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1月高考模拟诊断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1月高考模拟诊断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湘潭一中2019—2020学年11月高考模拟诊断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 ‎1.西汉永光四年,汉元帝采纳丞相韦玄成和御史大夫郑弘等人建言:“《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罢除了西汉高、文、武三帝郡国庙。这一举措 A.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 反映了宗法观念明显淡化 C. 引发了诸侯国的叛乱 D. 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程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发展。汉元帝罢除郡国庙的措施,是在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基础上,进一步从宗法制度上打击地方郡国,通过收回宗庙祭祀特权,树立中央的信仰权威,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是规范混乱的庙制,并非宗法观念的淡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景帝时期,汉武帝之后,地方诸侯国失去了叛乱的经济基础,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 ‎2.下面是不同史籍对南北朝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情况 史料来源 北齐武平年间(公元570—575年),“凡厥良沃,悉为僧有”‎ ‎《广弘明集》卷七 南朝,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南史・郭祖深传》‎ 南朝,“吴郡西台寺多富僧,其中法释就拥资百万”‎ ‎《宋书·王僧达传》‎ 北朝,“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即佛教徒)统,资产巨富”‎ ‎《北史・苏琼传》‎ A. 儒学地位动摇 B. 寺院经济崛起 ‎ C. 奢靡之风盛行 D. 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悉为僧有”“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法释就拥资百万”“资产巨富”等信息可知,富僧拥有大量土地、经济实力雄厚,表明寺院经济崛起,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儒学的发展状况,没有对比,无法直接得出A项结论,排除;涉及奢靡之风的仅有材料中的一处“穷极宏丽”,不是四则材料的共性,故C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提及土地问题的也仅有一则材料“凡厥良沃,悉为僧有”,不是四则材料的共性,D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3.隋唐五代陶瓷的艺术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装饰设计上,宋代陶瓷不再拘泥于外形与装饰上的新奇和奢华富丽,而是以功能为主,辅以朴素典雅的设计。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B. 皇权专制日益强化 C. 制瓷工艺不断进步 D. 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代陶瓷不再拘泥于外形与装饰上的新奇和奢华富丽,而是以功能为主辅以朴素典雅的设计观为主,主要原因是程朱理学对理和心性的强调逐渐影响了宋代简约的审美观念,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突出瓷器的功能,而非彰显皇权,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外观设计,没有强调工艺进步,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瓷器外销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4.《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忽必烈登基时间和年龄的记载与《元史》等汉文史料不同,之前学者认为这只是简单的笔误,但最新史学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记载发现,其中原因应该是马可·波罗回国和记载时受到了伊斯兰历的影响。这表明 A. 古代官修史书的史料价值十分有限 B. 研究视角多元化使历史解读更趋于理性 C. 历史文献必须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 D. 不同的史观往往影响研究者的历史结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新史学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记载发现,其中原因应该是马可·波罗回国和记载时受到了伊斯兰历影响可知,新的史学研究视角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解读,故B项符合题意;古代官修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体现实物史料和不同的史观,故C、D项不符合题意。‎ ‎5.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出现《杜骗新书》在序言中写道:“今之时,去古既远;俗之坏,作伪日滋。巧乘拙,智欺愚,人含舌锋腹剑之阴;此挟诈,彼怀猜,世无披心吐胆之交。”该书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 社会风气发生明显变化 B. 市民文学得到快速发展 C. 文化专制压制士人思想 D. 官方教化系统不断强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杜骗新书》的序言中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逐利之风日盛,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欺诈行为频发,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学的发展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专制,也没有涉及官方教化系统,故CD不符合题意。‎ ‎6.下表是1926—1929年天津面粉厂工人工资情况表。综合下表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货币工资指数 生活费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 ‎1926‎ ‎100‎ ‎100‎ ‎100‎ ‎1927‎ ‎110.14‎ ‎108.59‎ ‎101.43‎ ‎1928‎ ‎108.54‎ ‎113.29‎ ‎95.81‎ ‎1929‎ ‎109.32‎ ‎116.58‎ ‎93.77‎ A. 工人受到的剥削程度日益加深 B.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C. 工人实际收入与物价同步增长 D. 工人的工资没有任何增加 ‎【答案】B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工人工资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导致工人生活整体上呈下降趋势,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 A. 抗日救亡成为国民普遍追求 B.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 C. 中共的先进性得到空前的认同 D.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中共根据地建设。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或者汪伪政权相比,抗战时期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故C项符合题意;“普遍”表述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并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引用的古典名句最有可能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老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古典名句具有明显的辩证法思想,符合《老子》的思想特征,选项C正确;《论语》、《孟子》、《墨子》均未有辩证法思想,排除A、B、D。‎ ‎【点睛】解题关键是从引用的古典名句中看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解答即可。‎ ‎9.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的探究,表述正确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年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14年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A. 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B. 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C. 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再到行业性垄断组织 D. 技术发明创造:英国一枝独秀,其他国家未有重要发明成果 ‎【答案】B ‎【解析】‎ 根据“纺纱机”、“纺纱厂”等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根据“蒸汽机车”可知工业革命扩展到交通领域,故选B项;表格中没有出现以畜力做动力,排除A项;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其他国家的重要发明成果表格没有体现,且该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A. 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 B. 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 C. 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 D. 雅典政府剥夺了贵族的自由 ‎【答案】C ‎【解析】‎ 材料“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体现了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雅典城邦贵族只占少数,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法律规定,无法体现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排除B;D表述太绝对,排除。‎ ‎11.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A. 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B. 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 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 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答案】A ‎【解析】‎ 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以序言的形式对《共产党宣言》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材料所引序言对所写内容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否定,体现了自我批评和不断革新的精神,故A项正确;B项没有完整理解题意,且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强调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关注,排除C;材料强调马克思对理论的不断修补完善,并未提及历史实践活动,选项D排除。