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二 历史 命题人:王瑞敏 刘向锋 审题人:石德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 ‎1.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其他颜色的笔答题,或在指定的位置以外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30个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2.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对百姓的错误不教育就直接惩罚,那么刑罚虽多,犯罪仍然不能制止。如果只是教育而不惩罚,那坏人就得不到警戒。如果只是惩罚而不奖励,那勤勉的人就得不到鼓励。惩罚和赏赐没有法规依据,那么百姓就会生疑,习俗就会变坏,百姓也不能齐心。这个人最可能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4. 清王昱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 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 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 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5.“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报国寺”,佛教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6.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由此可知,朱熹 A.把《诗经》的内容政教化 B.歪曲了《诗经》的原始意义 C.比汉儒的观点更接近事实 D.否定了《诗经》的经典地位 ‎7.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8.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9.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0.“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早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构建了理论基础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1.柏拉图认为“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据此,他强调雅典社会 A. 阶级矛盾尖锐 B.缺乏民主政治 C.消除等级差别 D.没有绝对平等 ‎12.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13.“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A.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B.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 D.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14.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15.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 A.卢梭 B.康德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6.法国启蒙思想家在一本著作中写道:“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而且既然从任何一个结合者那里,人们都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这本著作是 A.《哲学通信》 B.《社会契约论》 C.《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 ‎17.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棉纺织品 D.火药 ‎18.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主要可以佐证 ‎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1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 ‎20.“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21.1912年,孙中山曾咨文参议院,以宋教仁所拟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作为立法依据,被参议院拒绝。理由是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参议院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22.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 ‎23.“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2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5.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26.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 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27.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28.《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29.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的局面,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30. 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 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第二部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24日在京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会中多次强调“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幸福是什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进行了不懈的探寻。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1) 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3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9分) ‎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1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 请说明理由。(8分)‎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答案 高二 历史 ‎1--5BCCAC 6-10CACDA 11-15DCAAA ‎16-20BAAA B 21-25CDDDB 26-30BAABA ‎31.(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或重视道德修养。(3分)‎ 特点:家族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3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6分)‎ ‎(2)中国 政治: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6分)‎ 西方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大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思想。(6分)‎ ‎32.(1)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4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4分)‎ ‎(2)例一: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例二: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例三: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任举2例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