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海原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石器锄耕 B. 刀耕火种 C. 铁犁牛耕 D. 机械化耕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耕作方式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2.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耕织”“做兵”指小农经济,而“无耕”“无救”“无成”等可知是在说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容易破产,故选C项;ABD材料没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白居易诗中描写的山村小农户个体生产、男耕女织、安土重迁的场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人们有着重视农业的观念,这种生产形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诗中没有反映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 ‎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冶铁 C. 纺织 D. 制瓷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水排用于制造农具,属于冶铁工具;“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是指水排利用水力运转,节省人力,而非用于灌溉;故排除A,B正确。纺织业和制瓷业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D。‎ ‎5.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封建经济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手工业生产以农民家庭副业形式进行。故B项正确。官营手工业产品是服务于王室,民营手工业产品用于市场销售,都不符合封建经济的特点,故AC项错。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故D错。‎ ‎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商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与宋代相比,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米价下降得更多,主要是由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宋代已经完成,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不会导致绢价下降更明显,C项错误;商业经济的发展不是绢价比米价下降更多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7.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 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 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C. 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 D. 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答案】C ‎【解析】‎ ‎“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说明雇工们既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又可以随便离开窑主,其间不存在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雇佣现象,故选C。‎ ‎8.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坊市分开最早是在宋代。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选A。BCD三项都是在宋代以后。‎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了宋代在商业上发展的成就。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并相当的繁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9.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 A. 泉州 B. 广州 C. 南京 D. 上海 ‎【答案】B ‎【解析】‎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处于清朝前期,当时中国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在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这一题考查闭关政策下,允许对外贸易的城市,只要熟悉闭关政策就不难作答。‎ ‎10.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 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千年田土八百翁”说明古代土地买卖频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作物流入市场,材料涉及的是土地,故B项错误;C项和“千年田土八百翁”无关,故错误。‎ ‎1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A. 地域辽阔的世界 B. 连成一体的世界 C. 丰富多彩的世界 D. 生机勃勃的世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故选B;A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范围扩大和商品种类增多,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是价格革命的表现,排除包含③的ACD。故选B。‎ ‎13.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 A. 社会制度的优越 B. 商业贸易的成熟 C. 手工业的发达 D. 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52-1674年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荷战争的结果,实际上是工业资本占优势的英国战胜了商业资本占优势的荷兰。英国国内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为其发展海上力量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荷兰则依赖商业和海运业,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时英国和荷兰都是资本主义国家;B 选项错误,当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商业贸易比英国更成熟。D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此时尚未发生。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4.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 北宋中期 B. 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 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辨析能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该时期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而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C正确。A时期没有青花瓷;B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15.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技术与资金 C.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主要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D.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大量资金,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故D选项正确;殖民地提供的条件并不在政治方面,故A选项错误;殖民地提供的条件也没有技术条件,故B选项错误;殖民地提供的条件也没有主要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故C选项错误。故选D。‎ ‎16.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17.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一方面带来了被侵略和奴役,另一方面是促使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化,即近代化历程,其表现在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和科学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商品化,这是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政府统治迅速土崩瓦解是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之后,不是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B选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迅速崩溃;D选项错误,农民起义在中国古代屡次出现,不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19世纪80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近代中国推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B. 民族企业都是中外合作企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致 D. 民族企业得到外国大力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可知,当时民族工业要受到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制约,这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近代外交政策是被迫的对外开放,而不是和平友好所致,故A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并不是中外合作企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强大,而且列强也不希望中国的民族工业强大,故D项错误。‎ ‎【点睛】注意限定信息“根源”,材料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 ‎19.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分馆。其创建的主要背景是 A. 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 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戊戌变法允许民间办报 ‎【答案】C ‎【解析】‎ ‎【分析】‎ ‎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时间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时间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 ‎【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1897年”, AB不符,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与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D不对,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因此只有C符合,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C。‎ ‎2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 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 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C. 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答案】A ‎【解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短暂发展都有利于瓦解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但是整个中国近代,我国的自然经济都没有彻底瓦解,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CD均符合史实,故排除。‎ ‎21.下表是1929~1933年世界(苏联除外)工业生产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D. 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急剧下降即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项正确;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表格数据体现的经济现象,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是世界大战的原因,不是结果,C项错误;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 ‎22.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 土地革命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说明这是为建立工业化而在农村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农业合作化,故B正确。