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1-17课 考试时间:2017.11.26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 题,共50分) 1.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B. 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作者强调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 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而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 A. 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 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 C. 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 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 4. 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B. 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 C. 改朝换代百家争鸣 D. 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5.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汉赋和唐诗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元曲和傩戏 D.话本和小说 6.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 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 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 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了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8.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査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 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 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9.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10. 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中的“变革”是指 A.冲破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使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 D.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11.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12.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13.“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4.“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15.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C.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1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7.“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18.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9. 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 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 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21.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 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C. 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D. 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22.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 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B. 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 C. 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D. 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23.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 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24.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己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这个论断看,毛泽东当时的意图是为了 A. 揭示各阶层团结的重要性 B. 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C. 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纪念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5. 毛泽东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材料解析题: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计50分) 26.(18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作。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杨渝玲 《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四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4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6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4分)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儒学“官学”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8分)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28. (12分)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6分) 历 史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A B C D B B A D D A 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B D A B C A D A C 二、材料解析题: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 26、【答案】 (1)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 (2)内涵:宗教改革否定教会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2分)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王权和教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4分) (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4分)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7、【答案】 (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2分) 影响: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④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⑤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⑥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任答三点6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而代之。(2分) 背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像陈独秀接受过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6分)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4分) 28、【答案】 (1)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2分) 举措: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或改组国民党);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发展。(任答两点4分) (2)事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