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区)‎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A.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 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故答案为A项;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即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排除B项;剩余产品出现后,导致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排除C项;D项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排除。‎ ‎2.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学中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文学史中最早的史诗,它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A. 莎草文书 B. 泥版文书 C. 石刻 D. 青铜铭文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巴比伦记录史诗《吉尔伽美什》等文化成就的形式是泥版文书,B项正确;莎草文书是古代埃及特有的文字记录形式,A项错误;古巴比伦以石刻的形式完整保存至今的《汉谟拉比法典》不是史诗等文学成就, C项错误;青铜铭文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字记录形式,D项错误。‎ ‎3.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 A. 君士坦丁堡 B. 罗马城 C. 耶路撒冷 D. 腓尼基 ‎【答案】A ‎【解析】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A项正确;罗马城、耶路撒冷和腓尼基都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标志无关,也不是今天土耳其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中心城市,BCD三项错误。‎ ‎4.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位,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A. 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B. 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 C. 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 D. 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等信息可知,武力征服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故A选项表述错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D选项错误。‎ ‎5.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 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 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领主可以抛弃附庸,但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具有双向契约特征,故答案为C项;这种领主与附庸的关系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这种关系具有严格等级性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种关系属于行政管理关系,排除D项。‎ ‎6.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以下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内海的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帝国全盛时期,“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内海”,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没能将整个地中海囊括在疆域中,使“地中海变为内海”,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7.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 A.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B. 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 D. 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A ‎【解析】阿拉伯人保存、翻译“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并使它们在中世纪后期重新回到了欧洲,说明阿拉伯人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A项正确;“沟通世界贸易”与保存、翻译“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及影响,C项错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8.印加帝国的研究者普雷斯科特说:“在任何暴动发生之前和在最遥远的边界上发生任何侵略之前,消息就已传到首都,帝国军队就从这个国家的宽阔的道路上迅速前往镇压。”据此可知,印加帝国修缮道路 A. 使首都全城水渠与道路纵横交错 B. 便利了都城的淡水供应 C. 旨在连接贯通尤卡坦半岛的人工运河 D. 有利于战争时传递政令情报和调兵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在任何暴动发生之前和在最遥远的边界上发生任何侵略之前,消息就已传到首都,帝国军队就从这个国家的宽阔的道路上迅速前往镇压”可知,道路的修建有助于印加帝国传递信息和调兵,D正确;帝国道路修缮涉及整个国家而非仅仅限于首都,排除A;淡水供应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9.“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 大津巴布韦 B. 摩加迪沙 C. 阿克苏姆王国 D. 桑海帝国 ‎【答案】A ‎【解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生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A正确;摩加迪沙、阿克苏姆王国、桑海帝国三国位于撒哈拉沙漠北部区域,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 西罗马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拜占庭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中世纪后期,当时基本上西亚地区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它横跨亚、欧、非三洲,把东西方交往要道直布罗陀海峡牢牢地控制住。而且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也会提到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因此本题选择D项。B项地理位置不符合题干要求;A、C两项在时间上和位置上都不符合。‎ ‎1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入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 D. 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答案】D ‎【解析】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和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食物种类变得丰富多样,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故答案为D项;材料仅仅反映物种的交流,没有涉及对殖民地经济和新旧大陆经济的影响,排除A、C项;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 ‎1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继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后,沿着他的路线航行,到达了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这位航海家是 A. 法国人卡蒂埃 B. 英国人卡伯特 C. 荷兰人哈德逊 D. 英国人德雷克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发现了合恩角,D正确;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排除A;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的卡伯特父子就探寻过西北新航路并发现了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排除B;哈德逊主要是发现了加拿大部分地方,排除C。‎ ‎13.《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 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 B. 古老的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 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逐渐征服了整个世界,使得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交流,但是之间的界限依然存在,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 ‎14.意大利的薄伽丘通过小说歌颂现实生活,反对等级观念;德国的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法国的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抨击专制制度。这反映出 A. 反封建斗争形式日益多样化 B. 人文主义深人发展 C. 思想解放曲折反复 D. 欧洲社会矛盾中心不断转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肯定,反对教会对人性的压制,宗教改革要求打破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促进人性解放,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说明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的是教会对人性的压制,并未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A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思想解放不断深入,未体现出曲折反复,C选项排除。欧洲社会矛盾中心不断转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5.《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 C. 人们对罗马教皇的盘剥日益不满 D. 工业资产阶级奋力开拓世界的精神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 生活”可知,作者反对当时的教权和神权,期望没有教会和国王的生活。结合时间“18世纪上半叶”可知,此时正是启蒙运动时期。B正确;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反映的是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A错误;人们对罗马教皇的盘剥日益不满反映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C错误;鲁滨逊流浪到荒岛不是工业资产阶级奋力开拓世界的表现,D错误。故选B。‎ ‎16.伏尔泰在晚年说:“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政府。这个政府保存着君主国一切有用的东西和一个共和国必需的东西。”伏尔泰所说的政府是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答案】C ‎【解析】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君主国”属于典型君主立宪制特点,故C正确;A和B属于共和制特点;D属于专制主义特点。‎ ‎17.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美国利用“最大胆的学说”的实践结果是 A. 维护了民族独立 B. 建立了民主共和 C. 实现了种族平等 D. 消除了阶级压迫 ‎【答案】B ‎【解析】依据美国的发展可知,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美国的民主共和制。B正确;“最大胆的学说”指的是三权分立,而美国的独立并未采用这一思想,A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着种族歧视的局限性,C错误;美国是资产阶级国家,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B。‎ ‎18.杰斐逊认为,当法国国王接受了《人权宣言》之后,法国人得到了他们通过一场革命所能得到的大部分东西,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在此,他指出了《人权宣言》之后法国革命 A. 不断推进的必要性 B. 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C. 过于激进的局限性 D. 