接管辖 , 这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已经渐趋缓和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 与中央行政机构的调整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由郡级行政区的变化情况 , 可知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国的数量大为增加 , 说明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政权进一步巩固 , 这为解决边患问题提供了条件 , 故 C 项正确 ; 王国由之前的独立到接受中央直接管辖 , 反映出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减少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9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8 .( 2017 课标全国 Ⅲ ,25) 《史记》记载 , 西汉前期 , 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 ,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 大者倾郡 , 中者倾县 , 下者倾乡里者 , 不可胜数 ” 。这反映了当时 (    )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 “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 而没有提到当时义利观念的变化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 , 而西汉实行 “ 重农抑商 ” 政策 , 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大者倾郡 , 中者倾县 , 下者倾乡里者 , 不可胜数 ”, 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 , 这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故 C 项正确 ;“ 大者倾郡 , 中者倾县 , 下者倾乡里者 , 不可胜数 ”, 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 , 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 , 也不能说明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0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9 .( 2016 课标全国 Ⅲ ,24)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 , 字数越来越多 ,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 , 追颂祖先功德 , 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周代的文字。根据 “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 , 字数越来越多 ,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 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 , 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 “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 , 追颂祖先功德 , 希冀子孙保用 ”, 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 , 有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的铭文是记述祖先业绩 , 这是重视宗法传承的表现 , 不是挑战宗法制度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题干中商周时期铭文的内容 , 可知这类青铜器均属于礼器 , 其功用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1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10 .( 2016 课标全国 Ⅰ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汉代崇尚儒学 ,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 “ 五经 ”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五经 ”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 五经 ” 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 , 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 故 A 项错误 ; 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五经 ” 是古老的文献 , 将其尊为儒家经典 , 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 故 C 项正确 ; 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 , 西汉时儒家思想得到复苏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11 .( 2015 课标全国 Ⅱ ,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 往往称颂夏、商、周 “ 三代 ” 之美 ,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寄希望于统治者效法先贤 , 其目的就是营造自身的理想政治环境 , 实现其政治目标。这既是自身的渴望 , 又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 故选 C 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 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的 , 故排除 A 项 ; 孔子主张可以逐步改良政治 , 历史上的很多改革家也是儒家学者 , 故排除 B 项 ; 复古只是儒者用来宣扬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手段 , 不是政治目标 , 故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三   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12 .(2016 课标全国 Ⅲ ,25)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 萧何入秦 , 收拾文书 ( 国家档案文献 ),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 , 文书之力也。 ” 其意在说明 , 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 是因为汉初 (    )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政治制度。汉初实行 “ 无为而治 ”, 并不是崇尚儒家 , 故 A 项错误 ;“ 萧何入秦 , 收拾文书 ” 使得汉朝能够掌握秦朝的制度 , 所谓 “ 汉承秦制 , 有所损益 ”, 汉初在掌握秦朝制度的基础上继承了秦朝有利于国家统治的制度 , 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 , 故 B 项正确 ; 根据 “ 文书之力也 ”, 可知充分发挥了文书功能 , 故 C 项错误 ; 萧何注重秦代文书 , 不代表西汉其他官吏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4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13 .(2015 课标全国 Ⅰ ,24) 《吕氏春秋 ·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 , 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材料信息反映了农业收益增加 ,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 即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故 C 项正确。春秋末年 , 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 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A 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 , 故可以排除。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所以 B 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 , 且有脆弱性的特点 , 再加上其土地私有 , 容易导致土地兼并 , 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增长 , 所以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5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四   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14 .(2018 课标全国 Ⅱ ,24) 据《史记》记载 , 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 乃去其三面 ”,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 , 最终推翻夏桀 ,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夏商时期的仁爱思想。题干设计的是一种历史情景 , 此情景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 , 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 , 故 A 项说法体现了题干情景的主旨 ; 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原始农业 , 并非捕猎 , 故 B 项说法错误 ; 从题干情景来看 , 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 , 故 C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 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的残暴统治 , 并非是资源争夺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6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五   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15 .