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 春秋战国时期,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的是教育家孔子,故选B;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不是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A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的观点,不是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C错误;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不是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教育家,D错误。‎ ‎2. 下列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辩证的思想,故B正确;ACD分别是儒、墨、法的思想,排除。‎ ‎3. 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 孔子—孟子 B. 老子—庄子 C. 二程—朱熹 D. 墨子—韩非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属于墨家,而韩非属于法家,二者的思想当然也就不存在继承关系,D正确;另外的三组人物都是同一家的代表,当然也就存在着思想的继承关系,ABC排除。故选D。‎ ‎4. 下列古迹与孔子办教育有关的是 A. 曲阜杏坛 B. 白鹿洞书院 C. 天坛 D. 文渊阁 ‎【答案】A ‎【解析】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故A正确;BCD与孔子无关,排除。‎ ‎5.‎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庄子、韩非子 B. 老子、孔子 C. 庄子、孔子 D. 孟子、荀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综上分析,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不正确。‎ ‎6.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家是 A. 荀况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荀况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并没有使儒家思想确立独尊的地位,提出该建议的思想家不是荀况,故排除A项;董仲舒吸收借鉴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被汉武帝所接受,确立了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故选B项;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们都在董仲舒之后,该建议的提出与他们无关,故排除C、D项。‎ ‎7.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C. 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 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有利于神化封建统治,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还主张大一统,所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故选D。‎ ‎8. 以下思想,能够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④“春秋大一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了思想上的专制,“春秋大一统”则强化了思想与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神化的皇权,为君主专制服务;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则是构建封建伦理道德,服务于封建统治与君主专制。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9.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中所强调的“天理”属于社会运行的规范,即三纲五常,故选C;天体运行规则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属于社会运行的规范,排除AB;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排除D。故选C。‎ ‎10.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 A. 道家学派 B. 陆九渊心学 C. 朱熹理学 D. 佛理禅宗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该学者主张“理在心中,不假外求”,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心学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不具备这样的特点,A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朱熹理学主张通过“格物”向外寻“理”;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佛理禅宗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C ‎【解析】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早开始北宋五子对理学思想已经有一定的概述,但是南宋时期的朱熹对理学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排除A、B选项;D选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排除。‎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抨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应该是 A. 王阳明 B. 李贽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明代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差别的标准,否定儒家思想与孔子的权威,故B项与题意相符;ACD三项的人物都没有“抨击孔子”,排除。‎ ‎13. 一位明清之际的学者,自青年时代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位学者是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李贽 ‎【答案】B ‎【解析】《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代表作,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不是黄宗羲、王夫之、李贽所写的,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B。‎ ‎14.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观点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 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 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 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D.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商鞅是战国时期主张重农抑商,属于封建社会创立时期,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农业的需要,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符合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在当时都具有积极意义,其观点相反主要是社会发展程度阶段不同,故C项正确。二人都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立场,故A项错误。二者都不是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不是二者观点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错误。‎ ‎15. 以下思想主张,有朴素民主色彩的是 A.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B.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C. “气者,理之依也”‎ D. “心外无理” “心外无善”‎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是顾炎武的主张,体现了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带有朴素的民主色彩,A正确;B是黄宗羲的主张,没有涉及到民主色彩,排除B;CD是理学家与心学家的主张,都没有体现民主色彩,排除。‎ ‎16.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范围是宋明理学,简单题目。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主张“万物皆在我心”,主张内心反省,和材料六祖慧能的思想异曲同工。‎ ‎17. 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 维护封建礼教 B. 提倡经世致用 C. 抨击君主专制 D. 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根据“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不得安宁的原因,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故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近代资本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黄宗羲没有主张改革政治制度,D错误。‎ ‎18.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反映出 A. 苏格拉底代表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 苏格拉底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注入了理性精神 D. 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去衡量一切,强调理性精神,因而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故选项C正确。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是普罗塔格拉,故A错。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智者学派观点的改良而非完全否定,故B错。苏格拉底的认识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错。‎ 点睛:对于新材料要敢于分析,依照材料得出结论。由“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得出强调对人自身的探讨,由“有思想力的人”得出理性思考,从而推测结论。‎ ‎19.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A. 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 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答案】C ‎【解析】根据“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表明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促进思想解放,故C正确;A与材料无关;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 A. 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 B.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 C. 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D. 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 ‎【答案】A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得救,而要靠自己虔诚信仰。材料内容反映了马丁·路德“信仰得救”思想。故A正确。‎ 请在此输入详解!‎ ‎21.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A. 天赋人权思想 B. 自由平等思想 C. 人民主权思想 D. 人非工具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民主权思想,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 ‎22. 当爆发于18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A. 推动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B. 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C. 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D. 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构建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重大政治影响是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治制度,推动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故选C;根据“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可知,A错误;B是思想影响,不是政治影响,排除;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2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楷书→篆书→隶书 B. 隶书→篆书→楷书 C. 篆书→隶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出现篆书,秦朝末年出现隶书,汉朝出现楷书,故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篆书→隶书→楷书,故C正确;周朝出现篆书,汉朝出现楷书,故A错误;秦朝末年出现隶书,周朝出现篆书,故B错误;周朝出现篆书,秦朝末年出现隶书,汉朝出现楷书,故D错误。‎ ‎24. 据宋人朱或《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 A. 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 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 C. 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 D. 航海使用多种方向观测方法 ‎【答案】D ‎【解析】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说明航海使用多种方向观测方法,D正确,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说明迟至北宋就存在指南针,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多种方向观测方法,排除D。故选D。‎ ‎2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 造纸术与火药 B. 指南针与印刷术 C. 火药与指南针 D. 