土地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 ‎【点睛】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对农民的这两个积极性,他虽然也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的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并且要求在政策上巩固地联合中农,允许富农经济的发展。但是他更多的是强调作为劳动者的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当时农民的这两种积极性存在着误判。‎ ‎23.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其中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急于完成一五计划任务 B. 中共八大的决定得到贯彻落实 C. 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D. 右倾思潮的泛滥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故C正确;“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故A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但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是中共八大的决定没有得到贯彻落实,B错误;大跃进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犯了左倾冒进错误。而不是右倾错误,D错误。‎ ‎24. 罗斯福说,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由此看出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A.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B. 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C. 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D.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C ‎【解析】‎ 国家干预主要体现在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计划、货币、财政、税收等方面,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并未提及大力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有事可做……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都是民生问题,“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体现了政府主动担责的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帮扶弱势群体,未体现缩小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等信息,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5.‎ ‎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下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与诚信机制最有关的法案是 A. 《国家产业复兴法》 B. 《农业调节法》‎ C. 《社会安全法》 D. 《紧急银行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整顿银行,国家通过《紧急银行法》,下令全国银行休业整顿,情况良好的允许重新开业,让私人的现款存入银行,重新流通。这一法案恢复了银行的信用,有利于建立诚信机制。故选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6.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建立“福利国家”‎ D. 大力发展“新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特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放松对经济的干预,A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后,西方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 ‎27.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 A. 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C. 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 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 ‎【答案】A ‎【解析】‎ ‎1918—1920年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没有及时调整,仍然延续这一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答案为A项。斯大林模式此时尚未确立,排除B项;此时应当是国内战争已经结束,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是导致这一时期经济和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排除。‎ ‎28. 1933年1月,斯大林在“一五”计划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据此可知 A. 特殊时期苏联经济模式占有优势 B. 美国比苏联更注重工业发展效益 C. 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 D. 苏联比美国的经济体制更有优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928年到1932年末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此时苏联因为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所以出现了上述现象,故选A;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困难,所以没法推论出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下的美苏经济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下的美苏经济 ‎【详解】‎ ‎29.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 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标志着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发展,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不是技术体系,A项错误;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与全球化进展不符,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不是贸易体系,不能消除贸易壁垒,C项错误。‎ ‎3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B. 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 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 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二者的关系是区域集团化体现和深化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不同区域集团化组织的竞争态势,当然区域集团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发展,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西汉】刘向《战国策》‎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井田制。变化:由奴隶制井田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影响:使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2)材料三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例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结果: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原因: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3)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 ‎(1)制度: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可知土地制度。变化:根据“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可知,土地私有制确立,再根据所有制性质方面进行归纳。影响:可从社会转型角度考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井田制是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2)根据材料“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可知是土地兼并,具体措施根据所学可知,如“均田制”。结果和原因要根据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方面来进行归纳,在封建社会时期,土地是私有的,并可以转让和买卖,这就决定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王朝不可治愈的顽疾。‎ ‎(3)变化:根据材料“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可知明清时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影响:从阶级矛盾、资本主义萌芽两方面来分析影响。‎ ‎32.中国政府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可以从20世纪东西方并称为“红色资本家”的美国亚蒙·哈默与中国的荣毅仁两位企业家的经历中得到启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蒙·哈默,1921年去了苏俄,为美苏两国的贸易和矿物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苏联工厂,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30年代返回美国,抓住新政废除禁酒令之机,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生产丹特牌威士忌酒,建设种牛牧场。1956年购买西方石油公司,80年代大力推动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样化经营,使西方石油公司成为肉食品加工的巨头和美国石化产品制造商中的佼佼者。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据【美】亚蒙·哈默《勇敢的人》摘编 材料二荣毅仁,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积极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1957年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主席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他也顺应民心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毅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海外亲友的帮助,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蒋颖、王红梅《“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一生》‎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哈默、荣毅仁的企业发展中,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2)据材料概括指出哈默与荣毅仁为什么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从两位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中,你对“创业”有哪些认识?‎ ‎【答案】(1)哈默: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的有关政策;战后西方经济高速发展。‎ 荣毅仁:国民政府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改革开放。‎ ‎(2)哈默支持苏俄政权;荣毅仁支持新中国政权建立与建设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经营;坚持不懈。‎ ‎【解析】‎ ‎(1)由材料“1921年去了苏俄,为……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苏联工厂……30年代返回美国,抓住新政废除禁酒令之机…1956年购买西方石油公司”,可见哈默分别抓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由材料“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新中国建立前后…….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可见荣毅仁分别抓住国民政府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和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快发展。‎ ‎(2) 第一小问。哈默与荣毅仁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是因为曾为红色政权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哈默支持苏俄政权;荣毅仁支持新中国政权建立与建设。第二小问,由哈维和荣毅仁的经历可知,要发展就应该抓住发展时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改革创新,科学经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