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作业)
训练2 史料实证类选择题 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 C.周天子的地位下降 D.山东诸国实力强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说明诸侯不再统一尊奉周天子为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周天子的地位下降,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开始瓦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反映出诸侯之间的矛盾逐渐紧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诸侯国的实力强大,故D项排除。 2.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 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注重实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故D项排除。 3. 记述 出处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四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直,其事乱。” 《国语·齐语》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 《商君书》 “(越国范蠡认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平 《史记·货殖列传》 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 A.春秋战国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 B.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已有所干预 C.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先秦国家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士农工商四民者……其事乱”的大意是: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民众,不能让他们杂居一处,杂居一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必然会生事端。题干中“不以农战,则无官爵”的大意是:没有农耕和战功就没有官爵。题干中“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治国之道也”的大意是:伤害了商人的利益他们就不会拿出更多财产,伤害了农民的利益那么粮食产量就上不去……这才是治国之道。分析题干可知,题干举出的例子主要反映了国家对农商的管理,体现了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4.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采取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 5.有学者统计1371—1904年间14 562名进士,根据他们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中举和入仕情况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过生员的家庭)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这表明当时( ) A.世家大族垄断着政治权力 B.社会发展严重倒退 C.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选官制度亟需改革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出身平民的进士所占比例比较高,这表明当时科举制可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状况,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需要改革,故D项排除。 6.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多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中国每个农户家都在耕作之余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规模小但聚在一起就是惊人的数量,结合所学可知正是这样的小规模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科学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中国的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可知清政府仍然在维护其天朝上国的形象,故D项正确。 8.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湖北 汤化龙 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 由此可见,立宪派( )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故答案为D项。 9.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材料说明( ) A.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B.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 C.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D.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 答案 D 解析 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双减双交政策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富农阶级,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一定程度上实现阶级革命目标,故D正确;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A不符合材料,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主富农部分地出让土地,C表述程度不当,排除。 10.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 ) 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 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 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B 解析 中国这种“黑屋外交”使得自身孤立于两大阵营乃至近乎整个世界之外,必然极大地恶化自身的处境和形象,故B项正确。 11.“数人玩球,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该学徒奴隶摔倒折了腿。有人问,这个学徒的主人是否可以对推倒其学徒的人提起诉讼。我回答说,不可以,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该条文表明罗马法( ) A.模糊法律责任 B.维护等级尊卑秩序 C.看重主观动机 D.限制体育运动发展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中可以看出,在玩球的过程中,“推倒学徒的人”是无意推倒奴隶学徒的,因此根据罗马法规定摔倒学徒的主人不可以对推倒学徒的人提起诉讼,这体现出罗马法比较注重行为的主观动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模糊法律责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等级秩序,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体育运动发展的限制,故D项排除。 12.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为鼓励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为其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王权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并未体现西班牙重视航海人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13.据记载,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的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为筹款国王通常会和议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反映出英国( ) A.具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 B.“君权神授”没有历史的根基 C.君主立宪制基本形成 D.国家经济管理权已归属议会 答案 A 解析 “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的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这说明英国议会限制王权具有久远的传统,故A项正确。 14.1872年,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人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主要表明美国(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 B.石油生产组织出现垄断现象 C.少数公司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D.石油生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说明垄断组织在石油领域出现了,故B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是在罗斯福新政后,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少数公司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石油生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在二战后出现的,故D项错误。 15.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这反映了罗斯福( ) 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B.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C.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 C 解析 美国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调整,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分配”等可知是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并非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 16.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主题 史料1 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 史料2 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 史料3 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 史料4 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 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 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东方专制制度方式”“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体现出的“高度集权”“专制”无关,排除B、C、D项。 17.1749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震动欧洲;法国布封《自然史》开始陆续出版;伏尔泰加盟启蒙阵营,变成人们的精神偶像;霍尔巴赫在巴黎开办沙龙,创建启蒙运动的核心基地;狄德罗因为《论盲人书简》被抓进监狱。这主要反映出( ) A.自由、法制科学成为启蒙运动政治诉求 B.伏尔泰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C.自然科学知识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 D.法国已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 答案 A 解析 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布封《自然史》、伏尔泰、狄德罗《论盲人书简》体现了自由、法制、民主和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然科学知识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故C项错误;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但这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项错误。 18.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并不属于宗教题材,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故B项错误;《蒙娜丽莎》也不一定是劳动人民的少妇,且材料不是强调其美丽,故C项错误;“引人动情……又有点不可接近”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故D项正确。故选D。 19.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时代曾被等同于“暴民政治”而饱受批判。中世纪时期,逐渐成为历史陈迹而被人遗忘。文艺复兴运动以来,重新为人所知,并逐渐受到青睐。到苏联解体后,古希腊民主制再次成为西方学者热烈讨论的对象。这反映了( ) A.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民主制的反应不尽相同 B.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意味着集权制的失败 C.不同社会背景影响着对民主制的价值评估 D.民主制是被人类历史证明的最完美的制度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不同,对于民主制的评价也不同,这说明不同社会背景影响着对民主制的价值评估,因此C选项正确。 20.19世纪30年代,巴尔扎克发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明白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对欧也妮的求婚是为他的财产而来,但加以利用。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让女儿签署文件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批判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19世纪30年代”“为他的财产而来”“让女儿签署文件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中可以看出,《欧也妮·葛朗台》刻画了葛朗台对金钱的渴求,批判了拜金主义的风气,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资本主义政治腐败的批判,故A项排除;材料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而不是专制体制的腐朽,故B项排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