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月考试卷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日本《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该段史料可作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确有其事的 A. 直接证据 B. 间接证据 C. 口述史料 D. 实物材料 2.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①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③国内民族关系没有得到正确处理 ④坚持僵化的意识形态理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3.1980年中共中央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4.有外国记者报道:“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下列哪一文献的实现( )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5.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天才设想,这些设想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 ) ①圣西门 ②黑格尔 ③傅立叶 ④欧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该图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国大党使用的党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国大党是以纺织工人为主体的政党②国大党提出实现经济自主促进印度独立 ③甘地“回到纺车去”的口号为国大党接受④在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后制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 B. 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 C. 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 D. 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 8.儒家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 促进社会和谐平等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 确立、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9.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想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下列表述属于这部宪法且论述正确的是( ) A. 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B. 规定议会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有权否定参议院通过的法律 C. 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 D. 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涉等 10.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来帮助我们抵抗苏联的压力”。这说明戴高乐在外交上( ) A. 既反对美国又反对苏联 B. 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 C. 摇摆于美苏两国之间 D. 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11.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 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 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 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12.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3.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右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 ①—德尔菲遗址 B. ②—雅典卫城遗址 C. ③—奥林匹亚遗址 D. 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14.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15.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6.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 ) A. 伯利克里时的雅典 B. 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 C. 大革命之前的法国 D.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 17.《中国科学报》在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时发表文章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目的具有共同性 B. 内容具有广泛性 C. 过程具有曲折性 D. 影响具有渐进性 18.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19.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指定作为总动员业务中心的“资源动员”由资源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会同筹办,并首次提出迁移上海民营工厂到内地。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的背景是( ) A. 淞沪会战使政府军队受重创 B. 上海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中东部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 20.下图是我国曾经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票证,这些票证( ) ①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物 ②反映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退出流通 ④表明当时物质生产和供应比较匮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共5题;共25分)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底以来,“供给侧”和“需求侧”成为高层讲坛高频词两个词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侧供给”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请回答: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但民营工商业发展受到了阻碍。请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国家 贸易状况 1955年8月 埃及 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12日 缅甸 中国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计13480吨钢材、266吨生丝、8000件棉纱、3000箱玻璃、5000条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 1955年12月29日 缅甸 中缅签订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换货议定书。 1956年4月 柬埔寨 经济代表团访华,两国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双方各出口500万英镑的货物。 1956年5月 日本 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5月 巴基斯坦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中国供应巴基斯坦30万吨煤的合同。 1956年6月 柬埔寨 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6年6月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1956年10月 印尼 贸易代表团访华;11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期限一年,双方各出口1200万英镑的货物。 