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3第1至4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德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刑治”、墨家主张“贤治”。其共同内涵 A. 思想自由 B. 重建秩序 C. 崇尚礼制 D. 回归周制 【答案】B 【解析】无论是儒家的“德治”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抑或是法家的“刑治”和墨家的“贤治”,他们都是主张建立一种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这些思想流派都主张遵循自己的主张建立的新的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并非主张思想自由,排除A项;崇尚礼制和回归周制是儒家思想的特点,排除CD项。 2.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B. 东汉政治重心向东转移 C. 儒学独尊后的社会变化 D. 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建太学,儒生成为入仕为官的主流人员,改变了西汉初期布衣将相的情况,故C项正确;选官制度的变化是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布衣将相到士族大姓的转变,不能反映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重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论是布衣将相还是士族大姓都不是依血缘作为选官的依据,不是贵族等级制的反映,故D项错误。 3.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产需要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 B. 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 C. 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 D. 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在房产交易时,业主需要先征询族人、邻人的意见,并享有优先购买权,可见宋朝时期的经济交易受到儒家伦理的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并没有限制房产交易而是进行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坊市制度和土地兼并,故B、D项错误。 4.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D.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知,孔子不讲怪异、暴力、混乱、鬼神,这表明孔子是无神论者。而材料“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其目的是神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一,C正确;据上分析,A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B错误;据所学可知,孔子作为圣人的地位就是此时确立,D违背史实。 5.“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表明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B正确;黄老之学是汉初的思想,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儒学家,排除A;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是在宋代,排除C;D太过绝对,错误,排除。 6.“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变为儒教的改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改造,一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新儒学,二是朱熹把儒学的发展上升到理学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孟子未对儒学进行改造,选项A错在孟子,不符合题意,排除;荀子未对儒学进行改造,选项B错在荀子,王阳明未对儒学进行改造,选项D错在王阳明,排除;故本题选C。 7.朱之瑜(1600一1682年)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一1704年)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B.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A 【解析】通过朱之瑜“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和颜元“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二人都抨击程朱理学的不务实和无益于社会,其本质意图在于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A项正确;通过题干可知,朱之瑜和颜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择击程朱理学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朱之瑜和颜元主要目的在于宣扬“经世致用”思想,与“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无关,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二者宣扬其“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错误。 8.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 A. 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 B. 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C. 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 D. 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许衡心中认为有梨主人存在,不经主人同意不吃梨,体现了许衡以自律之心坚守内心道德准则,故A项正确;B和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材料体现的不是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而是一种道德信仰,故D项排除。 9.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答案】C 【解析】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君主应该按照与人民达成的契约维护人民的权利,体现人民主权,反对君主专制,故C正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没有涉及反对封建礼教的问题,排除A;B不符合《明夷待访录》,排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 10.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B. 对未来社会制度有精心的设计 C.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 体现出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和材料“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可知王夫之和孟德斯鸠都在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C选项符合题意。王夫之属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未产生,A选项排除。王夫之并未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构想,只不过停留在批判阶段,B选项排除。王夫之思想主张与民主共和无关,D选项排除。 11.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 A. 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 B. 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 D. 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都批判封建专制,故A不是两者的本质差异的体现,排除。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产生都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有关,故B不是两者的本质差异的体现,排除。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都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吸收、发展,故C不是两者的本质差异的体现,排除。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构建未来的社会制度;而启蒙运动则提出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故D项是两者的差异,所以选D。 12.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 A. 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 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贾敬热衷于追求成仙”、死后“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可见材料中分别体现了道教、佛教和儒学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追求成仙是部分士人的风气,不能说成是普遍风气,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了佛教、道教的并存,但无法体现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排除;D项,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地位低于释道传统不能在材料中体现,排除。 13.“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明朝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 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D. 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阐释的是思想文化方面内容,没有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进行描述,故A项排除;市民文化开始兴起于宋朝,与题干时间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对传统三纲五常思想的冲击,即对理学的批判,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清思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排除。 1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己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 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明清文化正由这种社会格局所决定。下列对明清文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占据文化宗主地位 ②早期启蒙思想兴起 ③戏曲艺术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④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理学自南宋以后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故①正确;明清时期产生了以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故②正确;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故③错误;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科技走向衰落,故④正确;故选C项正确。 15.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 涉及领域狭窄 C. 注重实用性 D. 服务于农业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九章算术》的作者认为数学家应该解决数学中的实践中的知识,这反映了古代科学注重实用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古代数学与世界信息,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古代数学涉及范围窄,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数学对于农业的服务,D错误。 16. 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 B. 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 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如宋词。所以选C。A中”审美情趣高雅”不当,排除;B中“.国家高度统一”不当,排除;D表述不当,排除。故选C。 17.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 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故D正确;《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错误;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B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错误。 18.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京剧是徽剧吸收昆腔、京秦二腔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故A项正确;材料不体现文武、角色等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体现京剧与百姓的关系,故C项错误;徽剧为乾隆贺寿进京,但不涉及题材,故D项错误。 19.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论证他的“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A. 