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题统计 考查主题 材料出处 命题视角 考情分析 2019年Ⅰ卷 现代刘源张、李四光 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 贡献类、启示类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暗示作用。 (2)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 (3)从时间上看,以汉、唐宋明清、晚清民国为主及近现代中国人物为主;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历史人物。 (4)与教材的联系加强,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开始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2019年Ⅱ卷 汉代司马相如 《史记》 贡献类、原因类 2019年Ⅲ卷 唐代郭子仪 《旧唐书》 功绩类、原因类 2018年Ⅰ卷 华盛顿、罗斯福 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特征类、作用及实质类 2018年Ⅱ卷 元代三娘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评价类 2018年Ⅲ卷 唐玄宗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评价类 2017年Ⅰ卷 季札 司马迁《史记》 原因类、意义类 2017年Ⅱ卷 颜回 白寿彝《中国通史》 原因类 2017年Ⅲ卷 陈云 金冲及《陈云传》 背景类、评价类 2016年Ⅰ卷 高仙芝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背景及功过评价 2016年Ⅱ卷 郑板桥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艺术特点及背景类 2016年Ⅲ卷 蔡元培 周天度《蔡元培传》 原因、特点及评价类 2015年Ⅰ卷 元代的丘处机、成吉思汗 《元史》 原因类、作用类 2015年Ⅱ卷 近代德国的俾斯麦与《非常法》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 考点一 古代中外政治家与思想家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1)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1)繁重役税; (2)严刑酷法; (3)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宗 唐朝——封建社会盛期 (1)制度调整; (2)善于用人; (3)统治开明; (4)“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实行文字狱; (2)实行闭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考点二 欧美亚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贡献: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授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凯末尔 (1)贡献 ①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③凯末尔主义: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考点三 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考点四 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1)创立地质力学 “ (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1)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考向一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杰出人物的评价 【典例1】 (2018·全国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巧妙地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出唐宪宗能够获胜的原因。第(1)问,可以从唐宪宗继位后采取的经济措施、在作战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等方面进行回答,其中应着重体现唐宪宗的开明与务实精神。第(2)问,需要立足材料信息“唐朝一时兴盛”“元和中兴”等,并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进行对比,既要体现二者维护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又要体现治世时的国泰民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乐等。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9分)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6分) 考向二 从社会变革或发展角度考查对杰出人物的认识 【典例2】 (2019·全国Ⅰ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解析 第(1)问,可从史料中对留美归来的刘源张的生平介绍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同历史活动所产生的历史贡献,包含理论、实践等几个方面。第(2)问,可结合史料出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刘源张、李四光等的爱国和奉献精神及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 (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8分)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7分) 考向三 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考查对古代陌生人物的评价 【典例3】 (2018·全国Ⅱ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三娘子的行为与明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第(1)问,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相持已近200年”“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等信息,从三娘子推动明、蒙之间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安定社会政治秩序角度作答。 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8分)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7分) 一、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 1.方法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 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原则 (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 (4)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三、历史人物的比较 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寻找时代背景。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 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孙中山的比较等。 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 四、注意进行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 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效果,尤其应把客观效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效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效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带来“好”的效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效果就背道而驰了。 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 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他所处时代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 ,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1.