(2018 课标全国 Ⅲ ,4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 · 古今人表》中的部分 人物及相应 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 , 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 并予以说明。 ( 要求 : 看法具体明确 , 说明须史论结合。 ) - 17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参考答案 : 示例 看法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 · 古今人表》的等级划分体现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说明 : 班固在《汉书》中将尧、舜、周文王等圣君 , 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学家 , 屈原、范蠡、廉颇等贤臣列为上等人 ; 将老子、韩非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 齐桓公、秦始皇等开创性的君主 , 商鞅、李斯等名臣列为中等人 ; 将宋襄公等失败的霸主 , 夏桀和商纣等王朝的末代暴君列为下等人 , 充分体现了儒家 “ 明君 + 贤臣 ” 的理想政治诉求 , 这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史学影响的必然反映。 - 18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9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 20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先秦 ( 远古至公元前 221 年 ) 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秦汉 ( 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220 年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 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方面 : 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中央集权制度 ,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 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 , 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方面 :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 ; 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 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方面 : 思想上经历了从 “ 百家争鸣 ” 到儒学独尊的演变 ,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文学体裁多样 ; 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基础过关 1 .(2018 山东淄博诊断 ) 历史转型是个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20 世纪 90 年代 , 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 ——“ 历史三峡论 ”, 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变迁分为 “ 封建、帝制与民治 ” 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 “ 封建 ” 阶段 , 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 . 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 家国同构 D . 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历史三峡论 ” 中三个阶段 “ 封建、帝制与民治 ” 中 “ 封建 ” 主要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 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联系 , 形成家国同构的特点 , 故 C 项正确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 故 A 项错误 ; 皇权出现于秦朝 , 故 B 项错误 ; 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出现于秦朝 , 故 D 项错误。 - 28 - 2 .(2018 山东济南调研 ) 《战国策》载 :“ 秦得蜀后 , 益富厚 , 倾诸侯。 ” 造成秦 “ 富厚 ” 的主要原因是 (    ) A. 重大改革推动发展 B. 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 C.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 D 解析 本题考查秦国水利工程的修建。材料强调秦 “ 富厚 ” 是在 “ 得蜀后 ”, 联系所学知识 , 可知秦国在四川地区修建都江堰 , 使成都平原成为 “ 天府之国 ”, 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经济水平 , 故 D 项正确 ; 商鞅变法和中央集权与 “ 得蜀 ” 无关 , 故 A 、 C 两项错误 ; 秦国的政策是富国强兵 , 故 B 项错误。 - 29 - 3 .(2018 黑龙江哈尔滨三模 ) 汉昭帝始元六年 , 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 ,“ 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 , 务本抑末 , 毋与天下争利 , 然后教化可兴 ” 。这表明盐铁官营 (    ) A. 遭到知识阶层强烈反对 B. 与重农抑商政策相背离 C.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政权 D. 败坏了汉代的社会风气 A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盐铁官营政策。材料中的 “ 文学贤良 ” 指汉代的知识分子 , 材料表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反对盐铁官营 , 认为这是与民争利 , 故 A 项正确 ; 盐铁官营是抑制民间商业发展的措施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主旨是文学贤良对盐铁官营的态度 , 与封建大一统政权和社会风气无关 , 故 C 、 D 两项错误。 - 30 - 4 . 下 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 , 它反映了 (    )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农业。秦汉以来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 而不是小国寡民的国家 , 故 A 项错误 ; 春秋战国以来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 与材料相符 , 故 B 项正确 ; 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 , 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 , 故 C 项错误 ; 棉纺织技术的成熟是由于元代黄道婆的贡献 , 而不是在汉代 , 故 D 项错误。 - 31 - 5 . 古代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 “( 人 ) 与天地相应 , 与四时相副 , 人参天地 ” 。这一思想 (    ) A. 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 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 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 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科技成就。根据题干信息 , 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 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题干信息 , 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 并不是说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 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 , 故 D 项错误。 - 32 - 一 二 三 一、先秦和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 演进 - 33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1 .(2018 四川南充三模 )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 “ 西周的四合院 ” 的研究视野 , 认为以西周为中心 , 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 , 贵族通婚 , 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    )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答案 答案 关闭 C - 34 - 一 二 三 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 .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 含义 :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 ,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 , 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 表现 : - 35 - 一 二 三 2 . 