崇尚理性的进步性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国王接受《人权宣言》后,这场革命并未终止,社会长期动荡,而杰斐逊认为“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指出了《人权宣言》之后法国革命过于激进的局限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的表述,排除;杰斐逊没有强调法国革命持续发展的内容,排除;D选项也与“多余的暴力”的表述不符,排除。故选C。‎ ‎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 1861‎ ‎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由资产阶级主导并完成 B. 是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彻底变革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故选C;农奴制改革由沙皇主导完成,排除A;农奴制改革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不是彻底的变革,排除B;D项只能表现为政治层面观点的正确,不能体现经济层面的观点,排除。‎ ‎20.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 工厂制度的诞生 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工厂选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从最初的“河岸”变为“内地城镇”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C项正确;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不是所有“工厂”选址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原因,A项错误;工厂制度的诞生与厂址变化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发生在19世纪,是工厂设在内地城镇的结果而非直接原因,D项错误。‎ ‎21.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 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 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 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 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说明妇女角色变化,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带来妇女工作角色变化,并不是民主政治作用,故AD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故 B项错误。‎ ‎22.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 B.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C. 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 D. 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等信息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所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答案为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走向科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共产党宣言》对推动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作用,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仍然存在,排除D项。‎ ‎23.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A. 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 B.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并结合巴黎公社可知,巴黎公社实现了劳动者的解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A正确;巴黎公社建立的是工人阶级政府,而不是工农联合政府,B错误;巴黎公社并未解决人类的不平等,夸大了巴黎公社的作用,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巴黎公社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D错误。故选A。‎ ‎24.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A. 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 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来看,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对西班牙影响重大,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对西班牙的影响,不是对拉美政治格局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A、B项;西属拉美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排除D项。‎ ‎2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答案】D ‎【解析】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还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和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错误。‎ ‎2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C. 亚洲人民坚持反抗斗争 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为改革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D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思想基础,A项错误;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是这时期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根本前提,根本前提应从经济层面上思考,B项错误;亚洲人民坚持反抗斗争是这时期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结果,而不是根本前提,C项错误。‎ ‎27.“他们坐在巴黎,决定在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战胜国之间如何分配等”。这反映了当时 A. 美国掌握世界霸权 B. 国际联盟存在明显不足 C. 大国强权统治世界 D. 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他们坐在巴黎,决定在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等信息来看,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大国强权统治世界的状况,故答案为C项;一战结束后美国还没有掌握世界霸权,排除A项;巴黎和会召开时国际联盟尚未成立,排除B项;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28.下图是1919年刊登于《每日先驱报》上的一幅漫画。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克里孟梭对威尔逊和劳合·乔治说:“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 A. 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B. 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C. 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D. 完全是大国意志的产物 ‎【答案】C ‎【解析】1919年刊登的漫画,讽刺凡尔赛体系并不能维持欧洲的和平,在多年后的1940年,法国仍然在征兵以应对战争,并给以孩子为代表的人们带去灾难,故C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一种讽刺,并没有进一步激化战胜国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违背法国民众的利益,这只是漫画的预测与讽刺,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凡尔赛体系是大国意志的产物,排除D项。‎ ‎29.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 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 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在斯大林模式下,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故A项错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前期,在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故选D。‎ ‎30.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A.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 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 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摧毁了”表述错误,故排除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其瓦解主要是构建体系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动,不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故C项错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排除。故选A。‎ ‎31.(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C ‎【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 ‎32.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的条件包括 ‎①英国继续控制苏伊士运河 ②将石油行业收归英国国有 ‎③英军仍然驻扎在埃及境内 ④英国继续保留领事裁判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埃及独立的史实来看,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①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埃及独立后,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②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 ‎33.他曾担任墨西哥国民革命党主席,在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于1934~1940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他”是指 A. 卡德纳斯 B. 卡尔德隆 C. 桑地诺 D. 扎格鲁尔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卡德纳斯在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于1934~1940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故答案为A项;卡尔德隆于2006年当选为墨西哥总统,排除B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C项;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D项。‎ ‎34. 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 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A. 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B. 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C. 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D. 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意大利法西斯的理解。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联对意大利的纵容。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3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其表现有 A. 诞生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B. 