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南沙一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1.5分,共50小题75分) 1.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春秋战国时期,该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阶层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变革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统治者政策的引导等信息,而是强调社会的剧烈变动,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排除BC。D项因果倒置,“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孟子思想的相关知识。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他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3.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 “奖励耕战” B. “崇尚自然” C. “民贵君轻” D. “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 A是法家学派的思想特征,排除;BD是道家学派的特征,排除;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故选C。 4. 元代及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 《春秋繁露》 B. 《五经正义》 C. 《四书章句集注》 D. 《四库全书》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主流思想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的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因此答案为C。 5.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民主科学 D. 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在学术研究上的主张经世致用,A项正确。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与题干强调经世致用不符,排除B。王夫之主张理在气中,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与题干强调经世致用不符,排除C。重农抑商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与题干强调经世致用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6.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表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与题干无关;B与事实不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不对,民主与科学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考点:近代中国进步思潮·顺乎世界的潮流·学习西方潮流 【名师点睛】原因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考点:近代中国进步思潮·顺乎世界的潮流·学习西方潮流 【名师点睛】 7.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 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儒家思想被董仲舒改造后形成“新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所以受到皇帝重用,这个是最根本的原因。历史问题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回答根本原因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儒学 8. 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道,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A. 汉代学者 B. 唐代学者 C. 宋代学者 D. 明清学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沟通佛、老”、“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由题干材料信息分析可知,当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由此可先排除AD项。由题干中的“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可知是宋明理学,排除B项,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 9.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0.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天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朱熹的天理指的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理”并非天体运行法则,选项A是对天理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天理”是封建等级秩序而非社会发展规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天理”的内涵就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11. 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 “仁”的学说 C. 心即理性 D. “心性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也就是说先有理而后有物,A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的学说,与题意无关,排除B。C、D两项是心学观点,与题意理学不符,排除。 12.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 D.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但是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而居于统治地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 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 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 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 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强调仁政、礼制,主张教化,以德治国,故C项正确;AB是法家思想;D属于道家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14.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 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 对平民进行教育 C. 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 教育不应分类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教无类”的意思,就是教育的对象不应该有什么差别,所以,“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就是教育的对象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思想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进步的一个思想观点,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 15. 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之际的杰出的思想家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而其他几位思想家则和材料的主题毫无关系,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 16. 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 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B. 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 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以前只知“服从法律”到现在去“检验”法律的合法与否,可以看出智者学派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17.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持该观点的学者是 A. 王阳明与普罗泰格拉 B. 朱熹与苏格拉底 C. 老子与亚里士多德 D. 墨子与柏拉图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以人为中心,人是判断事物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则是人的感觉,这里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阳明与普罗泰格拉属于这一类思想主张者,故A项正确;朱熹属于理学思想家,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作用,故B错误;老子主张无为思想,故C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故D错误。 18.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理念是万物本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独立思考,“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人是万物的尺度”“理念是外物的本源”均与题意无关,故BD项排除;据材料中“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等信息反映出苏格拉底对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评判,而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则主张要独立思考,做到考求真务实,故C项正确。 19. 《神曲》本名《喜剧》,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薄伽丘在撰写《但丁传》时,为了表示对但丁的崇敬而加上“神圣的”一词,后来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这本书 A. 用文学打动了人心 B. 描写了现实生活 C. 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的憎恶 D. 批判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性的赞美,强调个人价值的伟大意义,但丁的《神曲》批判教会,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的憎恶,C项正确。A项不是但丁《神曲》的内涵,排除。但丁的《神曲》采用的是幻游的文学形式,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而不是描写了现实生活,排除B。但丁的《神曲》谴责教会的统治,而不是批判宗教信仰,排除D。 20. 孟德斯鸠曾论断贪腐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滥用权力,给予权力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是解决的根本之道。为此孟德斯鸠的针对性设想是 A. 社会契约 B. 人民主权 C. 三权分立 D. 君主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出现贪腐的主要原因在于滥用权力,只有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制度来对权力进行约束,基于此种情况孟德斯鸠提出了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立的主张,C项正确。AB两项是卢梭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孟德斯鸠主张用三权分立来制约权力滥用,而不是主张君主立宪,排除D。 21. 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可知描述的是在危险时刻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是十分精准的,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指南针。 22.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根据题意应该选择C。 考点: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书画艺术·文人画 23.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的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诗经》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经》 24.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里描述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B. 泰晤士河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 C. 人们兴高采烈地搭乘飞机去旅行 D. 一座座石油开采公司拔地而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电线、霓虹灯、飞机、石油开采公司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故A、C、D不符合题意。 25.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北宋时期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 李煜 B. 柳永 C. 苏轼 D. 辛弃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李煜的总体风格属于婉约派,而材料体现的是豪放派,故A项错误;柳永的风格也是婉约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故C项正确;题目的意思是问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虽然有豪放派作品,但是不是开创者,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学·宋词 26.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后,伴随商业繁荣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 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的表现,没有体现“二元性”,排除B。汉赋和唐诗分别处于汉朝、唐朝时期,早于宋元,排除C。傩戏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并非宋元以后的“高雅文化倾向”体现,排除D。 27.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 汉赋 B. 宋词 C. 京剧 D. 传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中“丑角”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丑角”特征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 28.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到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 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 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 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 勤劳致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顺应天时,裁量地理,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所以题中观点是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 29.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A. 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 楚辞和汉赋 D. 《诗经》和元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屈原开创楚辞新诗体,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楚辞。 30.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红楼梦》 D. 《聊斋志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学的成果,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爱听秋坟“鬼”唱时中的“鬼”,这说明这本小说集涉及到鬼.怪.仙之类的事情,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聊斋志异》这本书和鬼.怪.仙之类的有关系,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均不涉及到鬼.