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阳东广雅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考试时量: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命题人樊其兆,审核人 唐景雄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4.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 5. 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7.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8、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 A 、 “黑船事件” B、 戊辰战争 C 、“大政奉还” D、 尊王攘夷 9、明治维新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0、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背景是( ) A. 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 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 封建经济比较薄弱 D. 农民阶级全面支持改革 11、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 A “行宪法,开国会” B 改革土地制度 C “脱亚入欧”“文明开化” D 民族危机严重 12、“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商朝的外服制 B.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汉的郡县制 13、下列对于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B、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C、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14.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15.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成“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6.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 瓦解宗法体系 B.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7.《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进行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上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剥夺了节度命使的权力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18.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1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20、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第Ⅱ卷(材料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 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 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 韩非子 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 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 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 (3) 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 22.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 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B C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B D A D C 21、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轻罪重罚”和“焚烧诗书”。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答案 (1)赞扬。 (2)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 22、答案 (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省略号后的信息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