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据《新编中国史》记载,书籍“刊行大备,要自宋开始”,其时“监中官刻与士大夫家塾 付梓者”,大多刀法纯熟,纸墨装潢精美,备受后人珍视。这一记载可以表明( )‎ A.活字印刷技术精湛 B.雕版印刷盛行于宋朝 ‎ C.造纸技术得以改进 D.政府推广活字印刷术 ‎ ‎2.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3.如图是刻于公元156年的《乙瑛碑》。碑书苍峻潇洒,温柔醇厚,既有方笔也有圆笔,圆滑美丽,波磔十分鲜明。曾被评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关于该石碑书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B. 衍生出来楷书、行书与草书等书体 C. 与《祭姪文稿》的书法风格相一致 D. 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4.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据此判断(   )‎ 开工时间 厂名 创办人 资本关系 ‎1897年 苏州苏纶纱厂 陆润痒(国子监祭酒)‎ 苏州商务局筹款 ‎1899年 南通大生纱厂 张謇(翰林院编修)‎ 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 ‎1907年 无锡振新纱厂 荣宗敬(钱庄主)‎ 张石君(洋行买办)‎ ‎1910年 上海公益纱厂 祝大椿(怡和买办)‎ 中英合资 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 B.创办者皆为儒学大夫出身 C.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 ‎5.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你认为该小组成员为其确立的下列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民用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之路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6.胡适认为要改造中国,“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 ‎‘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胡适旨在(  )‎ A. 否定中国固有文化 B. 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C. 采取折衷调和态度 D. 创造中国新的文化 ‎7.《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这说明《共同纲领》的通过( )‎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 B. 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 C. 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 D. 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 ‎8.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底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 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 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A.美国阻挠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发挥作用 ‎ B.西方实现了扭转万隆会议议题的企图 C.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建立了不结盟运动 ‎ D.中国借助此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9.下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D.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10.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11.蒋经国开启了台湾岛内的新时代:他改变之前与大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 顺应时代潮流,解除了世界上最长的戒严,38年又56天,终结了“蒋经国时代”以及出现 下一个“蒋经国时代”的可能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共之间展开第三次合作       B.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C.两岸间实现了真正的停战       D.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12.“不仅是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就是在借鉴南方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这一开放战略指的是( )‎ A.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如图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图。引起图中贸易顺差第一次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推动 ‎14.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15.18世纪的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在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他们聚在沙龙、咖啡馆和图书馆中交流思想,大学也是思想交流的重要中心。杂志、报纸、书籍,科学社团、政治俱乐部和一些秘密团体都在传播先进思想。这表明(  )‎ A.理性主义推动了近代科学诞生 B.思想宣传功效受到了格外重视 C.思想传播与政治运动密切结合 D.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16.读下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该项统计可以看出( )‎ A.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 B.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 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 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 ‎17.19世纪的伦敦,一本绿色封面的书,在刚刚出版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书的 扉页上写着:“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被保存的物种起源。”该书的出版(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C.使人类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18.《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载:“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 武装起义,20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克伦斯基坐 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这次起义( )‎ A.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宣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列宁在1921年指出:“假定在千百万小农旁边没有电缆纵横的先进的大机器工业——这种工业按其技术能力和有组织的‘上层建筑’以及其他伴生的条件来说,能够比从前更迅速更便宜更多地向小农提供优质产品——那么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 A. 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 降低工业品的销售价格 D. 强化小农和大工业间的联系 ‎20.有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领导人时说,“他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丧失了改革的良机,‎ 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他又是幸运的,在炸弹没有爆炸之前就把它传 了出去。”这里的“他”( )‎ A.把农业作为其改革的重点       B.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推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1.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 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 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的革命。这一理论(  )‎ 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   ‎ 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 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   ‎ 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 ‎22.‎ 漫画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如图是1949年的“这是一回事”漫画。马歇尔计划被描绘成由一个富裕农民驾驶的现代拖拉机。漫画前方还有一个过度劳作的贫农,被套上一架老式“苏联”犁,被迫翻耕“马歇尔——斯大林计划”的土地,而斯大林自己则在努力说服其他人,“这是一回事,而且还没有机械问题”。这幅漫画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 A.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D.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23.1969年3月,勃列日涅夫表示要“竭尽全力”致力于“巩固欧洲和平与安全”,建议就 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并就召开“欧洲安全与 合作会议”问题举行会晤。同年11月,苏联同美国开始了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这 反映出( )‎ A.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    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 C.欧洲崛起冲击美苏两极世界    D.工业停滞导致苏联态度软化 ‎24.2019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中阐述,特朗普政府无意维护国际自由主义秩序,甚至准 备放弃在西方自由世界的领导角色。在西方世界看来,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国际义务导致了 ‎“自由国际秩序的领导权力的真空状态”。材料表明( )‎ A.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    B.国际秩序面临全新挑战 C.美欧矛盾激化造成局势动荡    D.多极化政治格局已形成 ‎25.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美“不再是反对 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欧盟不应是美国的追随者。这一认识形成的 客观原因是( )‎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B.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D.苏联对西欧威胁的消失 ‎26.2017年《公民报》报道,某国际组织再次对坦桑尼亚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以加快坦噶港、阿鲁沙等七个重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该国际组织是 ‎27. 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B.加大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加速了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D.