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19-2020高二下学期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19-2020高二下学期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把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泰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这说明商周时期(  )‎ A. 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 小农经济的盛行 C. 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 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 ‎2. 现代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吃得太多,他就要害病。吃得太多,本来对身体有益的东西也变成有害的东西,一个人应当只吃适量的食物。与这一观点吻合的思想是(  )‎ A.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 孔子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天人感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张载提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 A. 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根基 B. 儒家强调人与自然对立统一 C. 儒家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特征 D. “天”具有意志性和权威性 ‎4.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北击胡人,掠取河(黄河)南地;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增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后又在西北驱逐匈奴,从榆中沿黄河往东到阴山,设立四十四个县。由此推断,在秦朝扩大疆域的过程中(  )  ①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形成  ②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  ③秦王嬴政创立了皇帝制度  ④各地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得到加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如图为汉、唐耕犁对比示意图。它反映了(  )  ‎ A. 劳动生产经验中总结出科学理论 B.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C. 农具的改进蕴含朴素的科学原理 D. 科技成就以实用性发明为主 ‎6. 《簪花仕女图》为唐代画家周昉所绘,描绘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中人物体态丰腴,姿态优雅,有人认为这是唐代“曲眉丰颊”画风的经典之作;有人则认为该画印证了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上述不同认识说明(  )  ‎ A. 作品真实地再现出了大唐的风韵 B. 历史事实难以捉摸无法研究 C. 人物画以贵族女性生活题材为主 D. 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阐释 ‎7. 两宋科举考试不问家世,一旦录取,仕途优越,宰相90%以上系科举出身。两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头衔,后逐渐升至亲王,亲王又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这反映了此时(  )‎ A. 官僚机构简洁高效 B. 科举制冲击了宗法观念 C. 文官政治不断发展 D. 奉行“重文轻武”政策 ‎8. 重庆大足石刻的造像题材均源于佛教,南宋僧人赵智凤开凿的宝顶山第15-18 龛的大型佛教造像是大足石刻的经典。解读以下造像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 第15龛表现的是:父母养育子女的十种恩德。‎ 第16龛表现的是:不孝子孙遭雷劈电击的惨烈场面。‎ 第17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孝及三世、恩泽四海。‎ 第18龛表现的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僧人的必修首业。‎ A. 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B. 儒学与佛教出现了争鸣之势 C. 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D. 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 ‎9. 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  )‎ A. 最初基于经济目的设置行省 B. 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 C. 行省制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 D. 行省制便于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10. 如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 ‎ 进程一 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 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 中国古代社会逐渐转型 B. 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11. 清朝统一全国后,实行因俗而治。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云贵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这些措施(  )‎ A. 打破旧行政区划以加强中央集权 B. 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重 要作用 C. 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D. 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12. 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这说明(  )‎ A. 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 B. 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 C.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 二、 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3.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 ‎(2) 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 ‎ ‎(3)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14. 材料 (金)章宗朝(公元1189~1208年),黄河曾三次决口,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黄河阳武故堤决堤后,章宗命参知政事马琪、胥持国行省事,节制沿河数路之州县官员征发赋役,全力治河。明昌六年四月修河防毕,行省罢。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这一难题,承安五年(1200年)九月,章宗以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铉佩金符行省山东等路括地。这种做法是女真统治者以国家的强制手段,把民地括为官地,以满足女真猛安谋克户对土地的需求。泰和三年(1203年),蒙古边衅又起,金廷以尚书右丞相宗浩行省泰州主持修筑东北路界壕。九月,宗浩还朝,行省罢。泰和年间,为指挥对宋作战,又设置了汴京等行省。这4处行省在军事前线可便宜行事,指挥具体军事运作,很好地完成了军事使命。卫绍王与宣宗迁都汴京前所设行省中,出现了像西京行省、中都行省这样具有地方性特征的行省,是行省设置的新现象。  --摘编自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 ‎(1) 根据材料,指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原因及行省类型。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影响。‎ ‎15. 材料: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藉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則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 ‎。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邵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讥,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 横跋晨,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导江陵今,王世负“论奏不少贷”。万历十五年(15S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 三、 开放性试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 ‎ 历史试卷答案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CCCCC DCDBA BC ‎ 二、 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3【答案】‎ ‎  (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  (2)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秦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14【答案】‎ ‎【小题1】原因:治理黄河;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括地;应对蒙古边衅,修筑界壕;对宋出兵作战。类型:临时军事性行省和临时政务性行省两类。‎ ‎【小题2】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金朝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有利于地方治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事防卫问题;为后来行省在中国的实行奠定了官制基础;行省括地行为牺牲了汉族人民的利益。‎ ‎15【答案】‎ ‎  (1)在大名改革婚丧风俗,力求简约,并争取减轻百姓负担;在郧阳惩治贪腐、改革军 政、发展经济,促使郧阳成为地方重镇;支持张居正改革但反对其骄横跋扈等。  (2)提倡节俭,追求简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 三、 开放性试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6【答案】‎ 观点一:“重文轻式”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使其能很快铲除军阀制据势力,清除分裂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参政热情高涨。经济上: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上: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以文为贵、武为轻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动了天文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的发展。文化上:宋代的文、史、哲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名著和名作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的全面繁荣。  观点二:“重文轻式”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探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武人,使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外交上,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统治阶级“强干羽枝”的思想。对外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政治上,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设置大量文职官员,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时意见不一,很难制定有效的快策。社会风气上:重文轻武政策使北宋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多数人认为“万服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武精神遭到削弱。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长朝最终陷于积弱的局面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