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作业)

课时2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  )‎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解析 题干材料中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的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选A项。‎ 答案 A ‎2.(2017·4月浙江选考,1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答案 D ‎3.(2018·河南郑州一中模拟)“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邮电运输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 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解析 观察题干图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国家投资总额的规划,从各行业投资额的比重,可知国家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4.(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次会议(  )‎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B.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析 根据材料得出该会议为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故选A。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1954年五四宪法的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项错误。‎ 答案 A ‎5.(2014·山东文综,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 yuè ‎ 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解答据图文中“光辉照耀”的信息,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仍然有影响,故选C项。从图片材料中“总路线”说明评价不是很客观,故A项错误;图片中反映不出“拨乱反正”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中反映不出实事求是的思想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9·山东枣庄模拟)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召开时间 会议类型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 根据材料“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其次是粮食问题……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结合所学,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8·山东济南模拟)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答案 B ‎8.(2018·湖北荆州质检)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  )‎ A.促进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 解析 据材料“1973年初……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有利于恢复被“文革”破坏的国民经济,故选D。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不符合题干时间,A项错误;当时中国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对外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错误。‎ 答案 D ‎9.(2019·山东临沂模拟)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 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 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是因为实行国家计划定价,采取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故选B。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这与大力发展民生无关,A项错误;材料中物价二十多年不变,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非市场经济,C项错误;联系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困难,粮食供应并不充足,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8·山东名校联考)‎ ‎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8·山东日照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  )‎ 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文人画由受到排斥到“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说明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故选B项。‎ 答案 B ‎12.(2018·湖北部分学校二月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新中国在外 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捷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光荣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詹金斯耳之战”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 六十年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英国工业化道路呈现出哪些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并对这一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 (1)主要因素: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海外贸易的扩大;对 殖民地的经营与掠夺,商业争霸战争的推动;民众对战争的欢迎;商业集团的支持。‎ 显著特点:资金主要来自于外部掠夺;市场扩展成为自发推动力;充满血腥与暴力。‎ ‎(2)独特之处:借鉴苏联模式并得到苏联资金、技术援助;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简要评价: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这一战略是必要的、正确的选择;计划经济体制能集中调配各种资源;实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快速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安全;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基础;缩小了内地与沿海的差距;其经验教训也成为此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宝贵财富。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一些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 ‎14.(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留学人数 费用来源 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前 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 约10 000余人 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 ‎49个国家和地区 约1 600‎ 余人 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 ‎103个国家和地区 约300多万人 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 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解析 解答首先根据材料可从目的地的方向变化(由建国初主要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众多国家)、目的地数量的增长、留学人数的变化(从建国初到“文革”由多到少、再从“文革”时期由少到多)、出国留学生费用来源的变化等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提取信息,然后结合当时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状况分析原因。‎ 答案 示例 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归纳特点:留学目的地由少到多;建国初期留学目的地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以自费留学为主。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