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考点1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
考点 13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影响 1.形成过程 (1)初步形成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确立。 (2)最终形成 1947 年美国开始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表现 ①政治上 美国 苏联 杜鲁门主义 时间:1947 年 3 月 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实质:美国在全球反共反苏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 报局成立 时间:1947 年 9 月 ②经济上 美国 苏联 马歇尔计划 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美对苏“冷战”的战 略轨道 实质:以经济援助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 制苏联,称霸世界 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对美 国的经济依赖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时间:1949 年 1 月 目的:以打破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 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③军事上 美国 苏联 “北约”建立 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1949 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 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华约”建立 时间:1955 年 影响: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 局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两强相争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长期不得安宁。 ②导致国际关系不断恶化。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造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形成西欧依赖美 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对方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 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 (1)原因 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③受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④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2)概况 1989 年至 1990 年,东欧局势动荡不安,各国政权纷纷易手。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民主德国 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3)实质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民主社会主义”); ②长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2)概况 1991 年的“八一九”事件是其导火线;1991 年发表《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建立。 (3)影响 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表现和影响 根源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发展趋势 表现 美国——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俄国——逐步走出低谷,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提出挑战。 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日本——经济大国,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总结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成为多极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一 超多强”成为当前多极化趋势在政治格局上的具体表现 (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 影响 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 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各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 (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 提出了挑战 认识 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其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 的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 争并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建立多 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考向一 全面理解“冷战” 1.冷战的含义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 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 (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 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 (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 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 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 据”。 【典例引领】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有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门户开放原则与苏 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另有观点主张:冷战起源于十月革命到二战间的 美苏关系。对材料最为准确的解读是 A.冷战源于美苏间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利益冲突 B.美国要求苏联开放势力范围导致了冷战的出现 C.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促成美苏矛盾对立的关键 D.冷战是二战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 【答案】A 【解析】题干由两种观点组成。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冲突 与对立,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另一种观点,主张冷战起源与十月革命 到二战间的美苏关系,实质上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综合两种观点得出,冷战源于美苏间意识形态的对立 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故选 A 项;B、D 项仅仅反映出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都不全面;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使冷 战拉开序幕,而非冷战形成的关键,排除 C 项。 考向二 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的较量(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 (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2)重大事件 ①戴维营会谈:1959 年 9 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 张。 ②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的较量(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末) (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2)重大事件 ①“缓和”:1972 年的尼克松访苏和 1975 年的欧安会的召开。 ②对抗: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 (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 世纪 80 年代) (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 年美苏签署《中导条 约》。 (3)结局:1989 年的东欧剧变;1991 年 12 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 年 9 月 5 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 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用手指吓唬他一下, 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地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器店,他们建立政府才 21 年,我们 已逾 100 年,英国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 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 我们! ——杜鲁门 (2)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意图。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 (3)以史实说明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关系缓和的表现,谈谈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1)变化:由与美国合作反抗法西斯侵略到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2)政治意图: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谋求世界霸权。 原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等。 (3)缓和表现:戴维营精神、六七十年代美苏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协议、美苏首脑的互访和会谈。 感想: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地区的紧张动荡;双方保持核均势,客观上有利于谈判和 协议的达成,成为两极格局解体后维持世界和平的基石等。 【解析】(1)二战后,由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美苏同盟关系趋于瓦解,矛盾不断地增加。1947 年美国挑 起了冷战,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奉行霸权主义政策,所以其对外战略就发生了变化。从材料一中 的“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可以看出苏联希望与美国合作,共同领导世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政治意图:从材料二中的“全 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采 取敌视态度,美国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制度,维护霸主地位。第二问美苏争霸的原因:主要是从国家利 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列举美苏关系缓和的史实 即可。第二问可以从美苏争霸威胁和平、造成地区紧张、双方保持核均势,客观上有利于谈判和协议的达 成,成为两极格局解体后维持世界和平的基石等角度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考向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背景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 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2.全面“冷战” (1)德国分裂 ①原因 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由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②分裂 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 国被一分为二。 (2)朝鲜半岛分裂 ①原因 1945 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②分裂 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 分裂状态。 ③抗美援朝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停战 协定。 (3)越南战争 ①二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②抗击美国侵略:1961—1973 年。最终迫使美军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①原因 1962 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②经过 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对古巴进行武装封锁,战争一触即发。 ③结果 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3.影响 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典例引领】下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人创作的一幅漫画,对漫画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B.结果以苏联妥协而告终 C.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D.是“冷战”时期的局部热战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美国肯尼迪”“古巴卡斯特罗”“20 世纪 60 年代”可知,漫画论述的是古巴导弹危 机,属于美苏对抗冷战形式,并没有诉诸武力,D 错误,符合题意;A、B 和 C 均是关于漫画正确表述,排 除。 考向四 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 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美苏争霸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4)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5)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性。 (6)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2.过程 (1)1950 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1951 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 年签订《罗马条约》,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4)1967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目标 争取在资金、技术、劳务、人员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4.影响 (1)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3)促成欧共体成员国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4)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典例引领】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 洲的友爱关系。”材料表明了 A.“欧洲联合”的构想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 B.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C.欧洲走向联合符合成员国和欧洲整体的利益 D.超国家的联合体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雨果认为欧洲终将走向联合,这种联合会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符合欧洲利益,选 项 C 正确;材料是雨果的构想,而非欧洲各国,且 A 项表述绝对,选项 A 排除;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1885 年 5 月 22 日,选项 B 时间与雨果所处时代不符,排除;选项 D 表述绝对,排除。 考向五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 结起来,相互支持。 2.