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4-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4-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9·河北廊坊示范高中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  )‎ ‎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D.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2. (2019·河北邯郸期初)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  )‎ 项目 总计 工业 农业 水利 林业 运输 邮电 贸易 银行 物资 仓储 文化 教育 卫生 城市 建设 其他 总额 ‎(亿元)‎ ‎427.49‎ ‎248.5‎ ‎32.69‎ ‎82.1‎ ‎12.8‎ ‎30.8‎ ‎16‎ ‎4.6‎ 比重 ‎(%)‎ ‎100‎ ‎58.2‎ ‎7.6‎ ‎19.2‎ ‎3‎ ‎7.2‎ ‎3.7‎ ‎1.1‎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C. 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D. 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 ‎3. (2018·江西上饶三模)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 (  )‎ A. 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B. 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 D. 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4.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一五”计划期间,针对“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的矛盾,毛泽东指出“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为此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 A. 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方针 B.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D. 对国民经济实行战略调整 ‎5. (2018·湖北武昌5月调研)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 (  )‎ A. 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 B. 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 D. 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6. (2019·湖北黄冈期初质检)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这一呼吁针对的是 (  )‎ A. “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势头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右倾”保守思想 C. 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D. “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7. (2019·安徽六校测试)下表为新中国“一五”期间主要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了 (  )‎ 年份和增长率项目 ‎1952‎ ‎1957‎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 649‎ ‎13 000‎ ‎96‎ 发电量(亿度)‎ ‎72.6‎ ‎193‎ ‎166‎ 原油(万吨)‎ ‎43.6‎ ‎14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布(亿米)‎ ‎38.3‎ ‎50.5‎ ‎32‎ 纱(万吨)‎ ‎65.6‎ ‎84.4‎ ‎28‎ A. 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布局 B. 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模式 C. “大炼钢铁”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D. 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局面 ‎8. (2018·山东济南二模)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  )‎ A. 八字方针的制定 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 改革开放的实施 D. 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9. (2018·福建福州二模)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  )‎ A.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 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 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 三大改造成就初现 ‎10. (2019·广东东莞调研)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 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11. (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60年流行全国的“支农”题材的合影照。该图反映了当时我国 (  )‎ ‎1960年5月8日南通“七一”‎ 农机厂欢送首批支农同志留影 A. 试图缓解产业结构矛盾  B. 具备创建乡镇企业条件 C. 城乡平衡发展整体推进  D. 鼓励职工创业成效显著 ‎12. (2019·河北廊坊示范高中联考)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  )‎ A. 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B. 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C.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 D. 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二、 非选择题 ‎13. (2018·山东滨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6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1951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的纲要。1952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6月,“一五”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8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计划同苏联交换意见。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答应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1952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计划重新编制,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摘编自人民网《“一五”计划编制始末》‎ 材料二 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方针的认识。‎ ‎14. (2017·江西南昌一模)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记录下某一历史瞬间或反映某一历史想象。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图1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2 农民签订生产承包合同书 结合图1、图2和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命题:要求主题突出,简明扼要,不得照抄图片文字内容。阐释:围绕主题说明解释,史论结合)‎ 第一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 C 【解析】新中国初期,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经济,顺应复杂经济成分,所以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故选C;材料无关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三大改造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排除B;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排除D。‎ ‎2. C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58.2%,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故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表格主旨,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技术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故D项错误。‎ ‎3. A 【解析】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地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 ‎4.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开始回升,但我国农业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要解决这个矛盾,积极的办法只能是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而发展生产,解决粮食及国计民生的大计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必须发展互助合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项正确。‎ ‎5. D 【解析】题干中“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的股份占主导,故D项正确。‎ ‎6.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一五”计划时期,其背景是“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故A项正确;“盲目冒进的计划”属于“左”倾错误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只是在知识分子问题提出,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 ‎7. B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较快,这主要是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模式,故B项正确;投资规模会影响经济比例的协调发展,无法决定主要能源布局,故A项错误;“大炼钢铁”运动发生在1958年之后,而“一五”计划在1957年年底超额完成,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局面,与材料强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迅速不符,故D项错误。‎ ‎8. B 【解析】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实行了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制定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对包产到户的否定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干扰,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 ‎9. A 【解析】据材料“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故A项正确。‎ ‎10. 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生产力分布极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从平衡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和国防安全出发,决定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体现了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故A项正确。‎ ‎11. A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60年和支农行动,结合所学知识随着1960年“八字方针”的提出,采取精简城镇职工,充实农业生产的措施,即恢复农业生产,解决经济困难,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创办乡镇企业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措施,当时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经济,着力解决农业困境,而不是推动城乡平衡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是“支农”即帮助农业生产,并不是职工在农村创业,故D项错误。‎ ‎12. B 【解析】1958年我国实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逐渐使国民经济比例走向合理,材料反映的是这一调整的表现,故选B;材料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不能反映经济建设转向民生产业,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问题,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主动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没有体现国家财政严重困难,排除D。‎ ‎13. (1) 特点:国家高度重视,着手比较早;不断修改完善;边制订边实施;得到苏联的帮助。‎ 原因: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新生政权需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经验不足;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 ‎(2) 认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施大仁政。“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14. 主题可命制: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集体生产与个体经营;农民的心情;形同意异等。‎ 示例:‎ 主题: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 阐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土地。1953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开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民自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个体的生产形式变为集体生产组织,将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产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到公有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两次的合与分,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