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浏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历史试题 注意: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形式:闭卷。本试题卷共6页,试题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和附加题三部分,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60分)‎ ‎1.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钱”姓在当代分布广泛,其中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B.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C.中国古代郡县制影响巨大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 ‎3.《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4.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 D.科举制度的影响 ‎5.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政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8.“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9.“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轮番而治 B. 人民主权 C. 小国寡民 D. 依法治国 ‎10.意大利法学家朱塞佩·格罗索在《罗马法史》中指出:“这个理论概念有时也被用来表述某些制度功能的普遍性,即使这些制度在罗马法中是独树一帜的……准确地讲,它针对的是那个在历史上适用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引文中“这个理论概念”指的 A.公民法 B.习惯法 C.罗马法 D.万民法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 A.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 B.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 C.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 D.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 ‎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拥有同等的权力 ‎13.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 ‎ A. 掀起瓜分狂潮 B. 要求扩大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 希望利益均沾 ‎14.“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文化 ‎15.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 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16.1900年,日本人植松良三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鸦片战争中的英军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17.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野心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但在该法中又明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 A.袁世凯被迫实行民主政治 B.袁世凯为其专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 C.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 D.启蒙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 ‎18.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 C.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19.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A.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B.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迅速发展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D.十月革命的影响 ‎20.1928年,中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推动改订新约运动,但实际效果甚微;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些变化是因为 A.中国社会针对外侮积极进行准备工作 B.政府积极提升综合国力摘掉弱国帽子 C.美英两国逐渐把中国视为亚洲的盟友 D.抗日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21.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22.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关于“第二个天安门”所指事件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为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基础 ‎23.史学界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其主要理由是 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 B.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它最早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D.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24.1917年4月,俄国革命家李可夫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据此判断,他会主张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C.有限度的支持临时政府 D.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5.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次修宪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表明民主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6.《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7.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成为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关键。这是因为该事件 A.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 C.有利于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 ‎28.一位外交官在1946年写道:“我们……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位外交官很可能来自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29.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 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B.美苏关系走向妥协 C.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30.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煤钢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位置上。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和英国的内阁都是当时两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时,相继设立四辅官与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至成祖“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宣宗时,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制诰二房主要服务于内阁所主持的有关政府所有机密文书的誊录、保管工作。“于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但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所有奏章除御笔亲批外,余皆由太监分批,以“批红”牵制“票拟”。司礼监和内阁地位平等、分工合作、相制相维,促使明代后期影响巨大的监阁体制框架的正式定型。‎ ‎——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材料二 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登上王位。执政之初,威廉曾一度停召内阁会议而依靠一两位近臣来处理国务。1690年初,威廉才首度公开承认“召开内阁会议的必要性”。l694年玛丽女王去世后,英国相继卷入欧洲大陆的多场战争。在此期间,威廉或者忙于荷兰国内事务,或者忙于欧洲大陆战争。在威廉离开英国期间,日常国务不可能一直长期积压。于是,在缺乏君主召集的情况下,内阁会议自行召开并就日常国务做出决断逐渐习以为常。1694年议会通过的《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定期召开后,其地位日益提高,议会参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在重大国务方面,由于君主及内阁的决策必须提交议会通过才得以施行,使得君主及其内阁再也不能忽视议会的力量,在内阁与议会间建立起关联成为必然,而这种关联的建立有赖于政党政治的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内阁制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气象。(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政治变革所折射出的社会发展趋势。(4分)‎ ‎32.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政治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作用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8分)‎ 三、附加题(答案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位置上。20分)‎ ‎33.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6分)‎ ‎(3)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历史(必修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A D A D B A D A A B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B C C C B C D A B A B C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评分时不要拘泥于文字表述,应酌情给分)‎ ‎31.(1)变化:宰相制度被废除后,内阁形成;(2分)内阁以“票拟”方式处理政务,权力扩大;(2分)司礼监承担部分“批红”权,与内阁相互牵制。(2分)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分)为宦官专权埋下祸根。(2分)‎ ‎(2)新气象:内阁日益成为法定组织,独立性增强;议会定期召开,议会地位日益提高;内阁与议会的关联度提升;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答出其中一点记2分,记分不超过6分)‎ ‎(3)趋势:中国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封建制度逐步衰落;(2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趋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2.(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分)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2)原因:(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政治)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五四运动;(2分)(思想)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2分)‎ ‎(3)理解:使中国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2分)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增强了实力和政治影响)。(2分)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2分)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2分)‎ 三、附加题(20分)‎ ‎33. (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分)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走人民民主道路;)(2分)经互会的成立;(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2分)西欧:美国的扶持(或杜鲁门主义);(固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等。(2分)‎ ‎(2)两极格局之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2分)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记2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4分)或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