形成 1961 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 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主张 (1)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2)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3)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4)20 世纪 70 年代后,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主要任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 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易错提醒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 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典例引领】1976 年 8 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 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 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 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A 【解析】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经济宣言》,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 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说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 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 A 正确;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 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并非不结盟运动造成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排除 B;C 项中“完成了” 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无法体现帝国主义殖民 体系的崩溃,排除 D。 考向六 全面把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 阶段 二战后至 20 世纪 50 年 代中期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至今 世界格局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 化趋势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 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主要表现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 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经互会、华约 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 为世界经济大国并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中国振兴以 及不结盟运动兴起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盟成立; 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 提高 认识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4)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典例引领】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政治,大国以军事实力、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划分势力范 围、组建军事集团等手段实现其国家利益。无论是雅尔塔体制中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还是 战后组建以各自为主导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组织的对抗,都是地缘政治战略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冷战 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在地缘经济中构成力量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科 技、信息、生态环境。在地缘经济的影响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 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 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冯特军《国际政治概论》 材料三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 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国际关系因素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 响并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针对国际政治问题,作者提供了怎样的方案? (3)国际格局变化影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怎 样的智慧? 【答案】(1)变化:地缘政治变为地缘经济。 影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例: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任举一例即可) 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例: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体现发展方可得分) (2)方案:加强国际合作;倡导民主协商。 (3)中国智慧: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根据“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政治,……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 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可知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由地缘政治转变为地缘经济。由政治到经济的变化推动了世 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等。 (2)根据“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 正体现民主原则”可知作者提出的方案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倡导民主协商。 (3)根据“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 知中国贡献的智慧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972 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 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这表明冷战期间 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 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 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 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 2.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该漫画表明 A.古巴成为美苏实现和解的纽带 B.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C.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 D.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存困难 3.下图是英国人厄内斯特·谢巴德创作的漫画《自立》,象征英国的约翰牛正小心翼翼推着手推车,艰难地 行走在高悬空中、写有“马歇尔计划”(MARSHALL AID)的绳索上。桥对岸山坡上,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 正轻松地询问约翰牛:“我想知道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反映了作者 A.对英国经济日益复苏的期待 B.对英国过多依赖美国的担忧 C.对美国控制英国内政的反对 D.对美国经济援助的不屑一顾 4.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 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可以 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 B.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D.战后确定的国际和平秩序正受到挑战 5.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 举办地 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奖牌榜 1976 年 蒙特利尔 美国、苏联等 92 个 中国台湾以及 28 个非洲国家 苏联 1980 年 莫斯科 民主德国、波兰等 81 个 美国、中国等 66 个国家和地区 苏联 1984 年 洛杉矶 罗马尼亚、中国等 140 个 苏联、民主德国等 19 个国家 美国 1988 年 汉城 苏联、中国等 159 个 朝鲜等国家 苏联 1992 年 巴塞罗那 美国、独联体等 169 个 无 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 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 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 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 6.21 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 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 11 国。2007 年,日本学者门仓 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 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2.(2019 年天津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 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3.(2019 年江苏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 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4.(2018 年北京卷)1956 年 7 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 集团”,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5.(2018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概括材料“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可知,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 彩,故 A 项正确。美苏竞争的焦点是欧洲,故 B 项错误。C 项说法错误。D 项没有反映材料实质。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可知,美苏在危机中 保持克制与妥协,B 选项符合题意。古巴是美苏的矛盾点所在,A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苏联在危机处 理中掌握主动权,C 选项说法错误。D 选项不能反映漫画主旨。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可知,英国在美国的绳索帮助下进行发展,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 经济援助,企图以此来控制西欧,故选择 B 选项,排除 D 选项;英国经济发展主要以美国援助为主,表明 作者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担忧,故排除 A 选项;“美国控制英国内政”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选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体系相关知识。漫画是一把写有 YALTA SYSTEM(雅尔塔体系)的大锁锁住了一 名日本武士,武士衣服上写有“军国”二字,同时一人拿着大锁的钥匙准备开锁,表明战后和平秩序受到挑战, 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漫画无法得出掌控“体系”钥匙的国家是美国;B 选项错误,漫画反映 的是军国主义即将挣脱大锁的束缚,不是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C 选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军国 主义即将挣脱大锁的束缚,不能体现出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共同的责任,同时“各国的责任”表述绝对。故正 确答案为 D 选项。 5.【答案】D 【解析】由表格信息看出,1984 年苏联没有参加奥运会,1992 年苏联已经解体,故“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 先世界”表述错误,排除 A;1980 年、1984 年、1988 年均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参加奥运会,无法体现世 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排除 B;1992 年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参加了奥运会,不能说明政治对体 育的干涉越发明显,排除 C;1992 年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参加了奥运会,说明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 逐渐褪去,D 正确。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新钻十一国”、 “展望五国”体现的是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C 选项符合题意。西 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墨西哥、尼日利亚、阿根廷等不 属于亚洲国家,B 选项排除。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总体上看优势还是在欧美国家, D 选项排除。 【直通高考】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印第 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 A 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 选项排除。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 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D 选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为了适应美国政府关于军备的特殊订单,美国大小企业都在合同方式上作了与之相 应的调整,这体现了国家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故选 A。军备竞赛只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一种具 体表现,不可能是美国的根本国策,排除 B;材料并未提及就业的相关数据,只是提到了大小公司合同方式 上的改变,排除 C;材料并未提及军备竞赛会引发的消极影响,只是在陈述一段事实,排除 D。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的 世界环境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C 选项符合题意。中美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 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 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 选项排 除。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虽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是多极 化趋势明显加强,D 选项排除。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时间上与 1956 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 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 年 9 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 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 召开,会议通过 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 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 B 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 1949 年, 排除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 1945 年,排除 D。故选 B。 【点睛】1956 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 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 年 9 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 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成 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5.【答案】A 【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 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 A 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 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 C 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且与 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