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作业

再练高考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Ⅲ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 答案 (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2019·新课标全国Ⅱ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答案 (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 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 答案 (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精练模拟题 ‎1.(广州2019调研测试,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7分)‎ 答案 (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以华工赴欧的方式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2.(济宁市2019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指出阻碍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9分)‎ 答案 (1)特点:有组织开展,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基本力量;和平运动波及欧美国家,规模较大;和平运动的影响有限。‎ ‎(2)因素:欧洲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想的冲击;资产阶级政府信奉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张对和平运动的打击。‎ ‎3.(安徽“江南十校”2019年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世纪初到一战结束为止,共建立了500多个国际组织,但这些组织并不具有:政治上的约束力。一战的恶果让大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8年要求建立某种国际组织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随后表示赞同并倡议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国联正式成立,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作为国联的发起国,美国却拒绝加入国联,对国联采取孤立态度,认为美国如果加入了国联,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随着国联影响力不断扩大,美国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中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美国人和非官方组织不断主动参与到国联的各种委员会之中。20年代和平主义运动兴起,一些人士不断游说政府加强与国联的合作,美国政府开始逐渐承认国联的地位并派出官方代表参与国联事务。——据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说明国联成立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对国联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 (1)背景:国际组织建立的经验与局限性;一战的教训;大国的倡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2)原因:国联影响力的增强;民间力量的推动;和平主义运动的兴起。‎ ‎4.(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了一次会谈,并于8月14日发表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言提出了对德战争的目的以及战后世界的结构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和民主原则。宪章表达了英、美两国对于摧毁纳粹暴政的坚强决心,对于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决心、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宪章发表后,苏联于9月24日正式声明,基本同意宪章原则。在大西洋会谈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讨论了对苏援助问题。根据英美建议,美、英、苏三国于1941年9月底至10月初举行了莫斯科会议,会议达成了对苏援助的具体方案,使三国之间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首脑进行大西洋会谈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两国首脑大西洋会谈的历史作用。(9分)‎ 答案 (1)目的:加强双方合作以摧毁德国法西斯;制定重建战后世界的原则;探讨对苏援助。‎ ‎(2)作用:促进了英美两国关系的加强;为战后世界重建提供了原则;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了莫斯科会议召开和对苏援助的达成。‎ ‎5.(济宁市2019届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了美国对联合国热不了亦冷不得的关系模式。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上上下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乐观情绪。杜鲁门总统强调,它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造就未来的和平。按《费城调查者》的观点,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此后到60年代初,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到了80年代,华盛顿的倾向是把联合国看作捕蝇草,认为接近它必须小心,也许最好是敬而远之。国务院的流行观点是:在联合国美国应当尽可能少地提创议,因为从那里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好处的。——李少军《评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乐观情绪的由来。(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影响美国对联合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答案 (1)美国确立了在新安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联合国的宗旨反映了世界向往和平的心声;联合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维护和平;联合国较以往国际组织更具普遍和平等性;延续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 ‎(2)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国逐渐失去了联合国的主导权;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成为反殖民主义的舞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6.(深圳2019年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 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经受着挑战与考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期待着国际法效力的加强、联合国权威的提高,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国际法解决战争问题的措施有什么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规推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分)‎ 答案 (1)特点: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渐进性与动态发展;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2)机遇:联合国的建立;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南北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未建立;冷战思维;联合国制裁能力有限;难民问题。‎ ‎7.(青岛2019届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整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直到80年代,中国才关注不结盟的成功经验并采用尼赫鲁所倡导的不结盟这种比较务实的外交环境。——摘编自《关于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 材料二 两极格局打破后,由于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瓦解,西方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变本加厉,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第三世界施加压力,发达国家也不再需要利用过去的中间地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减少。有些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尽快加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或是为了赢得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减免债务的优惠,甚至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摘编自《冷战后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问题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冷战后不结盟运动的命运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7分)‎ 答案 (1)变化:由反对批评到认可关注。原因: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扩大并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变化:由蓬勃发展到发展停滞。原因:冷战结束,中间地带作用减弱;西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变本加厉;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得到发达国家的援助退出不结盟运动。‎ ‎8.(茂名2019年一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潘兴—2”‎ 中程弹道导弹,凭借中程导弹即可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而苏联中程导弹却几乎打不到美国。莫斯科强烈抗议,并借此中断了关于中欧裁军、美苏战略核武器裁军等一系列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紧张。而华盛顿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1987年12月8日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禁止双方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 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条约所规定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它们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3—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导条约》签订的原因有哪些?(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6分)‎ 答案 (1)原因:美苏两国在核力量上的实力相当;美国依靠中程导弹对苏联取得了不对称的战略优势;西欧的联合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美国国内不希望美苏军备竞赛打乱经济复苏的势头;北约盟国不希望加剧与苏联的核对抗。‎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东西方的关系;避免美苏进一步的核对抗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形势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人类面临的核威胁。‎ ‎9.(武汉2019五月调研)[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失败,3位宇航员丧生;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载人登月;1971年6月29日,苏联“联盟号”飞船返回时密封舱漏气,3名宇航员遇难。——摘编自卢顺《人类航空历史上的灾难》‎ 材料二 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设计出返航方案。在“阿波罗13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了境内所有与阿波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同时派遣船只前往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共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最终,“阿波罗13号”成功返回地球,此次航天事故也被称为是一次“成功的失败”。‎ ‎——[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阿波罗13号”登月行动是一次“成功的失败”。(6分)‎ 答案 (1)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 ‎(2)失败:“阿波罗13号”登月失败,没有完成太空探索计划。成功:“阿波罗13号”成功返回地球,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现了世界各国面临人类共同问题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人类继续探索太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