促使各发达国家增加了科技发展投入 ‎28.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率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将信息技术正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在政策上支持高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同时以工作福利制度代替旧福利制度,减轻了企业的福利支出,降低了企业劳动成本,还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这主要表明( )‎ A. “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模式 B. “福利国家”制度已使美国财政不堪重负 C. 美国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实行企业微观自主 D. 美国加大政府管制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9.观察下图时事漫画,说明美国 ( )‎ A.欲改变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B.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心存不满 C.与欧洲国家关系趋向恶化 D.试图终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0.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全方位的较量还要持续,将伴随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可能会放慢脚步,在广度、深度等方面大为减弱,各种形式的经济区域化再度升温,客观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替代物。与该学者的认识相符的选项是( )‎ ‎ A.经济全球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 ‎ B.意识形态的对抗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根源 ‎ C.经济全球化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D.经济全球化被经济区域化替代是必然趋势 二、非选择题 ‎31.(10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 ‎——摘编自邹晓涓《近代中国产业诂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5分) ‎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4分) ‎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阻碍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1分)‎ ‎32.(10分)近代以来,人民主权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民智愈开者,则其国势愈强,英、美各国是矣。民智之始何基乎?基于学校。民智之成何验乎?验于议会。夫学校与议会,相联络、相终始者也。故学校未成,智识未开,遽兴议会者,取乱之道也。 ‎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898) ‎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 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盖民国之民权, 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 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藉以破坏民国。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 材料三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民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3分) ‎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3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确立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具体主张。新中国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体现的特点。(1分)‎ ‎33.(10分)新中国的重大对外战略决策与冷战进程存在同步,日益灵活务实,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中共中央选择“一边倒”,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是中共领导人当时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中做出的反应,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便加入苏联阵营并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并因此而进入冷战的两极体系和对抗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 ‎——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 ‎ 材料二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了“一条线”的思想,其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至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得到改善。 ‎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立“一边倒”战略时的国际格局。结合建国初期的历史,简述中国“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的事实。(3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及重大外交成就。(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34. (10分)特朗普上台后,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口号,毫不掩饰地唱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调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29年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 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 材料二 1934年3月,罗斯福提议实行互惠贸易,并于三个月后被国会通过,自由主义开始代替保护主义。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 “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 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外国产品竞争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恶化,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新一轮贸易 保护主义浪潮。 ‎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特朗普执政 后,秉持“美国经济利益第一”原则,只看重美国的绝对经济收益,且只维护美国自身的 经济利益。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收益效果,相反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同时还侵害了其他国 家的合理利益,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 ‎——周亚鹏《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研究》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指出《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4分) ‎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4分) ‎ ‎(3)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美国提出合理的建议。(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C D D B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A D B A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B D B B C B A 二、非选择题 ‎31. (1)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3分)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近代工业兴起,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工业结构投资不平衡(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产业分布区域不均衡(集中于东南沿海,内陆分布很少)。(任意两点2分) ‎ ‎(2)特点:贸易总量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副产品。(3分)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并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任意一点1分) ‎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分)‎ ‎32.(1)主张:认为兴民权需要以办学校、开启民智为前提。(1分)原因:政治上维新变法的需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任答两点,2分) ‎ ‎(2)进步: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将争取民权理论与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任答一点1分)原因:维护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共产国际的帮助;受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任答两点,2分) ‎ ‎(3)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分)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答两点,2分) ‎ ‎(4)特点:对民权的认识不断升华;民权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特征;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形成制度保障。(1分)‎ ‎33.(1)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1分)事实: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中苏结盟;抗美援朝。(2分) ‎ ‎(2)变化:与美苏两国同时对抗到联美抗苏。(1分)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2分) ‎ ‎(3)内涵: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全方位的独立自主。(2分)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迅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分)‎ ‎34.(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1分)影响:世界各国提高关税,世界市场走向封闭;经济危机持续加剧;国际矛盾尖锐。(3分) ‎ ‎(2)原因: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衰落;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3分)机构:关贸总协定。(1分) ‎ ‎(3)建议: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发展经济;面对贸易争端通过WTO解决;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分,任意2点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