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业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威尔逊希望通过十四点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目的。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第一点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该条约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 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解决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高潮。时隔不久,列强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1922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华盛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1936年12月31日,《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了美欧各国提出的延长条约的主张,列强之间再次掀起了造舰竞争。 ——摘编自冯昭奎《战前日本海军的“大舰巨炮 主义”及其终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舰休息期”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6年以后列强再掀造舰竞争的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德波战争中德国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苏联却迟迟不肯出兵……德国是处在趋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在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英美等国直到法国被击败后才想到联合苏联。1940年,以反共著称的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乞求联合的信。但苏联的愿望是让各方立即达成和解而实现一种制衡,而不是让战争持续和扩大下去,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收到德军翌日进攻的情报后,斯大林仍然坚持:“边境各军区的部队决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引起麻烦。” ——摘编自潘高志《简析“冷战”前苏联对西方政策的沿革》 材料二 1941年6月23日,斯大林便向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指示:各国党应不再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共产国际要退出公开场合。7月13日,苏英签订了对德作战的协定,苏联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10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上,三方共同发表宣言:同盟国家要把战争一直进行到敌人放下武器并无条件投降为止。 ——据伊·费·伊瓦辛《苏联外交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斯大林产生上述两种态度的国际背景。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首脑达成了一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的协定,它规定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囯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东与南满铁路等。 中国政府(国民党政权)在掌握了该协议的内容后,“邀请”美国介入未来中苏关系的外交活动。然而基于对苏联参战的需要,美国政府以“中立”为由拒绝了中国。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提醒杜鲁门,苏联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和平接受中共,且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与美国的利益相违背,呼吁美国采取有关措施。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国谈判,积极鼓励和说服美国介入中苏关系……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这迅即成为替代苏联参战的最佳途径,美国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发生巨变:美国政府不但一反一个月前拒绝介入中苏关系的立场,而且对中国表示支持,正式出面试图干预中苏谈判。 ——摘编自张振江《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的基本立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苏关系立场转变的原因。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韩两国战略同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遇到了危机。尼克松上台后,提出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韩国政府反对美国撤出驻韩美军,多次公开渲染“朝鲜威胁”,反对美国改善对朝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将汉城(今首尔)对华盛顿“保护伞”的疑虑推至顶点。同样由于韩国屡次单方面秘密突袭朝鲜军队,上台伊始的尼克松甚至将朝鲜半岛列为世界三大危机多发地区之一。随着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韩国政府渴望摆脱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方面对美国的长期依赖。在国内,青瓦台积极发展军工行业,秘密研制核武器;对外积极开展朝韩对话,并于1972年促成朝韩双方发表联合公告,正式宣布独立、团结与和平统一的三原则。 ——摘编自梁志《中美缓和与美韩同盟 转型(1969—1972)》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与韩国存在分歧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韩同盟关系遭遇危机的时代背景。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1.(1)英国:与日本接近,加强“英日同盟”,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钳制美国。 美国:对日本作一定让步,其目的是要拆散威胁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英日同盟”。 (2)原因: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方面矛盾尖锐;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得到列强认可;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英日同盟’”“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拆散‘英日同盟’”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列强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响应程度、中国外交策略、中国人民的斗争等方面分析。 2.(1)背景:列强军备竞赛激烈;《五国条约》的签订;各国人民反战情绪的高涨;各国的财政困难;国联的协调。 (2)原因:《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延长《五国条约》的主张;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日本军国主义膨胀,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备竞赛、华盛顿会议成果、人民对战争的态度、财政状况、国联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国条约》的时限、日本对《五国条约》延期的态度、国际局势、日本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概括。 3.(1)变化:初期妥协自保;后期联合美英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2)初期:苏联与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与斗争激烈;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将祸水东引;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法西斯最初侵略的是北欧、西欧等。 后期: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联合美英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初期、后期两个阶段叙述斯大林对德政策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期态度的产生背景,从意识形态、西方绥靖政策、苏德关系、德国侵略方向等方面分析;后期态度的产生背景,从苏德关系的变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变化、苏联的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 4.(1)立场:与苏联签署《雅尔塔协定》,损害中国权益;在中苏交涉中拒绝支持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原子弹成功试爆后转而支持中国政府对苏斗争。 (2)原因:利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国民政府软弱;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利用中国国民政府遏制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美国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前后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变化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对苏联的需要、中国政府的外交态度、美国对中国的需要等方面分析。 5.(1)表现:是否撤走驻韩美军问题;对朝鲜的政策分歧;中美关系缓和引起韩国的疑虑;美韩互不信任。(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背景: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霸权地位衰落;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驻韩美军问题、对朝鲜的政策、中美关系、美韩彼此的信任度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韩国经济状况、美国霸权状况、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方面阐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