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二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通史整合(四)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课件(117张)
非选择题常考主题 选择题常考区域 (1) 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形成 (2)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3) 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思想、科学的态度 (4) 近代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应 (1)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2) 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3) 抗日战争 (4)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近代思想嬗变 (6)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革命史观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 文明史观 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 社会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全球史观 没有变革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向富强 唯物史观 迈出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现代化史观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 经济政策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内外市场形成 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的质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生产模式的变化 西方 中国 国别 项目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市场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 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 政府 国内环境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 西方 中国 国别 项目 国内环境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巨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 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 国际环境 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 资金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 技术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 19 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初 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19 世纪 60 至 80 年代 清朝缺乏主权观念 ( 如领土、司法、关税等 ) ,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19 世纪 40 至 50 年代 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列强利用 《 马关条约 》 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又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外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争相开厂 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这也成为帝国主义抢夺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 抢夺路权矿权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 “ 赎还 ” 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 争做中国债主 解析 返回 设立学部,令各省广设新学堂;选派留学生,留学生归国一律赏给举人、进士出身;更重要的是于 1905 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教育上 设立了商部,颁布商律,试办户部银行;在各省设立商会。这些标志着 “ 推动实业发展 ” 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 经济上 裁汰旧的兵制,在各省编练新军,创办军事学堂;中央设练兵处,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 军事上 改革官制,裁减冗员;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改 《 大清律例 》 为 《 大清新刑律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后,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帷幕 政治上 解析 返回 这一时期派遣的留学生是去欧洲和美国,学习军事和科学技术。 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共分三类:外语学堂 ( 如京师同文馆 ) 、军事学堂 ( 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 ) 、技术学堂 ( 如上海机器学堂 ) 。 兴办新式学堂 1905 年,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关;推广种类齐全的新式学堂,包括普通教育学堂 ( 蒙养院、大中小学堂 ) 、各级师范学堂和培养专门人才的实业学堂;派遣留学生,强调日本为出国游学的首选国家;编写新式教科书,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 最新国文教科书 》 ;等等 成立教育行政机构 1903 年 ( 癸卯年 ) ,清政府颁布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 《 奏定学堂章程 》 ,史称 “ 癸卯学制 ” ,仍以 “ 中体西用 ” 思想为指导 制定新的教育体制 建立新教育制度 1905 年,清政府正式下诏, “ 自丙午 (1906) 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科举制度被废除 废除科举制度 依然贯彻 “ 中体西用 ” 思想,强调 “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 五端,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教育体制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消极影响 废科举,办学堂,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制的附庸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发展和学堂职业教育、知识教育功能的发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积极影响 解析 返回 中国 西方 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传统思想受到冲击;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 科技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文学艺术出现批判现实主义思潮;进化论使人类思想发生飞跃 文化 小农经济由非常稳固到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在这一时期仍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经济 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清政府也适当调整了统治政策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政治 中国近代化孕育和起步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特点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