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南师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模拟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南师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模拟试题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初模拟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性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 A.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 B.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 C.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D.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 ‎2.王家范曾说:“(中国政治)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是 A.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3.“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4.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C.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5.民国中学教材《评注国史读本》写道:“鸦片之战,为西力东渐之第一著:而同盟军之役次之。”并强调“鸦片之战”后的鸦片不绝是“辱国病民,不亦甚哉”,“同盟军之役”中的咸丰出逃、城下之盟更是“辱国甚矣”。下列论述符合该书观点的是 ‎ ‎①“鸦片之战”揭开近代化第一篇章 ②将两次战败的影响与国耻联系起来  ‎ ‎③“同盟军之役”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两次战争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7.“辛亥革命后,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材料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累积性 B.有利于近代政治观念形成 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 D.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8.据陈云手稿记我,遵义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 据此推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觉的指导思想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9.下图是一张纸币,上有“晋察冀边区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等字样。下列各项对该纸币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纸币发行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 B.该纸币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 C.该纸币的面值过大容易导致货币贬值 ‎ D.该纸币的发行流通有利于稳定边区货币市场 ‎1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 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 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1.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 C.汉代山东农耕技术最先进 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 ‎12.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D.阻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13.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从而出现了一个历史假设问题:假设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A.历史的假设结论没有历史意义 B.历史的客观效果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史料实证 D.历史的发展进程超出了当事人的主观估计 ‎14.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商品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15.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申岁(1872年)近粵,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日‘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据此可知,该情形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 B.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 C.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D.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 ‎16.《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方法为 A.首先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 D.大力发展经济 ‎17.1982年宪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13年宪年法修正案以“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一变化说明 A.计划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基本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全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的确认 ‎18.1936年,霍华德·E柯什那撰文指出:罗斯福我们的政府相对简单权责有限的时候上台掌权,他将其转变为极其复杂且臃肿的机构来控制商业,使自由人的生活陷人混乱。毫不夸张地说,政府在他上台时还较弱,但很快便被他改造得强大无比。”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改变了美国分权制衡机制 B.促进了美国代议制的完善 C.未能使美国快速摆脱危机 D.提升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9.(2020年江苏卷,19,3分)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20.某中学史学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素材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 ‎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21.“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道家 C.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 ‎22.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23.对以下三幅漫画的共同点,评述正确的是 漫画 标题 备注 福音书的灿烂光辉 原图配有诗句:无论教皇怎样抵抗,上帝的旨意不可抵挡。福音书是记述耶稣生平与复活事迹为主的文件与书籍,通常意指《新约》圣经中的内容。‎ 巴黎美人 原图配有文字:我们不需要王后!巴黎必须自由!断头台万岁!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送上断头台。‎ 这是德意志祖国吗—毋庸置疑的大众流行语 原图配有文字:你们这些不听话的、哭闹不停的孩子,已经干扰了邻居的安静,必须受到惩罚!最下面两人为俾斯麦(打人者)和拿破仑三世(被打者)。‎ ‎①表现了欧洲人对和平的渴望 ‎②漫画展现了同一时期欧洲地区政治生活的风云变幻 ‎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味 ‎④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体现了欧洲旧秩序遭到冲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1778年马萨诸塞的《埃塞克斯决议》论及政治自由称:政治自由乃是国家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做任何他所同意的法律未禁止的事情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要政治自由但也需要自律 B.保障自由是人民结成政府的根本目的 C.制定法律必须保障政治自由 D.人民对立法的参与是自由的根本保证 ‎25.明人评价某人书法“如深山至人,痩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下列作品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 ‎ A B C D ‎26.1678年,牛顿剑桥毕业,按照惯例需接受神职。但是,牛顿公开声明拒绝:“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由此看来,牛顿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 A.批判教会蒙昧主义 B.理性启蒙,推动科学革命 C.揭示自然的奥秘 D.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 ‎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A.