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 使得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为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D项正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于一战期间,A项错误;二战促使两极格局形成,而非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项错误;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并未将其“彻底”瓦解,C项错误。‎ ‎36.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A. 诺曼底登陆成功 B. 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C.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D.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二天,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表示美国“将尽全力把(日本)强加给(美国)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丘吉尔和斯大林对美国加入反对法西斯战争表示欢迎,C项正确;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欧洲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不是美国的“耻辱”,A项错误;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不会让美国 “耻辱”,B项不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前一天,即‎1941年12月31日,没有让美国耻辱、使英国和苏联兴奋的历史事件发生,D项错误。‎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 ‎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 ‎③从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 ‎④以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为主要目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据二战的影响可知,雅尔塔体系是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最终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世界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惩罚,提出了世界殖民地的重新瓜分,是在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利益的基础建立起来的,④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38.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这体现了 A. 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B. 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 C. 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 D. 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来看,美苏对抗激烈;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双方又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所以在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双方尽管对抗激烈,但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答案为B项。二战结束时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已经造成柏林的分裂,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从最终结果上来看,也有妥协,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39.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而苏联是富于侵略性的一方,美国需要采取措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这也是在保卫美国,保卫自由。”为此,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 推行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成立欧共体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2月,美国试图“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此后,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是1947年3月的杜鲁门主义,故A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在1947年6月,这是经济措施,故B错误;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军事组织,故C错误;西欧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逐步成立了欧共体,故D错误。‎ ‎4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假日酒店对一批美国报纸、杂志编辑发表演讲时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下列符合尼克松观点的是 A. 冷战状态已经结束 B. 美苏均势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意识到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D. 西欧、中国、日本仍未被视为独立力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可知尼克松意识到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故C项正确。冷战状态已经结束是在1991年,美苏均势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故AB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并且就国内经济运行来看,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的较少。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却发挥了如下两种重要作用:一是在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制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没有上述两种政府的作用,英、法、德甚至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摘编自严仲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铁路法》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监督,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1839年已超过法国,50—60年代超过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钢铁行业的年增长率为30%。‎ ‎——摘编自《德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面对时代的转型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材料四 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对比表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实现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4)根据材料四,概括德国历史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对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案】(1)发展私营企业为主;政府直接干预少;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方式。‎ ‎(2)起步晚,但发展进程快;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重心较早的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贡献: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4)状况: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占有份额远远少于英法等国。‎ 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解析】(1)根据材料“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可得出发展私营企业为主;根据材料“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的较少”可得出政府直接干预少;根据材料“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可得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方式。 (2)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50—60年代超过英国”等信息可得出起步晚,但发展进程快;根据材料“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等信息可得出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重工业的迅速发展”可得出重心较早的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根据材料“普鲁士政府制定《铁路法》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监督”可得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根据材料“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4)状况,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一战前的德国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6%,超过这时期的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殖民地面积只有290万平方米,远远不如英国、法国等国家。影响,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促进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42.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材料二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从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部分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借用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 ‎(2)变化: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思想上:人们崇拜理性,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政治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经济上: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3)意义: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限制: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可知,其持续时间长;根据“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可知,文艺复兴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根据“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借用古典文化,并具有创新性。‎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文艺复兴的末年……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为,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根据所学可知,十七世纪以后,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世界上发生的“空前绝后的大变化”主要有,思想上——人们崇拜理性,发动了启蒙运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经济上——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从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可知,《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限制王权的努力主要有,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