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理) Word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理) 命题人:赵侠 校对人:高二历史组 (2018.5)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 “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 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1818年——生于特里尔 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4年——建立第一国际 1867年—一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1883年——逝世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6.清政府从1865年到1894年,共举外债6次约4000万两白银;从1895年到1899年共举外债7次约3700万两白银。清政府外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费用及战后列强索赔 B. 财政无法负担俸禄开支 C. 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逆差 D. 政府投入巨资兴办实业 7.毛泽东、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周恩来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8.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9.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11.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14.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二.材料题(20分) 16.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6分) (历史) 1-15 CBDDC ADCCA DBACB 16. (1)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分) 影响:土地私有制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4分) (2)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创制与应用;新的通讯工具应用等。(4分) 变化:第一次工亚革命后工场手工业被工厂制度代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或 大企业)出现。(4分) (3)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 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