印刷术与造纸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题干“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显然是指在文化教育领域,B错在指南针是在航海领域,AC错在火药是在军事领域,只有D符合,印刷术、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选D。‎ ‎2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唐代诗歌繁荣原因的是 ‎①唐朝社会环境开放与繁荣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科举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④市民阶层的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不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市民阶层的扩大一般说是在宋朝时期,因此排除后选D。‎ ‎27. 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 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 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B ‎【解析】宋词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是宋词兴起物质基础,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选项“自始至终”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8.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下列政治派别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早期维新派 B. 洋务派 C. 顽固派 D. 革命派 ‎【答案】A ‎【解析】由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指,材料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这一主张是早期维新派的,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29.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 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 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 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中体西用”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故AB两项错误;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维新派、洋务派、革命派的政治主张的识记。‎ ‎30.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 自由平等 B. 物竞天择 C. 民主科学 D. 中体西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C正确;自由平等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A;物竞天择是进化论的思想,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B;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D。‎ ‎31. 下列人物中,将反旧礼教与提倡白话文有机结合的文学家是 A. 蔡元培 B. 鲁迅 C. 李大钊 D. 陈独秀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借文学猛烈批判封建礼教,将反旧礼教与提倡白话文有机结合,B正确;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北大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排除A;李大钊批判君主专制,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C;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排除D。 故选B。‎ ‎32.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 满洲贵族统治 B. 军阀割据混战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外国列强侵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说明孙中山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在于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33.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B. 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 C. 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主张 D. 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答案】D ‎【解析】林则徐率先提倡、实践的“师夷”之说,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是近代中国逐渐生成的“新文化”的起点,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赞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结合所学,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主张 均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表现。‎ ‎34. 19世纪70、8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包括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④“与外人商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不属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进步思想;②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D。‎ ‎35. 下列属于维新思想观点的是 ‎①实行共和政体 ②兴民权 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提倡新学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维新派主张②兴民权、设议院,③实行君主立宪制,④提倡新学,故②③④C正确;①实行共和政体是革命派的主张,故排除ABD。‎ ‎36. 下列杰出人物及其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A. 魏源《资政新篇》 B. 林则徐《海国图志》‎ C.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D. 严复《变法通议》‎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借孔子宣传维新主张,C正确;魏源写的是《海国图志》,排除AB;《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写的,排除D。‎ ‎37.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 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故B正确;ACD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 ‎38. 下列20世纪初期的文章,掀起“文学革命”的是 ‎①《狂人日记》 ②《文学改良刍议》③《文学革命论》④《敬告青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狂人日记》是鲁迅在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前提下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发表的文章,主张文学革命;《敬告青年》主张的是民主与科学,没有直接影响到文学领域。故①②③B正确,④错误,排除ACD。‎ ‎39.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0.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 A.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依据所学可知,《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宣传维新变法三项的刊物;《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刊物;《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刊物。所以应选C。‎ ‎41. 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敬告青年》‎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42.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是因为在这里 A. 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 B.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办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C正确;A体现的是革命根据地的创办,排除;B是南昌起义的意义,排除;D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故选C。‎ ‎43. 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的提出了 ‎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内容,①错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邓小平提出的,②③正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思想,④错误。根据分析可知②③正确,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故选C。 ‎ ‎45.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可资利用的“现代性的传统资源”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说明理由。‎ ‎【答案】(1)说明:内源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主要原因: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开始的启蒙。‎ ‎(2)传统资源: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人文主义传统;古罗马的法制。‎ 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体制的束缚;儒家思想的束缚。‎ ‎(3)第一种观点:正确。理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关注君主立宪,以改良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体;革命派关注民主共和,以暴力手段建立资产阶级政体;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通过思想启蒙以实现资本主义政治。以上派别均没有将人的价值,人的权力作为启蒙的起点和归宿。‎ 第二种观点:不正确。理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宣传民权思想;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民权平等思想。以上派别将人的价值,人的权力作为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结合所学题中的启蒙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对于“内源式”的说明结合所学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两个角度组织回答。第二问由“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侵略。‎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为西方近现代的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础。所以“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二问由“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可以分析出我们的答案应该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传统因素的抗拒,可以从传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角度来分析回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两个观点可以任选一个进行阐述,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若同意此观点,可以结合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论述,但是一定要主义论述的史实没有将人的价值,人的权力作为启蒙的起点和归宿。若认为此观点本正确,依然结合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的相关史实来阐述,但是一定要围绕着将人的价值,人的权力作为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个角度阐述。‎ ‎47. 伴随着西方的侵略和西学的浪潮,中国文化也艰难地迈上近代化之路。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它们各自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2)上述著作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据此概括中国向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所学归纳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 ‎【答案】(1)图1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图2 :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图3: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2)第一,呈现出阶段性:历经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第二,呈现逐步深化的特点。‎ ‎(3)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一国两制”理论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 ‎【解析】‎ ‎(1)结合所学,图一是魏源的著作,图二是康有为的著作,图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结合所学,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开“向西方学习”风气之先;康有为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2)结合所学,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3)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可用下面方法概括:‎ 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即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