‎ ‎12.冷战时期,美国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三类:民主国家、共产主义国家和夹在中间的第三世界国家。冷战结束后,更是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的南联盟显然被划在了后者的行列,并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这说明,在冷战结束后 A. 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分歧在淡化 ‎ B. 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 C. 美国反共产主义意识并没有弱化 ‎ D. 民主化已成世界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 ‎【答案】C ‎【解析】‎ 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材料中美国对世界的划分说明,美国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的思维方式,并未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美国并没有放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和颠覆活动,其“反共产主义”虽然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以较少的直接体现出来,而以更多的间接方式表达出来,渗透在整体外交政策和各国国际关系中,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3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答案】(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 ‎(2)原因: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立法提案权是总统的正当权利;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有效牵制了总统的权力。‎ ‎(3)差异:中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美国为保障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通过分化事权实现牵制,美国通过立法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进行保障;中国是皇权之下的权力牵制,美国是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中国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美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 ‎(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可以得出时间早,历史悠久;依据材料中从汉到清的措施可以得出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可以得出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等信息概括即可。‎ ‎(3)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可以从牵制制度的目的、牵引制度的方法、牵引制度的权力分配和从牵制制度的经济动因等方面归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路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见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概述和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了,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解析】‎ 从题目要求“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可以知道要求选取随意一首,但是要尽量选取能从歌名联想到历史事件的,并且对这段历史的原因过程影响都比较熟悉的选取。‎ 例如选取第二首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历史现象:从工兵农联合不好确定是什么时期,但是知道这首歌是《东方红》的第5首,第13首是遵义城头霞光闪,可知是1931年的遵义会议,从而知道这首歌不是全面抗战时的工兵农全民族的抗战,由此知道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从而得出答案。‎ 概述和评价:主要将国民大革命的简单过程和影响叙述出来即可。从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始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兵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司关制度的文献。“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同时,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为了管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地区水陆关津要地、中原和边疆交往要道、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关隘之处,设立过多种类型的税关组织。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1)特点:税关起源较早;受到藩属体制影响;税关经济职能逐渐凸显;税关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发展完善。‎ ‎(2)变化: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得出:税关起源较早;由“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得出:受到藩属体制影响;由“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得出:税关经济职能逐渐凸显;由“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得出:税关范围逐渐扩大;由“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演变为……”得出:不断发展完善。‎ ‎(2)“变化”:由材料二信息“在条约体系下,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可知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由“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说明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由“海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可知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内市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思考作答。‎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如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奧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 ‎ 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年,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原子弹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答案】(1)原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法西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威胁;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策,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 ‎(2)影响:原子弹投放日本,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为二战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加以概括归纳的能力。(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美国原子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然科学的发展;法西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威胁;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策,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形势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的两面性:原子弹投放日本,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为二战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坤一(1830——1902)曾任两广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等职,在晚清的外交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东南互保”。‎ 在清政府决定对列强宣战后,为了维护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入侵,他与东南各省的督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相互联系,达成在东南等地“互保”的意愿。但要列强同意并承认就必须与列强签订“互保”的协定,这样才能符合国际公法,被列强承认。然而在具体的接触和磋商中,英国欲派军舰进入长江协同保护,这令刘坤一进退两难,同意就是扩大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如果不同意,就会使得英国以此为借口阻碍“互保”进程。为稳住英国,刘坤一一方面在长江沿岸添派重兵以防英舰。另一方面,刘坤一电令晚清驻外国使节,让他们展开外交工作去遏制英国的企图,这一举措收到了非常好的回应。后来,在1900年6月24日,正式签署了《东南互保章程》,“东南互保”正式形成。‎ ‎——摘编自周源《论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 注:“东南互保”指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东南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互保”运动的影响。‎ ‎【答案】极具政治眼光;为列强信任;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老道的外交经验;使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化解了“东南互保”面临中断的问题。‎ 避免战乱波及东南各省;使地方政治和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中央集权减弱);对1911年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有较大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刘坤一的所作所为的结果可以推导出评价:极具政治眼光;为列强信任;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老道的外交经验;使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化解了“东南互保”面临中断的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东南地区的影响;对清政府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