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 历 史 试 题 (2018.11) ‎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 ‎ 2.本试卷共2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有可能是 A. “人性本善”说 B. “民贵君轻”说 C. “先义后利”说 D. “浩然之气”说 ‎2.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3.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司法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4.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祥做的目的是 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5.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6.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7.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 ‎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周髀算经》、《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 A. 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B. 注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C. 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 D. 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 ‎10.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 A.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天人感应影响深远 ‎ C.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专制皇权不受约束 ‎11.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在CCTV﹣10热播,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②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统治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 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13.“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 B.已成为“百戏之祖” ‎ C.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 ‎14.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 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15.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 B. 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 C. 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 D. 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16.“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适宜于评价 A.李鸿章和中体西用 B.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 ‎ C.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D.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7.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该历史人物应是 A.近代初期“新思想”的倡导者 B.维新变法运动领导者 C.主张民主革命的新知识分子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18.孙中山说:“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州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善结合 D.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19.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个人与革命指导思想的重大飞跃。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1922年,陈望道翻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 ‎①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民主科学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3.1956年5月,陆定一同志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4.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5.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舟11”飞天,“天河二号”‎ 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其中26题29分,27题21分,共50分)‎ ‎26.(29分)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 ‎—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 —— 摘自岳麓版教(p2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8分)‎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9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27.(21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两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9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中卷”、 “下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分) ‎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BBDD 6-10 DACCC 11-15 CCADC ‎ ‎16-20 BDABD 21-25 BCBAB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其中26题29分,27题21分,共50分)‎ ‎26. (29分) ‎ ‎(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2分)‎ 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意义: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4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4)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经世致用(6分) 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3分)‎ ‎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产生、发展;西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之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4分)‎ ‎27.(21分)‎ ‎(1)器物方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3分);‎ ‎ 制度方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或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3分);‎ ‎ 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3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分)‎ ‎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转变(。2分)‎ ‎(3)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4分)‎ ‎(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