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历史(理)试题
www.ks5u.com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文科综合(历史)(理) 出题人:黄戈 校对人:张琦时间:2019.4 第I卷(选择题,共计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拓展了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疆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故C项正确;A项是秦朝创立,排除;B项是秦朝推广,排除;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不符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点睛】“拓展了疆域”是关键信息。 2.《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日:‘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A. 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 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 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 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 【答案】D 【解析】 按照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没有嫡长子,按照长子继承,主要是维护宗法制的原则,故D正确;A不符合宗法制原则;B中废除说法错误;C与材料信息不符合。 3.秦统一六国后,“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语唐宋以后,龙袍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绝不能僭用,否则将被视为“大逆不道”。这反映了 A. 三纲五常 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 D. 皇位世袭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语”“龙袍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绝不能僭用”反映出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故B项正确;AC项是汉代儒学的内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皇位的继承制,故D项排除。 4.《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为解决汉高祖推行的这一带来的问题,汉武帝 A. 设置中外朝 B. 诛杀异姓王 C. 杯酒释兵权 D. 实行推恩令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反映出汉高祖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从而导致中央与封国之间矛盾激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是加强皇权的措施,排除;B项是汉高祖时的措施,排除;C项是宋太祖时的措施,排除。 【点睛】“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是关键信息。 5.唐时宰相李绛说:“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A. 朝中大臣畏惧残暴的君主 B. 唐朝君主专制达空前强化 C. 皇权至高无上 D. 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比得上达,什无二三”等信息反映了人臣的生死、谏言采纳与否都要取决于皇帝的喜好,这说明了皇权至高无上,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AD项排除;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置,故B项错误。 【点睛】关键信息是“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比得上达,什无二三”。 6.“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设参知政事削弱相权 B. 设置转运使 C.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D. 杯酒释兵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建立后为改变之前地方武将权力过大,而采取了派遣文官担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D项是加强皇权的措施,排除;B项加强对地方财权的控制,排除。 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条规定:“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C. 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D. 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南京条约》“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是指协定关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更加便利了英国商品的输入,反映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本质要求,故D项正确,B项错误;英国商品的输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表述错误,排除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 【点睛】依据关键信息“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判断得出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条款,根据协定关税对英国、中国的影响分析解答。 8.甲午战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 A. 清政府腐朽无能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洋务运动的失败 D. 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B 【解析】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救亡也就成了当时的时代主题,所以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而非清政府腐朽无能、洋务运动的失败,所以选B、A均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相关而和甲午战争无关联,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甲午战争后由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救亡成为第一要务。 9.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在天安门前,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的血书。这反映出学生的斗争目标是 A.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打土豪,分田地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外争主权,拒签和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4日下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斗争目标是外争主权,拒签和约,故D项正确;A项是20世纪30年代的目标,排除;BC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目标,排除。 10.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是指20世纪30年代伴随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对峙所代表的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因此中共积极主动的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八七会议发生在长征之前,七大召开在长征之后; B项解决的是中共内部问题,没有涉及中日关系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1.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A.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B.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C.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可以看出太原会战得到了八路军的有力支援,说明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故B项排除;国共之间还是有矛盾的,故D项说法错误。 1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体现出罗马法中 A. 消除阶级对立 B. 保护私有财产 C. 限制贵族特权 D. 维护平民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为,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应该注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不能只顾自己利益而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因此要规范公民的行为,这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正确;罗马法没有消除阶级对立,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保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故CD项错误。 13.马克思说:“(这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他评价的是 A. 1689年的英国 B. 1787年的美国 C. 1871年的德国 D. 1875年的法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国议会的权力小,有封建的残余,专制性非常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说的是德国,故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的权力比较大,故A项排除;BD项是确立的是共和制政体,排除。 1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A.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巴黎公社起义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仅在巴黎成熟 【答案】C 【解析】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只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并不强调它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巨大意义,排除A。巴黎公社起义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错误。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并未成熟,故D错误 D项,巴黎公社发生于外有普鲁士军队围城,内有贫富分化、食物短缺的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巴黎市民希望改变现状,因而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故D正确。 15.列宁晚年在谈到十月革命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当时“毫无出路的处境”是指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 沙皇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 沙俄已同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D. 俄国经济落后战争失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毫无出路的处境”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故D项正确;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错误;B项是指二月革命,不是十月革命的背景,排除;C 项是十月革命后发生的,而不是沙俄时期,故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20分) 二、综合题 16.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材料三: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六十二条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四: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迫签,主权遭沦丧。 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春愁难遭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 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及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简析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指出德国政治体制不同于英国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答案】(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主要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3)德皇拥有实权;议会权力较小;宰相由德皇任命;立法权由皇帝和两院共同行使。 (4)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唐初”“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门下即下尚书省”可知,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就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2)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之下的议会与内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王的权利、议会的地位、首相产生方式、内阁与首相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3)根据材料“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皇帝权力、议会的权力、首相的产生、立法权的行使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迫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等信息可知分别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有关。第二小问关于影响,可从中国的社会性质方面思考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