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B 【解析】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生产组织的小型化、水利设施逐渐完善、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环境的改善等。 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人口压力过大 C. 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 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成长,而封建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人口过多可以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传统的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故C项错误。 3.(题文)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故选A项。西方大机器生产的冲击,在鸦片战争时期,故B项排除。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明朝,丝织业没有快速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明朝手工业 【名师点睛】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 4.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 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 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成电影 C. 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 D. 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科技成果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错误,1842年时,不可能出现,因为世界上第一盏电灯,是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发明点亮的。其余BCD三项所涉及的科技成果,均符合史实,具有出现的可能性,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 5.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到处“闹革命”;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浮夸现象严重;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深入开展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娱乐方式更加多样;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革”动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6.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形势。从材料中“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以看出当时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是因为当时苏俄面临严峻的形势,故B项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粮荒并不是因苏俄的战争政策造成的,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并未出现工人、士兵到农村征粮的情况,况且农业集体化出现在斯大林时期,故C项错误;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时,苏联已成为欧洲强国,不会出现大规模缺粮的情况,故D项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名师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提供了一种尝试,但是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 7.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 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 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 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 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工人大量失业,而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不存在工人失业;“60年后”即1991年,当时美国“新经济”迅速发展,工人生活水平高,苏联已经解体,工人生活处境不利,故C选项正确;计划经济时期,苏联工人不可能有较大自由,故A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工人生活也不可能富足,故B选项错误;“当家作主”或“民主与自由”都属于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权利问题,不是工人关心的最主要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 8.一位美国学者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 《马歇尔计划》 C.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 《布雷顿森林协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反映出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与黄金直接兑换,结合所学知识,这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这一规定使美元等同于黄金,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故选D项。《北美贸易协定》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大举措之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战后世界贸易体系,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9.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的大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灾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灾区如需向国际机构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最有可能得到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帮助?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贸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世界银行是向成员国提供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机构,符合我国在地震后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要求,故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故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处理和协调成员国在世界性或区域性贸易上的关系,故可排除CD两项。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答案】B 【解析】这些地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后,彼此之间降低或者取消关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1.(题文)《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的寓意主要体现了 A. 道家的“无为”思想 B. 法家的“变革”主张 C. 墨家的“节用”倡议 D. 儒家的“礼制”要求 【答案】B 【解析】 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不必死守教条,这鲜明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中“先自度其足”与“无为”不符,A项错误,故排除;材料中“郑人有且置履者”,没有涉及买贵或买便宜的履,C项错误,故排除;材料中“吾忘持度”与“礼制”要求无关,D项错误,故排除。 点睛:本题首先要运用文言文知识理解其大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孟子思想的相关知识。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他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13.(题文)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是 A. 程朱理学 B. 阳明心学 C. 李贽“异端” D. 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据所学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王阳明的心说主张,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14.(题文)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 A. 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 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点。材料中“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体现出传统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的融合,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中“普遍”的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体现不出尼姑地位提高,C项错误;儒家思想一致占据社会主导,D项错误。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流 1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答案】A 【解析】 “孝心”属于儒家伦理道德,因为“孝心”而无罪免刑则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了司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司法审判标准不可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能说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司法只是受儒学的影响而己,不能说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因为材料主旨是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孝心”等关键字眼。 16.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上天能感应人,对皇帝的不好的德行进行警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主张,故B项正确;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信息,故A项错误;“天道自然”指的是指自然界的运动、发生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另外的支配者,这属于道家思想,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知行合一”指的是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自己的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17.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自由和理性的动物 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①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②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主张;③是启蒙运动中的思想主张;④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内容;故按时间顺序排列A项①②④③正确;排除BCD三项。 1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 倡导唯物主义 B.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 否定神的存在 D.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和神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故B正确;A、C明显错误;公元前6世纪时天主教还没出现,排除D。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A. 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B. 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C. 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D. 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材料中没有体现揭露教会丑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导致片面追求个人自由,影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文艺复兴造成的社会道德和秩序混乱问题,没有提及中世纪神学,故C项错误;崇尚理性和科学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故D项错误。 20.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挑战了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表达错误,故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实质 2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 【答案】A 【解析】 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故选A。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主编《百科全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主张分权学说;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开明君主制。因此BCD三项均错误。 22.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 B.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 C.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 D. 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 【答案】 【解析】 据材料时间信息“18世纪”可知处于启蒙运动时期,而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大,顺应了各国发展的需求和时代潮流,才会有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发生,A正确;B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大革命,C不正确;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在1875年,D不正确。 23.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①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②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 ③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 ④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故A项正确;B属于法家思想;C也属于法家思想;D与材料中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名师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24.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A. 天赋人权思想 B. 人类意识觉醒 C. 信仰自由理论 D. 民主制度诉求 【答案】A 【解析】 “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体现的是人的自然权利,即天赋人权思想,故A项正确;人类意识的觉醒指的是智者运动,故B项错误;信仰自由论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爱的诉求,故D项错误。 26.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2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学者季羡林称此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最有可能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人工磁体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看,季羡林认为这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也就是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唐朝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指南针是在宋代才被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才出现;火药是唐朝中后期才被广泛使用,故A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四大发明的具体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出现并广泛应用的是造纸术,其次是火药。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与航海,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 27.15世纪时,梵蒂冈一位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这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 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 C. 出版自由 D. 活字印刷 【答案】D 【解析】 【详解】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说明“发明”使书籍变便宜了。造纸术出现以后书籍都是用手抄的,它没有办法使书籍变便宜,排除A;活字印刷的速度快于雕版印刷,促进书籍的流通,当然使书籍的价格直线下降,故排除B,答案选择D;出版自由也要有书籍供出版才有用,如果书籍还是用手抄,出版自由也没用,排除C。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联系所学活字印刷术的对欧洲的影响分析解答。 28.有人这样评论某位词人:“他(她)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下列人物,最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答案】B 【解析】 【详解】 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与材料评论相符,故B项正确;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不符合“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排除A、C;辛弃疾不符合“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联系所学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豪放派词的特点分析解答。 29.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 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 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 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 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D 【解析】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A错误;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B错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错误;选项D表述正确,故选D。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学生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知识点,不能张冠李戴,相同领域的科技成就可采取对比记忆会更条理、深刻。 30.(题文)CCTV-2《鉴宝》节目展出一幅名画,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应,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画具有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下列绘画作品的特征与该幅名画相同的是( ) A. 《人物驭龙图》 B. 《洛神赋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应,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画具有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人画的风格,A是帛画,BD是人物画,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文人画 【名师点睛】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文人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基本特征:不求形似,注重个性表现,表现手法灵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答案】(1)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意义: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 (2)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概括。从政治、经济、阶级、教育等方面概括。根据所学,从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影响、对当时思想界的影响、对社会进步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概括。 (2)根据材料“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结合所学,从政治批判、治学思想、经济主张等角度概括。 32.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解析】 【详解】 (1)主张:根据材料“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可概括得出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的主张。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原有的文化遗存等方面概括。 (2)主张:根据材料“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可得出,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从信仰自由、社会基础的扩大等方面概括其进步性。 (3)观点:根据材料“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得出卢梭的主张是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根据材料“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得出康德的主张是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本身的解放与人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概括其价值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