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历史
泉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2020.1 高二历史(必修III)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抄写在答题卡上。 1.《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以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周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这些主张 A.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 B.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 C.体现了强烈的迷信色彩 D.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为展示才能和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只要有诸侯国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 A.缺乏政治信仰和操守 B.树立了国家统一的理想 C.确立改善民生的目标 D.具有民族共同体的观念 3.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实施先后的争论。曹操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一变化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 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日趋倾向哲学化 D.礼法并施思想已经出现 4.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阐释都强调 A.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C.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5.朱嘉弟子陈宓曾任安溪知县,他在《安溪劝农诗·劝贫富相资》一诗中说:“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B.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 C.士大夫反对民间的借贷行为 D.官府强行干预民间财务纠纷 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反映了 A.思想界走向近代化 B.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 7.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藩镇割据开始出现 C.活字印刷较为发达 D.商品流通相对活跃 8.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变为“生药铺主管”。这种变化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9.图1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再现唐玄宗时期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这作品 A.表明唐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B.体现了文人画的创作特点 C.印证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D.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平等 10.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八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新剧种。该新剧种体现了 A.官方民间共同的影响 B.徽派艺术成为主流文化 C.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D.徽商对文艺的重金扶持 11.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 A.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 B.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 C.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 D.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 12.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B.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1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14.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15.毛泽东曾在1958年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投入到这些开发计划中。这主要说明了 A.“一五计划”实施的重要性 B.“两弹一星”研发的迫切性 C.“大跃进”影响的广泛性 D.“八字方针”贯彻的必要性 16.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见表1)。这说明 A.文艺作品反映时代风貌 B.新中国实行“双百方针” C.改革开放推动文艺繁荣 D.三毛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17.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18.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 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画家提香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希腊神话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的写意的绘画风格 19,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20.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中除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少数几个人之外,大多数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这说明 A.理性主义并没有被接受 B.教会势力仍然非常强大 C.启蒙运动缺乏统一领导 D.自由平等思想内涵广泛 21.据图2所示内容,可以推知 A.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并未突破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 22.1970年,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以其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而移居美国,成为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这说明 A.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 B.东西方文学的碰撞与冲突 C.苏美冷战在文化上的表现 D.苏联主流文学被西方认可 23.贝多芬:“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表现了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该作品 A.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B.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 C.开创了现代主义先河 D.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4.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说明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2分。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提出“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来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同和实施。但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选影响,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异同。(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结局,并说明推动韩非政治构想结局的原因。(9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 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和近现代中国的国家观念。(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西方的国家观念蕴含的共同价值。(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文艺重现生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提出了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从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随着世界学术的发展,中国人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勇于创新,频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不断将学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文化领城发展繁荣的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应读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 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生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时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蠕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现点。形式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摘自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一个事例。(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10分)(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泉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高二历史(必修Ⅲ)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A 2.D 3.D 4.B 5.B 6.C 7.D 8.C 9.C 10.A 11.D 12.C 13.A 14.B 15 .B 16.A 17.B 18.A 19.C 20.D 21.D 22.C 23.A 24.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 (1)同: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1分) 异:韩非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分) 亚里士多德主张建立民主政治。(2分) (2) 结局:韩非的政治构想在当时受到推崇(或成为秦朝的治国思想);且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2分)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没有得到认同和实施;他的构想对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产生影响。(2分) 原因:符合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适应结束战乱的需要,顺应实现国家统一的趋势。(5分,任答三点得5分) 26.(1)欧洲: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而治(或三权分立)、保障人权。(4分)中国:发展经济和科技;实现现代化;维护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等。(任答两点4分) (2)共同价值:保障民生;促进自由、民主;维护社会公平、平等;法治;推动国家现代化。(任答三点6分) 27.(1)蓬勃(繁荣)发展;涉及领域广;形式多样;流派纷呈;内容具有反思性;带有时代转折性。(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 (2)重新落实“双百方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推动了世界学术的交流发展,促进科学文化领域发展繁荣;广大科技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技文化生活的追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重视“三农”,服务“三农”);对我国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8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得8分) 28.(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任选一点得2分) (2)评分说明: 观点2分 评析6分(紧扣观点,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结论2分(结论重复材料观点不得分) 示例一: 观点:毛泽东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树立文化自信。 评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表达了中国应该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抗日时期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重。1940年,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国内的抗日形势日益复杂,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建设本民族的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作为本民族文化食粮的原料。毛泽东认为之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用西方的文化取代中国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不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只有互相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繁荣。 结论:应以开放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已的文化食粮的原料,倡导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推动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示例二: 观点:毛泽东认为吸收外国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评析:外国文化有精华之处,例如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法治等民主理念;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思想理念等;西方文化亦存在糟粕,例如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等。近代史上伴随西学东渐,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国近代化,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倾向,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的损失。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认为吸收外国文化应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全盘西化。这一思想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辩证的方法来对待外来文化,是有利于建设进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结论:应科学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要消化吸收,批判继承,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示例三: 观点:毛泽东反对形式主义学习外国文化,应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评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认为不能形式地吸收外来文化,应结合中国国情积极创新,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近代中国曾形式主义照搬外来文化,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例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照搬苏联城市中心暴动道路,造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思想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有利于创造出符合人民大众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思想,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 结论:学习外来文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将吸收外来文化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有利于建设大众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推动中国抗战的胜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