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作业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2019江西宜春模拟)下图阴影部分代表的是1953年和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所占的比重。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体生产方式的建立 B.工业优先发展的挤压 C.农民消费观念的革新 D.农村经济“大跃进”需要 答案 A 依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到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中购买生产资料部分的比重急剧减少,这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后集体生产方式建立导致的,故选A项;图中涉及的是农业生产领域的变化,不能反映工业发展的情况,故B项错误;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他们的消费观念才有了大的变革,故C项错误;1958年我国才掀起“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 ‎2.(2019广东汕头质检)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总产值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第一个五年计划(  )‎ A.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 B.内容科学详尽,具有强大生命力 C.是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 D.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材料中“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表明经济指标具体细致,“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体现了指令性的特点,故A项正确。‎ ‎3.(2019河北邢台摸底)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下表可知当时我国(  )‎ 项目 总计 工业 农业水 利林业 运输 邮电 贸易银行 物资仓储 文化教 育卫生 城市 建设 其他 总额(亿元)‎ ‎427.49‎ ‎248.5‎ ‎32.69‎ ‎82.1‎ ‎12.8‎ ‎30.8‎ ‎16‎ ‎4.6‎ 比重(%)‎ ‎100‎ ‎58.2‎ ‎7.6‎ ‎19.2‎ ‎3‎ ‎7.2‎ ‎3.7‎ ‎1.1‎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 答案 C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58.2%,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表格主旨,A项错误;表格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B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基本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D项错误。‎ ‎4.(2018课标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 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排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 ‎5.(2018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是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1955年时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1955年”“组织起来”等信息可知此时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毛泽东鼓励农民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故B项正确;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成立人民公社,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8年以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9重庆调研)1952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建立了编制物资平衡计划的制度。一部分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受这种调拨形式制约的商品数量从28种逐步增加到200种以上。这种现象(  )‎ A.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有利于“一五”计划的进行 C.改变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 D.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B 材料中的“受这种调拨形式制约的商品数量从28种逐步增加到200种以上”说明正在进行计划经济建设的尝试,这种现象有利于“一五”计划的进行,B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革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A项错误;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949年我国开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2年已经完成,D项错误。‎ ‎7.(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底,全国城镇职工人数比1957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城镇职工总数达到了4400万人。这表明(  )‎ A.中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 B.国家大办工矿企业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 D.全国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 B 1958年经济领域出现“大跃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大办工业,导致城镇职工数量迅速增加,故B项正确。由“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健康发展”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水平下降,故C项错误;材料中城镇职工数量的增加不能表明全国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 ‎8.(2018河北保定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7—1962年的炼钢指标,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大炼钢铁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 B.“大跃进”时期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盲目发展重工业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大二公”,快步进入共产主义 D.“大跃进”时期兴起了全民炼钢运动,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答案 B 图片反映了我国1957—1962年的炼钢指标不断增加,说明这段时期盲目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 ‎9.(2018广东惠州调研)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 (  )‎ 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 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 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答案 B 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期间,中央下放计划管理权限,变中央集中管理为以地方为主的分散管理,‎ 这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协调中央和基层的经济关系,故C项错误。‎ ‎10.(2018山东滨州调研)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  )‎ 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 C 根据材料文件的规定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政策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 ‎11.(2018四川广安一模)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年)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整理)‎ 年度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增长率 ‎14.34%‎ ‎8.05%‎ ‎12.34%‎ ‎1.74%‎ ‎1.59%‎ ‎7.84%‎ ‎4.57%‎ ‎1.2%‎ 据此可知,当时(  )‎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答案 D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50—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率总体在下降。据此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发展,因此粮食产量增长率较高;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以农业辅助工业,因此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由此可知,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表格只是反映了粮食产量增长率,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A项错误;表格中粮食产量增长率总体在下降,而非农业迅速发展,B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代替私有制,C项错误。‎ ‎12.(2018河北唐山一模)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召开时间 会议类型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 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 C 1961年,受“左”的思潮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从材料信息看,中共中央的三次会议讨论了缩小人民公社规模,工业和粮食问题,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这体现了中央纠正“左”的错误,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故选C项。材料中“公社规模必须划小”“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主要涉及农业领域,故A项与题意不符;根据材料中“重点是工业问题”可知B项与题意不符;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答案 (1)差异:‎ 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 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4.(2019江西南昌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寅初和毛泽东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提出不同的观点:‎ 马寅初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中国人口的认识,总体上讲他认为人多不是坏事。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恐怕还要发展一点。‎ ‎——摘编自刘岩《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状研究》‎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对人口问题自拟论题进行探讨。(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成理)(12分)‎ 答案 论题一:“新人口论”符合中国当时的客观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应该控制人口。(2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农业基础普遍薄弱;(4分)‎ 三大改造完成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是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资金积累。(4分)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当时进行现代建设的必然选择。(2分)‎ 论题二:“人多不是坏事”反映了领袖对当时国情的认识比较乐观。(2分)中国是一个刚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科技落后,农业国的现状意味着“人口”代表着生产力;(4分)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战乱,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传统方式使党特别重视“人”的力量;(4分)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科技的发展,其外在表现是人的发展。(2分)(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