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B.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8.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解放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 D.“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29.资中筠先生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绝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这种观点 A.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新文化运动 B.体现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 C.不利于正确地认识新文化运动 D.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偏见 ‎30.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2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分)‎ ‎32.(10分)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2分)‎ ‎(2)材料二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分)‎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5分)‎ ‎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是中国封建租佃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宋会要》说:“乞令两淮州县,取民户见输之课,计其多寡,分画疆畎,而立契券,随亩增租,以其余给与佃人,庶革广占之患,从之。”宋代的佃户,租约满期,交租完毕,佃户可以另行租种别的地主的田地,有的还可以“或习学末作”甚至“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二、三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宋代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生产落后的地区,较多的实行着劳役地租,而在生产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间有折钱收租的。当然这仅是个别的现象,普遍通行的却是实物地租,实物地租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摘编自关履权《宋代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永佃制已经开始在民间得以普遍流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永佃制主要体现为民间习惯法规范的创设和实践,官方通过法律对此制的调整直至清雍正年间才逐渐展开。就对明代永佃制的考察结果来看,民间已存在大量证明永佃关系成立的租佃契约。其中,万历、天启年间刊刻的《万书萃宝》《学海群玉》《增补素翁指掌杂字全集》等书对反映永佃关系的契约格式有着相对详细的记载。具体而言,佃户在不拖欠地租的前提下,具有永久耕作和自由退佃的权利,田主无权随意撤佃;同时,佃户缴纳定额地租,“倘遇丰荒,租谷不得增减”;另外,有些田主或会收取押租。而对于元代已经萌生的“一田二主”之现象,明代逐渐盛行之,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土地转租之情形尤其居多,甚至还出现“一田多主”的现象。‎ ‎——张亮、杨清望《民国时期永佃制的结构与功能新探》‎ 材料三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统一经营并不削弱家庭承包的自主权,而将为家庭承包分散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有助于发展集体经济。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的租佃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永佃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3分)‎ ‎34.(10分)自古以来,对义利的探究从未停止,相关讨论通透彻底,且有许多宝贵的认知可供参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并未反对富贵,而是反对不符合义的富贵……孔子关于义利关系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周礼的政治伦理规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君子、小人是以道德品格区分的,君子已经不仅是恪守礼的外在社会规范,将履行角色义务看成获取权力利益的功利手段,而是在心理上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摘编自贾晋华黄晨曦《义务和权利:从礼制到古典儒学的义利观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朱(朱熹)陆(陆九渊)义利观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切关怀社会发展和极力遏制人们贪欲之念的想法(朱熹)其义利之辩的主要对象是君主。按照朱熹的思路,君主必须依据天理的要求,无利欲之私,才能推行王道。他为只要君主有德性,就能很好地治国理民……陆九渊讲义利之辨是要确立道德的价值观,他认为无论是为学,还是科考,或是做人,都要为义为公,不能为利为私。‎ ‎——周茶仙《朱熹与陆九渊义利观之比较》‎ 材料三 晚明时期,昊廷翰在《吉斋漫录》中提出“义利原是一物”,陈第则提出了“义即在利之中,道理即在货财之中”的思想……明清之际的义利观有着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主义的义利观极为看重社会效果,不再把义利看作是纯粹的道德修养和内圣功夫,而是把“义利”看成是外王事功,看成是富民、救民的手段。‎ ‎——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义利观。(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朱熹、陆九渊义利观的异同,并指出其根本目的。(3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思想家义利观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变化的根源和影响。(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古代义利观的时代价值。(1分)‎ ‎‎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B 6.B 7.C 8.D 9.D 10.A ‎11.B 12.C 13.D 14.C 15.D 16.A 17.D 18.D 19.C 20.B ‎21.C 22.C 23.D 24.D 25.B 26.D 27.A 28.C 29.B 30.B ‎31.(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践活动:洋务运动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时期。‎ ‎(4)器物——制度——文化 ‎32.(1)妥协: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或实行联邦制) .举例: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国会议员分配照顾大小州利益,‎ ‎(2)观点一:“大妥协”是积极的。(否定)理由;妥协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埋下伏笔。‎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 -种策略(肯定)。‎ 理由: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3)愿望:反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策略:求同存异,不强调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 ‎33.(1)历史背景:宋朝政府采取“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任答两点即可)‎ 特点: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租佃者人身依附关系弱化;地租形态多样化。(任答两点即可) ‎ ‎(2)明清盛行永佃制、定额地租制、押租制、转租制(一田二主和“一田多主”)。(任答三点即可)‎ ‎(3)同: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作用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异:前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产物;后者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产物。‎ ‎34.(1)孔子的义利观:首先,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 ‎(2)不同:朱熹的义利之辩的主要对象是君主,在治国理民。陆九渊讲义利之辨主要对象是个人,强调个人要确立道德的价值观。相同:促进社会发展和树立个人道德。根本目的:宣传儒家思想,巩固封建统治。‎ ‎(3)新变化:不再把义利看作是纯粹的道德修养和内圣功夫,而是把“义利”看成是外王事功,看成是富民、救民的手段。根源: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促进经世致用之学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商人地位的提高;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尽人皆知,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挡。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应是去规范,也就是如何让它“理性”,而我们完全可以鉴借孔子的“重义轻利”来进行调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