怪.仙之类的事情,选项A. 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聊斋志异》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 31.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 A. 白话文开始兴起 B. 理学兴盛 C.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画 32. 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可以说明: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决定文字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书写工具的影响和制约 ③交流传播的需要 ④必须固守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文字不是古代帝王所创造的,文字也是发展变化的而非固守传统文化,书写工具和交流传播均会决定文字的演变,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 33. 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 A. 小篆 B. 行书 C. 楷书 D. 草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可知是草书,草书书写简便、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正确;小篆的笔画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A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B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C错误。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 34.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西游记》 35. “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 A. 牛顿 B. 波义耳 C. 拉瓦锡 D. 梦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话体现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有关,A项正确。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排除B。拉瓦锡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 ”,排除C。哥白尼时代还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排除D。 36.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C.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 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排除B。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排除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是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没有体现“质的飞跃”,排除D。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命题切入点较广泛,可以是背景、原因、历程、结果、作用、特点、影响等。比较型选择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功能强大,是高考命题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须找准比较角度,如设问要求“质的飞跃”,逐一分析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37. 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 )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普朗克的量子论 C. 牛顿的经典力学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D 【解析】略 38. 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这个人及其发明是指 A. 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B. 史蒂斐逊发明了火车机车 C. 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D. 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答案】A 【解析】略 39.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 A.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 进化论的提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D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研究的领域不是微观世界,排除A。进化论是生物学领域的成就,不是物理学的成就,排除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 40. 20世纪初,掀起物理学思想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是( ) A.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 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是对牛顿物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排除B,D项正确。电磁感应现象发生在19世纪,排除A。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是在18世纪,排除C。 41.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①电滋学 ②量子论 ③原子论④相对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量子论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故②④正确,所以选A。电磁学的重大突破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主要推动任务是赫兹、奥斯特、法拉第等人,排除①,排除BC。19世纪初,英国人道尔顿被称为科学原子论之父,排除③,排除D。 点睛:本题为知识型选择题,其特点是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其解法: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本题熟悉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的相关内容即可。 42.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生物学成就·进化论 43.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的两个著名原则是 ( ) A.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 “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C.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 “物竞天择”和“获得性遗传” 【答案】A 【解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生物进化思想内容,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也是达尔文的,因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物竞天择”不是拉马克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4.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突破的必要条件是( ) A. 美国统一了国内市场 B. 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 C. 海上运输的发展 D. 领土的扩张 【答案】B 45.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 设议会、开国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指的是只学习西方富强的表面——器物,而未对西方富强的根源——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进行学习的方法,反映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思想,A项正确。B项未涉及经济改革,排除。C、D项已在学习西方富强的根源,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46. 西方学术界赋予达尔文“生物学中的牛顿”的荣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是达尔文提出来的 B. 达尔文用大量事实证明了生物是不断自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C. 达尔文证明了自然界进化的原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达尔文颠覆了上帝存在的自然神论观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结束了上帝7天造就世上万物和人类的神话。正如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西方学术界赋予达尔文“生物学中的牛顿”的崇高荣誉,BCD项都表述正确;A项说法错误,在达尔文之前,拉马克已经提出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与进化论 47.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启蒙思想家都主张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故C正确。不是所有启蒙思想家都主张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故A排除。启蒙思想没有主张消灭私有制,故B排除。启蒙思想没有主张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48. 19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到:“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为神明。”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什么思想 A. 神明至上 B. 人文主义 C. 禁欲主义 D. 理性精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可以看出这是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意义,这是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AC项强调的是神和压制人的欲望,与材料主旨意思相反;D项强调的是人的解放,更多的是对人的个性解放的一种规范。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49.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B. 驱逐鞑虏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即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此不管是那个民族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 D项正确。AB两项有反对满族贵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意思,与民权主义思想不符,排除。C项是民生主义,与民权主义思想不符,排除。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民权主义思想”,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50.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窦娥冤》指的是窦娥的冤情能得到上天的感应,出现了六月飞雪和楚州大旱等反常现象,这与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相符,D项正确。佛教的因果循环指的是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材料无关,排除A。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但《窦娥冤》鞭挞的是官吏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而是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排除C。 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1.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宣传新思想,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六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办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培养一批实用人才引进西方一批先进技术,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在书中介绍的“长技”的内容和写作该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鞋《孔子改制考》的意图。康有为等人得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3)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背景和指导思想,历史上什么事件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答案】(l)内容:西方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或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背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意图:托古改制;(或借助经学外衣宣传维新变法)作用: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体西用,甲午战争的惨败。 (4)特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从学技术到变革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逐步深入。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从”可从西方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意图,依据材料二“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等信息,可从托古改制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思想启蒙等方面思考作答。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内忧外患方面回答洋务派办洋务的背景;可从中体西用方面回答洋务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可从甲午战争的惨败方面说明洋务运动失败。 (4)关于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一、三可知学习科技;材料二学习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故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可从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内容、背景”“意图、作用”“背景、指导思想、事件”“特征”。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从” “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答案】(1 )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 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的是第工业革命带给英国城市交通的变化知识点,旨在考查概括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题中1868—1914年的三段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不难得出答案,把握到以下方面:工业革命、城市化、交通运输工具变化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明确题干“20世纪”时间段信息,避免答非所问。结合题中材料(20世纪范围内),可从交通信号灯的服务对象(汽车和行人)、物质条件(电灯和电力)及控制技术的改进(计算机、实时智能网络)等角度指出主要科技成果,主要应该限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时限内。 (3)本问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对城市生活改善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问,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信息,应从多角度分析次工业革命对城市生活改善的作用,把握到以下方面:城市环境、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两次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