(2019·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论奏不少贷”。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6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乃不果增”得出在大名改革婚丧风俗,力求简约,并争取减轻百姓负担;据材料“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可得出在郧阳惩治贪腐、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促使郧阳成为地方重镇;据材料“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得出支持张居正改革但反对其骄横跋扈等。第(2)问,据材料“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得出提倡节俭,追求简约;据材料“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可得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据材料“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得出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等。 答案 (1)在大名改革婚丧风俗,力求简约,并争取减轻百姓负担;在郧阳惩治贪腐、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促使郧阳成为地方重镇;支持张居正改革但反对其骄横跋扈等。(每点3分,共9分) (2)提倡节俭,追求简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每点2分,共6分) 2.(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求学,准备离开祖国之前,他表露过自己的心声:“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科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消息后,先后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好准备。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曾以中国人身份参与过美国一系列核心军事计划,离去“不利于美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在美国五年之久。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的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自1958年4月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等。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并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淼《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8分) 答案 (1)原因:新中国对钱学森的感召力;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7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2)贡献: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其科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其教育主张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启发;其个人的科学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人们的榜样。(8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3.(2019·湖北武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范旭东开始筹备永利碱厂。至1920年,碱厂仅募集到34.6万元。对于当时的中国,制碱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业,被西方掌控,中国国内屡有人投入试验却以失败而终。 至1924年耗资160余万元终于试产,产出的却是红黑相间的红碱。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6年都在投入而没有一分钱产出,范旭东的压力不问自知。而在这种情况下,范旭东抵制住了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的诱惑。又经过2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生产出了雪白纯碱,并获得了当年费城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随之,通过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正当范旭东的化工王国高歌猛进之际,抗战爆发。日本多次派人与范旭东接洽,想以保全工厂为条件与范合作,但范既拒绝悬挂美国旗以自保,又不与日本人合作,最终被日本人强占;范旭东毅然带领他的团队西迁,在重庆附近建立起永利川厂、自贡模范精盐厂,继续为民族工业奔波奋斗。 ——摘编自张吾愚《范旭东和他的化工王国》 (1)根据材料,指出范旭东在经营“化工王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旭东经营“化工王国”的历史功绩。(9分) 答案 (1)筹资融资艰难;技术基础薄弱;外资利诱打压;市场竞争激烈;日本的侵略。(任意三点6分)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抗战;实践了实业救国的理念。(任意三点9分,如学生答“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给2分) 1.(2019·安徽芜湖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 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高利历早302年。 ——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9分) 答案 (1)成就:改进浑仪,制造简仪;组织全国性天文观测;修订历法,制定《授时历》。(6分) (2)原因:受到家庭熏陶;个人的兴趣和努力;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的统一;先代科技的基础。(9分) 2.(2019·河南洛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奢香(1358—1396),彝族,自幼受到家庭私塾的培养教育,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贵州宣慰使赞霭翠为妻。明初,因云南尚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朱元璋制定了“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战略方针。霭翠和奢香夫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归附明王朝。当明王朝远征云南时,霭翠和奢香提供马匹、粮食、通道等以助军资。洪武十四年,霭翠病逝,其子年幼,奢香开始代理宣慰使之职。当贵州都督、马皇后的侄子马烨“欲尽灭诸罗,以代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时,奢香洞悉奸谋,安抚属下,明确表态“反非吾愿”。随后,奢香赴京上诉,和平解决事端。奢香回黔后,大力宣扬朝廷威德,组织人力修筑驿路,“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客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先后沟通了川、滇、黔三省交通,密切了与中原和川滇各省的联系,“西南千古险阻隔塞始通”。驿道修通后,她多次派遣儿子赴京师入太学学习汉民族文化,得到朱元璋的褒奖。洪武二十九年,奢香夫人病逝,明太祖谥封其为“大明顺德夫人”,并按照彝俗的风格修造奢香墓。 ——摘编自李红香等《彝族女土司奢香夫人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奢香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主要努力。(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奢香夫人的历史贡献。(7分) 答案 (1)努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归附明王朝;帮助明王朝统一云南;深明大义化解分裂危机;修建龙场九驿等交通要道;派遣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 (每点2分,任意四点8分) (2)评价:结束了云南的割据局面,促进了国家统一;避免了民族冲突,维护了民族团结;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南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推动了民族文化交融,促进了西南地区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任三点得7分) 3.