泰勒斯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白马非马”属于诡辩术,实际上就是以人的感觉作为认识起点,符合“认识万物尺度”的内涵,故B正确;A主要是以自然为信条;C主张“知识即美德”;D是逻辑学开创者。 20.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A. 否定神旨 B. 忽视道德 C. 善于诡辩 D. 轻视教育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神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善于诡辩”的信息,故C项错误;智者办学校,说明重视教育,不是轻视教育,故D项错误。 21.英国学者罗素认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否认教会的威信比承认科学的威信开始得要早”,而且反对教会“在人们的心念里和古代文明分不开,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据此推断,文艺复兴 A.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C. 以科学作为反教会的武器 D. 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答案】B 【解析】罗素只强调了否认教会威信比承认科学威信要早,没有体现文艺复兴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故排除A项;根据“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可知罗素认为文艺复兴了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故选B项;文艺复兴仰赖的是古典文化,而非是科学来反对教会,故排除C项;文艺复兴是打击了而非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故排除D项。 22.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 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C. 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D. 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答案】D 【解析】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本质是都是资产阶级文化,之所以披着古代文化的外衣,根本原因在于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故选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这两者都是外因;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的根本愿因也在于经济、阶级的弱小,故排除ABC。 23.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自由平等 【答案】A 【解析】由材料“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试图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构建出民权政府来保护每个人的人身和财富,故选A。BCD属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排除。 24.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 呼唤个人和社会的解放 B. 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 C. 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D.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C 【解析】由“多么高贵的理性!……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知是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神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社会,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排除D。 25.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A.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 B. 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C. 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D. 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A 【解析】“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说明是人民主权思想,A正确;B项只符合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C项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6.这两次革命都对人与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拉平”,前者(牛顿、哥白尼的科学革命)将人和“神”拉平,后者(生物进化论)将动物和人拉平。这两次科学革命的进步意义是 A. 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 B. 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C. 将人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 D. 引导了实验科学的产生 【答案】C 【解析】牛顿和达尔文都是在不同领域对于神学致命的打击,从而把人从神学限制中解放出来,故C项正确;A是文艺复兴;B中改变说法错误;西方人一直信奉宗教;D是伽利略成就。 27.“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经典力学 D. 进化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说明它是某种科学领域的成就,而AB是思想解放运动,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B; 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其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故现C;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晚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排除D。 28.互联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说:“人人都有自已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穷挫,委身于地下室,香蕉皮等垃圾盖满地板,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帅、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能上得了网。”这说明互联网 A. 加速了人们的信息交流 B. 增强了人们交往能力 C. 客观上有利于人的平等 D. 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共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人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穷挫,委身于地下室,香蕉皮等垃圾盖满地板,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帅、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能上得了网。”,这表明在互联网技术下,打破了人之间的交往的身份的限制,在互联网下有利于人的平等的实现,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信息交流,排除A;材料未表明人类的交往能力如何,排除B;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 二、材料阅读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 【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3)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从以德治民方面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方面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方面回答社会效果;可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环境方面回答原因。关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方面回答社会效果;可从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方面回答原因。 (3)关于儒学的价值,根据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方面回答儒学的价值即可。 30.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及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 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 (2)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影响: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更多关注人及人所生活的世界;促进了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解析】 (1)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重人”的思想可以得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之一是突出人的价值;由“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可以得出重视人的理性思考;由“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以得出强调教育的作用。 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所学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和人本身几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经济上,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上,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自身角度看,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 (2)内涵: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可以得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可以得出强调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影响: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影响的相关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由于是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它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更多关注人及人所生活的世界;另外,由于人们思想得到解放,所以它还促进了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3)题目要求“据材料三”概括。观点:卢梭:由材料三中的“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可以得出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由材料三中的“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可以得出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由“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可以得出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意义:由材料三中的“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可以得出自由是人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启蒙运动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者说是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31.世界各地区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及朝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伏尔泰《牛顿哲学原理》封面插图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中蕴含信息的理解。 【答案】(1)核心观点: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毕升,北宋;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加快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欧洲封建贵族、僧侣对文化的垄断,使得平民、资产阶级也能掌握知识,增强了他们推翻封建制度的力量。 (3)伏尔泰的思想受到牛顿学说的影响;伏尔泰将牛顿学说传播到法国;牛顿学说给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进行回答。 (2)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为北宋毕升发明,二问结合所学从知识传播、科学发展、反封建等角度进行回答。 (3)根据题干中“牛顿”“伏尔泰”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牛顿思想对伏尔泰的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兴起背景进行分析阐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