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 命题单位:抚顺市十二中学 命题人:李敏 ‎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 第I卷(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 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家’,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 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 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C.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D.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3.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 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 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材料中涉及古代中国的 A.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 ‎4.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 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5.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 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 庭。这反映了 A.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 B.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C. 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 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 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 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7.近代西方议会制因国情不同而内容不同。下列有关议会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下院 B.美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 C.法国总统有权力解散参议院 D.德国内阁和议会共掌立法权 ‎8.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 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 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 B. 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9.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 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 A.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B. 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C. 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 行政权领导立法权 ‎10.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 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项规定对中国的实质影响是 A. 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 B. 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 C.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 ‎11.“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 A. 是近代中国首个资本主义发展方案 B.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 ‎ C.充分响应“扶清灭洋”的口号 D.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2.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D.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3.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A.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政体之争 B. 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C. 革命果实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D. 宪法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14. 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一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 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上述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不公正引起社会广泛不满 B.科学社会主义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C.巴黎公社提出的基本原则得到落实 D.十月革命形成的社会制度基本普及 ‎1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 A. 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B. 具体国情千差万别 C. 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 D. 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 ‎16.在《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八月十四日.‎ 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巳的心。”对此次会战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次会战充分体现了两个战场的团结合作 B.此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此次会战极大的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热情 D.此次会战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17.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 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 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 ‎18.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9.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歌手王少峰在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乡愁”的背景是海峡两岸的分离 ‎ B.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C. “太痛”说明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 ‎ D. “太美”表明两岸都接受“一国两制”‎ ‎20.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C.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 D.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21.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22.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3.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 ‎ A. 非洲和欧洲 B. 亚洲和北美洲 ‎ C. 亚洲和欧洲 D. 非洲和亚洲 ‎24.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回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 “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在近代世界“‎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8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4分)‎ ‎(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9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化的历程就是西方化的历程,但是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又不能完全脱离本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而全盘西化。否则就会产生传统与现代“脱节”而导致社会分裂或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阻碍现代化的正常历程。‎ ‎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二)选考题(请考生在27、28、29、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从曹魏开始,御史台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构,直属皇帝。但由于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加上长期战争,政局不稳,王朝更迭频繁,致使监察机构或置或废,监察职权时大时小,监察官的地位时高时低,呈现出无规则的紊乱现象。唐王朝建立伊始,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御史台长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正副职品秩尊崇。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凡尚书省有会议,亦监其过谬”。尚书省诸司七品以上官开会,都要先通知御史台派人去监察,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就是一个实例。‎ ‎——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7分)‎ ‎28.【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日本投降后,如何依照盟国意图处置日本军国主义、铲除远东战争策源地,并在民主化基础上实现对日本的重建和改造,是世人关注的一件大事。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则是要实现多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进而带来整个东亚地区“在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他坚持把日本作为一个整体由美国自行处置。日本投降后盟国曾就最高统帅人选问题进行磋商。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建议最高统帅“由美苏将领各一人担任”。美驻苏大使哈里曼怒气冲冲地说,最高统帅不由美国人担任是“不可思议的。”事后苏方收回其建议,并同中、英政府一起,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以麦克阿瑟为盟国最高统帅的意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占日本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独占日本的历史影响。(9分)‎ ‎29.【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49年9月,阿登纳出任联邦德国(西德)首任政府总理,并负责国家外交事务。他在制订的西德基本法中规定:该法是德国西部占领区各州人民“怀着维护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统一的意愿”而制订的,以便“在一段过渡时期内为国家生活赋予一种新的秩序”。阿登纳批判那种要求西德中立化的呼声,强调国家需要“全力以赴地寻求一西方盟国的帮助来实现德国自由的统一”,“必须不顾一切困难、挫折”争取和法国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因为法德之间如不建立友好关系,欧洲的联合是难以想象的。此外,他清楚地看到美国在西欧的地位,是西德最主要的依靠对象,只有美国具有强大的实力能使西德免遭来自苏联的威胁与侵犯,也只有依靠美国的理论才能最终从苏联手中把东德统一过来。阿登纳的主张为欧洲未来新格局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潘琪昌《阿登纳的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阿登纳的外交政策。(6分)‎ ‎(2)根据材料,指出阿登纳外交政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阿登纳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9分)‎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D C D C 6‎-10 C A C B B 11‎-15 A C B B D ‎ ‎16‎-20 A D B D C 21-24 D C C 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5.(1)材料一“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2分)‎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6分)‎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需要。(4分)‎ ‎(3)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5分)‎ 成就: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基。(4分)‎ ‎(4)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答两点即可)(4分)‎ ‎26.(12分)观点: 现代化是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过程。‎ 论证:随着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既秉承了传统的王在法下,王权传统,又于近代建立了君主立宪和责任内阁制,实现了虚君制,促进政治现代化历程。中国近代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采用“中体西用”思想,既秉承了传统的政教文化,又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变革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可见,现代化的历程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不断改革创新,吸收外来先进文明,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选考题 ‎27(1)特点: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集中监察权;机构设置合理,职权清晰;加强监察系统对行政机构的监察。(8分)‎ ‎(2)作用:进步完善了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行政监察,有利于统治者及时纠正错误决策(有利于国家行政治理);有利于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率。(7分)‎ ‎28.(1)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处置规定;美国制定独占日本的计划;美苏矛盾的加剧;二战结束,日本投降(6分)‎ ‎(2)加剧美苏矛盾;使日本依附于美国;影响到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处置不彻底;强化了美国霸权主义的野心;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改革。(9分)‎ ‎29(1)外交政策:反对中立化,坚持倒向西方阵营;主张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联合;依靠美国,反对苏联威胁。(6分)‎ ‎(2)目的:推动西德复兴,提高西德国家地位;实现德国统一。‎ 评价:有助于西德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融入西方阵营使西德迅速摆脱战败国的地位;推动法德和解,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其他评价言之有理亦可)(9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