(2019·百师联盟高三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7分) 答案 (1)特点:乡村建设内容是全方位的;知识分子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乡村建设是救亡图存的途径;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一点2分,共8分) (2)背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对乡村破坏较大;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梁漱溟对民族自救道路的反思和对乡村地位的认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4.(2019·四川德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柘城县人轩輗,永乐22年中进士。轩輗担任多年的高级官员,为人正直,经常向皇帝上奏时弊,断案时秉公执法,铲除奸邪佞臣,不偏袒权贵,所以备受时人推崇。轩輗 为官廉洁,使得所到之处社会风气皆为之一清,他在浙江任按察使时,衣食十分简单,结束任期时他的所有行李只有一只竹箱,他的清廉甚至惊动了皇帝,明英宗专门对他进行了嘉奖。轩輗十分看重为人品行,同僚张纯置办酒席宴请客人,轩輗厌恶他的奢侈,拒不赴会。轩輗的祖籍鹿邑县专门为他在文庙旁建立祠堂进行纪念,县令还亲自题匾:“勋垂奕世”。 ——摘编自《明朝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轩輗为人做事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轩輗受时人推崇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轩輗担任多年的高级官员,为人正直,经常向皇帝上奏时弊,断案时秉公执法,铲除奸邪佞臣,不偏袒权贵,所以备受时人推崇”得出秉公办事;据材料“轩輗为官廉洁,使得所到之处社会风气皆为之一清……轩輗厌恶他的奢侈,拒不赴会”得出清廉自持;综合整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恪守儒家伦理。第(2)问,据材料可得出个人因素,轩輗的品德高尚;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出思想与政治因素,理学影响深远;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 (1)特点:恪守儒家伦理;秉公办事;清廉自持。(9分) (2)原因:理学影响深远;轩輗的品德高尚;君主专制的强化。(6分) 5.(2019·安徽清北培优联盟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城市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差距的相对扩大。从文化和社会来看,城市为传统农民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劳动力转移机会,由此农村愈益显得没有生机与活力,旧的传统和伦理观念此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凡此诸种致使社会上出现了“救济乡村”的呼吁。这为各种社会改良和试验提供了机会,乡村建设运动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涌现的。 卢作孚算得上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最为旗帜鲜明的“乡村现代化”的鼓吹者和实践者了。“乡村的现代化”是其乡村建设的最高目标,他的乡村建设实验的目的很明确:“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乡村的教育事业;也不是只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乡村的穷困或灾变”,而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 。于是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运输为龙头,在北碚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地修建铁路、开发矿山、开办银行、建立农场等等。一方面他以北碚为实验基地,寻求乡村振兴的道路,另一方面他又积极地进行理论创作,著有《两市村之建设》、《乡村建设》、《四川人的大梦初醒》等。 ——摘编自彭大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简要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作孚推行“乡村现代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卢作孚推行的“乡村现代化”运动。(9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城市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差距的相对扩大”得出城乡差距拉大;据材料“从文化和社会来看,城市为传统农民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劳动力转移机会,由此农村愈益显得没有生机与活力”得出农村失去生机与活力;据材料“旧的传统和伦理观念此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凡此诸种致使社会上出现了‘救济乡村’的呼吁”得出社会呼吁“救济乡村”声音高涨;据材料“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得出社会相对稳定,战事较少。第(2)问,应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评论。积极方面应从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图存自救有意义的探索;促进了乡村建设实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农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等角度评价。局限在于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国情,没有解决农民的最需,这场改良运动必然走向失败。 答案 (1)背景: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失去生机与活力;社会呼吁“救济乡村”声音高涨;社会相对稳定,战事较少。(6分,答对三点即可) (2)评析: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图存自救有意义的探索;促进了乡村建设实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农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但卢作孚“乡村现代化”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国情,没有解决农民的最需,这场改良运动必然走向失败。(9分) 6.(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尔扎克(1799—1850年),少年时期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1814年,经历法律见习生涯之后,巴尔扎克认识到社会的腐朽与丑恶,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激发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思考。1842年巴尔扎克创作完成《人间喜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财产关系的变化,把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暴露在读者眼前,另一方面 也如实地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并赞美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无穷的创造力,因此恩格斯认为《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巴尔扎克本人也被称为19世纪“现实主义之父”。 ——摘编自张敏《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的艺术特色及哲学思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尔扎克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9分) 答案 (1)背景: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启蒙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6分) (2)时代价值: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启迪人们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反思;促进了社会对下层劳动人民境遇的关注。(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