从五个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1) 政治视角 : 分散的小农经济 , 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 ,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2) 政策视角 : 实行 “ 重农抑商 ” 和 “ 闭关锁国 ” 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 , 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 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 “ 闭关锁国 ” 政策的根源。 (3) 科技视角 : 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 , 如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 , 从而使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 , 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中国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 , 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 - 36 - 一 二 三 (4) 文学视角 : 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 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 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 (5) 家庭伦理视角 : 小农经济条件下 , 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 , 这是 “ 重男轻女 ” 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 同时也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 - 37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2 .(2018 山东潍坊一模 ) 《汉书 · 食货志》认为 ,“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 。东汉王充提出了 “ 勉致人工 , 以助地力 ” 。南宋陈旁认为 , 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 , 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    )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答案 答案 关闭 C - 38 - 一 二 三 3 .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 , 小农是 “ 经济人 ”, 虽然中国的 “ 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 ”, 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 “ 经济人 ”, 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 , 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 , 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农业。 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排除 ; 小农是 “ 经济人 ”, 但每一个生产单位较小 , 规模不大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小农作为独立的 ‘ 经济人 ’, 效率是很高的 ”, 可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 , 故 C 项正确 ; 根据材料 “ 效率是很高的 ”, 无法判断小农是否忽视生产技术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9 - 一 二 三 三、儒学官方化 ——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 .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 40 - 一 二 三 2 . 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 ① 从思想内涵来看 , 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 具有 “ 杂家 ” 色彩 , 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 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 ② 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 , 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 ; 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 如皇权专制 ), 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③ 从地位上看 , 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 , 但毕竟是带有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 ; 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 , 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 , 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 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 41 - 一 二 三 (2) 联系 : ① 先秦儒学宣扬的 “ 礼 ”“ 仁 ”“ 仁政 ”“ 民本 ” 为新儒学所继承。 ②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 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 42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4 .(2018 河南郑州调研 ) 《论语 · 学而》中说 “ 君子务本 ,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欤 ”, 并认为 “ 其为人也孝弟 , 而好犯上者鲜矣 ,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 未之有也 ” 。由此可见孔子 (    ) A. 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 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 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答案 答案 关闭 D - 43 - 一 二 三 5 . 董仲舒声称 , 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 : 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 (    ) A. 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 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 C. 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期需要 D. 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性较明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发展了《春秋》之说 , 但说 “ 发展至完善 ” 有些绝对 , 故 A 项错误 ; 董仲舒的学说除了儒家学说之外 , 还糅合了法家、阴阳家、道家等各派的学说 , 但材料中没有体现 , 故 B 项错误 ; 董仲舒的学说迎合了汉武帝维护 “ 大一统 ” 的需要 , 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信息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董仲舒声称 , 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 : 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 ”, 可知董仲舒的学说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性较明显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4 - 1 2 3 4 5 6 7 8 1 .(2018 四川绵阳高三调研 ) 下面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 。它 表明夏朝 (    ) A. 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 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 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 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 密切相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信息中除中康、扃是采用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及孔甲之外 , 都是父死子继 , 故 B 项正确 ; 由材料无法判断继承者是否为嫡长子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是夏朝世系表 , 无法体现中央集权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无法判断夏朝是否实行分封制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5 - 1 2 3 4 5 6 7 8 2 .