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选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选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10月月考(选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2.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 无为而治 B. 以法治国 C. 君舟民水 D. 兼爱非攻 ‎【答案】C ‎【解析】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礼法并举,王霸兼用,符合“隆礼尊贤……重法”,他强调君主应该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君舟民水,故C项正确。A是道家的思想;B是法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 ‎3.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D项正确;A B C三项表述与材料不相符合。故选D项。‎ ‎4.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 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 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 D. 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答案】B ‎【解析】西汉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同时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察举制和百姓生活,排除A、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解读。‎ ‎5.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不以人助天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不以人助天”,出自《庄子》,就是不要以人为之心越俎代庖,去干预自然进程,符合题意,A正确。“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排除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与题干中的崇尚无为没有关系,排除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与题意不符,排除D。‎ ‎6.《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 ‎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答案】D ‎【解析】材料“人君要爱护百姓”体现了董仲舒的“仁政”思想,故D符合题意;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A不符合题意;BC所述思想来自董仲舒,其中B表述强调思想文化上要树立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C表述突出强调“君权神授”,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8.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 “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 “学者须先立志”‎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及朱熹思想主张可得出朱熹对宋孝宗“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的进言体现了其“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而A意为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B意为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C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D指学习钻研学问的人必须先立志。故选A项。‎ ‎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宇宙便是吾心 C. 有理而后有气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B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故A、C、D项错误。‎ ‎10.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 ‎11.“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些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格物致知 B. 尊崇道统 C. 心外无理 D. 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体现了君子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D符合题意;格物致知指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尊崇道统指重视传道的系统和渊源,心外无理强调天理自在人心不必外求,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物的名字,如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钱端礼、张忠恕等。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 佛学 B. 理学 C. 道学 D. 法学 ‎【答案】B ‎【解析】“克己”“先忍”“从信”“忠恕”等符合宋朝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B正确;佛学、道学、法学与“克己”“先忍”“从信”“忠恕”无关,排除ACD。‎ ‎13.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 朱熹 B. 李贽 C. 王夫之 D. 黄宗羲 ‎【答案】D ‎【解析】材料“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而黄宗羲的思想的最精彩之处就是批判君主专制,故D符合题意;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故A不符合题意;李贽思想以鲜明的反道统意识为特点,反对迷行孔子和理学权威,王夫之主要成就是朴素唯物主义,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 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 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D. 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即传入到欧洲之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正确的理解是A项,BCD不符合事实。‎ ‎15.我们要透过《诗经》了解西周时期民间的生活,最主要的应该来自 A. 大雅 B. 小雅 C. 颂 D. 风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了解西周时期民间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的“国风”部分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民间的生活,故D项正确;雅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故AB项都错误;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诗经》的风、雅、颂的构成部分,三者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6.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B.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C. 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D. 柔美清婉,愁苦悲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诗歌就是时代的反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故B项正确。A项应为边塞诗的风格,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为现实主义风格,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婉约风格,与材料不符,排除。‎ ‎17.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① ② ③ 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汉字发展演变。图中所示的四种字体依次为甲骨文、楷书、隶书、小篆。根据文字演变的顺序我们可知最先的是甲骨文,之后是小篆和隶书,最后是楷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8.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士词”词风是豪放派,而辛弃疾的词风也属于豪放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煜属于婉约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李清照也属于婉约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陆游属于诗人而非词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9.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 个人的情感 B. 真实的景象 C. 多彩的生活 D. 繁盛的社会 ‎【答案】A ‎【解析】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因此选A。‎ ‎20.下面精美的文字,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楚辞,节选自屈原的《离骚》,②是唐诗代表作,作者杜牧,③是元曲的马致远代表作,④是宋词,李清照的代表作,以时间为序排列应该是①②④③,故答案选A。‎ ‎21.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C. 思想控制的加强 D.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重视,出现了市民文化使文学呈现出平民化、通俗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A项,材料现象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对市民思想上的控制,故排除。D项,“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体现不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故排除。‎ ‎2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提出“三纲五常”‎ C. 建立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可见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A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为人处世的“三纲五常”,故B不符合题意;C项是荀子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树立儒学正统的主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 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 说明朝野对越剧喜爱 C. 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 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京剧的形成,故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故A排除。材料与越剧无关,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故C排除。所以选D ‎24.南宋外族入侵,河山破碎,政府苟且偷安,偏安江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特色是 A. 吴带当风 B. 以形写神 C. 残山剩水 D. 造型奇特 ‎【答案】C ‎【解析】“残山剩水”的构图特点反映南宋政权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政局特点,故C符合题意;“吴带当风”是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构图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以形写神” 指把外在形象的逼真和内在的精神本质结合起来,故B不符合题意;“造型奇特”指形状奇特、与众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 ‎26.《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 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 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 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答案】A ‎【解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注意题干要求“差异根源于”,根据材料中“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得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中国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以及文化专制,但其根源在于当时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D两项不能体现“差异根源”;C项表述本身有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水平落后于欧洲。‎ ‎27.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雕版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对宋代的认识。依据所学,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与题干中“赵宋之世”不符,故②错误,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即排除ABD三项,所以应选C。‎ ‎28.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的控制减弱 B.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 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街小巷”盛行、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足以从侧面证明材料所要表明的是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故选B ‎29.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中的这种转变说明了 A. 社会环境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 明清儒学发展受挫 C. 明清儒学全面否定了思辨哲学 D. 清代经学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答案】A ‎【解析】材料“明末清初……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可得出黄爱平强调社会发展变化对明清之际的新儒学产生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明清儒学得到新发展而非受挫,故B不符合题意;C中“全面”太绝对,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清代儒学的民主色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植根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在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水乳交融过程中,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矛盾斗争中,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提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A. 重探求科学之真 B. 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C. 理论和实践的并重 D. 重道德而轻实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根植于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是生产实践的产物,故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科技是生产实践的产物并不注重探求科学原理,A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科技是生产实践的产物,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18世纪,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是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黄宗羲等人及思想推崇备至。‎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请你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答案】(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天下主,君为客”;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臣分治);宣称皇帝是天下厉害;君臣平等;限制君权;法治取代人治等思想。(回答其中的3点即得)‎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黄宗羲“以民为本”的思想,超越传统“尊君重民”式的民本思想,具有民主启蒙的性质,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黄宗羲“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具有显明的早期民主色彩和思想解放的作用,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也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未能从根本上冲击儒学主流地位,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解析】‎ ‎(1)关于“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由材料“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可体现民本思想、保留君主制;关于“新见”,指不同于以往的思想见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可以体现反对君主专制;“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体现君臣平等思想。‎ ‎(2)第一小问,由材料“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同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要客观全面,不可片面绝对。第二小问,既要指出黄宗羲“以民为本”的思想,承前启后,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同时要指出,在资本主义萌芽程度低下的情况下,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黄宗羲的思想并未根本上冲击儒学主流地位,无法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答案 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 ‎【解析】‎ 本题要求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据材料“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知识即可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可以多元化,例如: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等。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