1957年7月 阿富汗 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 苏丹 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的背景及特点。 23.就近调查家乡的手工业生产状况,然后比较今天的手工业生产和明清时明的手工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年2月,雅尔塔,尤索波夫官:“当我说我们把斯大林元帅的健康视为我们大家的希望和心中最珍贵之物时,这丝毫没有夸大,也决非词藻华丽的恭维。历史上有过许多征服者,但其中极少政治家,大多数都在战后的纷扰中丢掉了胜利果实。……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位不仅在苏联闻名而且誉满全世界的伟人保有友好和亲密的关系,使我走在这个世界上勇气和希望倍增。” ——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进行解读。 2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最快、情况最为复杂的世纪,而它对21世纪的影响也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知。但人们对20世纪的认识大相径庭。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所谓“民主资本主义与极权共产主义”斗争说;“美国世纪”说;“伟大世纪”说。 评材料中关于20世纪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且当时河南由于为元末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战后人口稀少,所以也成为移民的重要目的地。“朱元璋以为,河南、山东人口比例不合理,民少地多,地有遗利,并且这是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关系,‘土宜桑枣’,颇便生计。而山西地方也同样存在着人地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民众地狭’,人多贫穷,双方可以有无互补。为此,朱元璋下大决心从事山西民的移出活动。”“若以人口计,华北平原在洪武最后10年的移民数量至少应接近50万人。”之后的永乐时期继续了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但规模上不及洪武时期。 一一《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迁民及其影响》 材料二 正进入经济增长迟滞期的欧盟各国为了挽救颓势,近年也大开投资移民的方便之门,据华商移民专家介绍,现阶段备受热捧的欧洲买房移民政策均以“买房”为投资核心,相当迎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葡萄牙买房移民项目为例,非欧盟公民在葡萄牙购买价值不少于50万欧元的房产,即可全家获得葡萄牙居留身份,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多项福利。除此之外,葡萄牙房产投资不仅不限定类型、套数,而且拥有永久产权,保值增值功能显著,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受青睐的“香饽饽”: 欧元汇率的持续走低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再加上“欧盟身份”的利好加持,以求在价值洼地的投资契机下实现“低买高卖”的投资效益。华商移民专家认为,目前,欧盟经济发展势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经济复苏进程可能缓慢,但整体方向仍是积极的。 ——《欧盟推3150亿欧元刺激计划欧洲投资移民适逢其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前期实行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人移民欧盟各国的主要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迁移表现出的一般性特征。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耶稣会教士法鲁担任教育部长,提出《法鲁教育法案》,规定学校应完全服从教会;僧侣有充任教师的优先权。针对这种现状,法国著名的共和派领导人茹尔·费里率先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1882年3月颁布了《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免除公立学校、幼儿园的学费,免除师范学校的费用。还规定6—13岁的儿童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教育。为确保义务教育法的实行,法案规定,每个省都要建立男女师范各一所,其经费由地区支付,校舍建筑及设施和牧师工资由国库发放。 ——摘编自梁金霞《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 材料二:190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请改革科举,清廷乃于1901年9月颁布兴学诏书,改书院为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张之洞等拟定的近代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份量仍很重。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1906年正式成立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于1912年至1913年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即“壬子一癸丑学制”,强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废除了读经课和不合民国宗旨的教科书,取消了进士出身奖励,确定了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筹办各级女子学校。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法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誓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月-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全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四、综合题(共3题;共25分) 2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3年10月6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月10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 30.规则是构成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因此世人尊他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遭到严重严峻挑战。 ——上述材料均摘自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被很多人运用到社会政治思想中,形成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被认为是社会达尔丈主义的主要代表,其社会政治思想正是形成于该时期。政治上,这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关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普的个人主义的时期。斯宾塞认为,进化的规律是事物的普遮规律,主张绝对的自由竟争。他认为社会进化过程同生物过程一样,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起支配作用。他强烈反片国家干预社会生活,反对国家帮助救济穷人。他反对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原则是鼓励坏人依赖好人为生。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1月,马克思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但他并不认为残酷的生存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他在1869年的信中说:“英国社会的生存斗争—普追的竟争,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使达尔文发现残酷的生存斗争是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墓本规律。但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此相反,却认为这是证明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摆脱自己的兽性的决定论依据。” ——摘编自张玉宝《马克思与进化论—对马克思与达尔文学说关系的重新思考》 材料三 社会达尔丈主义是由著名启蒙忍想家严复在19世纪晚期介绍进中国的。严复在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哥黎的《天演论》时加进了斯宾塞的观点和自己的发挥。因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向国人介绍这一自然科学学说,而是意在说明中国应该顺应“天演”的规律,发奋自强,进免枚列强瓜分的惨祸,保持民族的独立。 ——摘编自刘悦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与斯宾塞对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想的不同认识并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A 4.【答案】 C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C 8.【答案】 C 9.【答案】 D 10.【答案】 B 11.【答案】 D 12.【答案】 D 13.【答案】 C 14.【答案】 B 15.【答案】 D 16.【答案】 C 17.【答案】 B 18.【答案】A 19.【答案】 C 20.【答案】 C 二、问答题 21.【答案】 原因:明清时期,政府固守抑商政策,限制了民间对工商业的投资,而一些商业资本被迫转而转投入农业,进一步削弱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投入。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加之农民的极端贫困,市场消费有限。 闭关政策的实施,妨碍了市场的开拓。 22.【答案】 背景: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新中国及独立后的亚非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特点:外贸工作配合外交工作;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以初级产品为主,具有互补性;贸易对象国逐渐增加,既有官方交流,也有民间交往;体现国家独立,富有灵活性;中国拥有一定贸易主动权和优势地位。 23.【答案】 从规模上说,今天的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大;从分工上说,今天的手工业生产过程的分工更细;从生产技术上说,今天的手工业生产大部分采用机器生产,效率更高:从部门分类来说,今天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更丰富。 24.【答案】 解读:丘吉尔对斯大林元帅极为恭维,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英、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盟友关系。但这段祝酒词属于外交辞令,不完全符合丘吉尔首相的内心想法。二战结束之后美英与苏联迅速从盟友走向对手,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斯大林为首的苏联社会主义充满敌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世界进入到“冷战”时期。 25.【答案】 所谓“民主资本主义与极权共产主义”斗争说:否定其民主与极权的措辞,借用其说法,展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与相互借鉴即可,注意时期完整。 “美国世纪”说: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美国在经济实力,科技教育水平,乃至二次战后的军事水平都在世界名列前茅,无其他国家可敌。 “伟大世纪说”:展现科技和经济的巨大进步、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相互促进,使人类看到更为美好的未来。 示例:观点:我赞同“伟大世纪”说。 说明:①基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积累,在二战后的和平环境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举世瞩目。②经过两次大战,到6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兴起,第三世界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下半期,经过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结:科技和经济的巨大进步、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终于使人类看到了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三、材料分析题 26.【答案】 (1)原因:元末明初的战争使华北、江淮地区人口减少,劳动力严重短缺;山西等地的人口相对稠密,且土地贫瘠,人们生存困难;政府有组织地推进移民政策。 影响:大量移民缓解了山西等地突出的人地矛盾问题;大量移民的到来给华北、江淮地区注入了新的劳动力和中原的先进技术 (2)主要背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欧洲经济衰退;欧盟推行引进外资投资的宽松政策;欧洲房价下跌和土地制度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福利政策吸引了中国人;欧元汇率走低,人民币的支付能力增强。 特征:受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明显;区域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影响人口流动。 27.【答案】 (1)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政体的正式确立(法国共和派领导推动);工业革命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启蒙运动推动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教会仍控制教育权,阻碍社会发展。 特点:政府主导;立法推动;教育逐渐世俗化;推行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重视师范教育。 (2)变化趋势:教育改革者由地方督抚(政治家)为主转变为知识群体(教育家)为主;教育宗旨由“忠君、尊孔”为主转变为“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主”(教育指导思想由中体西用转变为民主共和);教育对象上逐渐趋向男女平等;逐渐消除科举制残余。 影响:有利于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冲击了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28.【答案】 (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四、综合题 29.【答案】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了首次国会选举;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2)国民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都较低;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破坏宪政;内阁更换太过频繁;总统选举充满恐吓。 30.【答案】 (1) 论述的角度:特定的时代 论证及论据 论点:规则都是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1776年 工业革命生产力飞跃,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后,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摆脱束缚,对外商品输出掠夺原料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自由主义兴起 1936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私人垄断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大萧条”的出现 国家干预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 出现“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 各国放松干预 “混合经济”出现; 90年代中国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阻力重重,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国际苏东剧变。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答案】 (1)认识:马克思主张只能将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想当作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而不能将其自然法则直接搬用到人类社会中;斯宾塞则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一样,主张自然选择与生存斗争在人类社会领域具有普遍有效性。 背景:①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为满足市场需求,资产阶级掀起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和侵略;③自由主义思想盛行;④社会主义运动(或工人运动)兴起和发展威胁资产阶级的统治。 (2)评价:积极作用:①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②是激励弱小国家和民族奋发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 消极作用: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推行强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