(2018 河北唐山二模 )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 , 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 , 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 : 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 , 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 , 而要根据亲族排序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    ) A.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B. 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先秦宗法制把血缘与政治等级紧密相连 ,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传统 , 在宗法制瓦解后仍长期影响中国传统社会 , 故 B 项正确 ; 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度没有直接联系 , 故 A 项错误 ; 宗法制强调家族血缘关系 , 不涉及民族关系 , 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 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受到挑战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6 - 1 2 3 4 5 6 7 8 3 .(2018 河北唐山二模 )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 :“ 今法律贱商人 , 商人已富贵矣 : 尊农夫 , 农夫己贫贱矣。故俗之所贵 , 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 , 法之所尊也 : 上下相反 , 好恶乖迕 , 而欲国富法立 , 不可得也。 ” 晁错意在 (    ) A.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B.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C.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D. 加强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晁错的奏疏指出了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存在的弊端 , 要求加强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故 D 项正确 ; 材料强调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 并不是强调贫富分化或协调农工商业 , 故 A 、 B 两项错误 ; 材料信息具有递进关系 , 强调农商的地位是为了突出主旨即国法的地位 ,C 项没有贴近主旨 , 故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7 - 1 2 3 4 5 6 7 8 4 . 秦始皇 的父亲去世后 , 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 221 年 , 秦始皇以 “ 子议父 ”“ 臣议君 ” 不合理为由 , 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    ) A. 维护皇权尊严 B. 弘扬三纲五常 C. 废除宗法制度 D. 取消分封制度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根据题干中 “ 秦始皇以 ‘ 子议父 ’‘ 臣议君 ’ 不合理为由 ”, 可知秦始皇是为了维护皇权尊严 , 故 A 项正确 ; 三纲五常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的 , 故 B 项错误 ;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与题意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与周代分封制相对应的是郡县制 , 与题意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8 - 1 2 3 4 5 6 7 8 5 . 秦代 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 , 银印青绶 ( 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 ), 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 , 金印紫绶 , 史称 “ 典正法度 , 以职相参 , 总领百官 , 上下相监临 ” 。这反映出 (    ) A. 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B. 汉代君权有所削弱 C. 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D. 御史大夫职权未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 “ 汉成帝时 , 金印紫绶 , 史称 ‘ 典正法度 , 以职相参 , 总领百官 , 上下相监临 ’”, 可知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 故 A 项正确 ,D 项错误 ; 材料中没有关于君权的信息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涉及的是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 未涉及宰相制度 , 故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9 - 1 2 3 4 5 6 7 8 6 . 董仲舒 认为 , 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 ,“ 唯天子受命于天 , 天下受命于天子 ”, 因而主张 “ 屈民以伸君 , 屈君以伸天 ” 。董仲舒这一思想 (    ) A.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 “ 唯天子受命于天 , 天下受命于天子 ” 神化了皇权 , 同时 “ 屈君以伸天 ” 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 “ 唯天子受命于天 , 天下受命于天子 ” 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 , 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屈民以伸君 , 屈君以伸天 ” 体现了神化皇权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 , 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而不是否定 , 故 C 项错误 ; 夏商周三代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0 - 1 2 3 4 5 6 7 8 7 . “ 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 ” 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自《后汉书》 , 即 “ 汉刊章捕张俭等 ” 。但结合历史语境 “ 刊章捕张俭 ” 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 , 是为 “ 正解 ” 。这说明 (    ) A. 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 B. 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 C. 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 D. 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的描述 , 应该是历史解释离不了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 , 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 , 故 A 项错误 ; 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而非汉代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但结合历史语境 ‘ 刊章捕张俭 ’ 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 , 是为 ‘ 正解 ’”, 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 , 故 C 项正确 ;“ 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 ”, 这属于明显的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1 - 1 2 3 4 5 6 7 8 8 . 阅读 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 , 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 , 也倚仗宗族纽带 , 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 , 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 ……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 , 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 , 周人统治的机制 , 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 —— 许倬云《万古江河 :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 ( 祭献 ), 维羊维牛 , 维天其右 ( 保佑 ) 之。仪式刑 ( 效法 ) 文王之典 , 日靖四方。伊嘏 ( 伟大 ) 文王 , 既右飨 ( 祭献 ) 之。我其夙夜 , 畏天之威 , 于时保之 。 —— 《诗经 · 周颂 · 我将》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 “ 周人统治的机制 ” 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 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材料二《诗经 · 周颂 · 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 , 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52 - 1 2 3 4 5 6 7 8 参考答案 (1) 机制 : 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 : 稳定政治秩序 ; 维护政治联系。 (2) 意义 : 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