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水平测试(10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 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追根测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做法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2.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滑,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报招书事议执行 3.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最为符合这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都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5.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道光帝视之为“一劳水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该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右图所示为两江总督刘坤一奏疏的部分内容。这份奏疏主要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 ‎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侵华和火烧圆明园  ‎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8.《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这次“革命”是 (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 (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0.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 C.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人农村  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1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河北西柏 ‎12.有一歌唱道:“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欢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这支军队应是 ( )‎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13.1947 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 )‎ ‎ 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 ‎1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最大影响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5.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其中顺应帝国庞大疆域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自然法 D.公民法 ‎16.“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7.“.....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这主要反映了美国1787 年宪法的( ) ‎ ‎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自由原则 ‎18.法国1875 年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意义在于 ( )‎ ‎ A.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B.防止家族势力过大拉拢选票 ‎ C.总统可选举产生 D.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共和制度 ‎19.《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 D.建立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 ‎20.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B.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1.“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竞惨遭抄家和人身迫害,这突出表明( )‎ ‎ A.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 B.阶级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C.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2.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 ‎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23."另起妒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 ‎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 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24.二战后,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华约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25 .1956年7月,铁托、纳赛尔、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加人军事集团。这 ( )‎ A.反映了不结盟的原则 B.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形成 C.表明三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表明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 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2分)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2分)‎ (2) 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2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2分)‎ 三.简答题(17分)‎ ‎27.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1)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3)中美关系缓和时期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4)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 ‎(5)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 四.合作探究(17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4分)其成功体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1) 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2分)‎ (2) 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3) 台湾曾两次被占领、两次回归请列举一组史实(2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50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29.西周晚期,鲁公与两个儿子一起去朝拜周王。周王觉得少子戏年幼可爱,就让鲁公废长子括而立戏为太子。鲁公十分郁闷,但也只能照办,最终戏继位。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有损王室威信 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 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 ‎30.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 ‎ 类别 ‎ 天子的王城 ‎ 诸侯的国都 ‎ 卿大夫的都城 ‎ 城墙高度 ‎ 九雉(雉为一尺) ‎ 七雉 ‎ 五雉 ‎ 南北向道路宽度 ‎ 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 ‎ 宽七轨 ‎ 宽五轨 ‎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3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  )‎ A.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 B.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 C.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 D.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 ‎32.《孟子·离娄上》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33.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其字体全是工整的隶书.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  )‎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 B.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 C.官方意识形态发生突变 D.儒家分化出不同流派 二、材料阅读 ‎34.(21分)阅读材料,挖掘古人政治智慧,反思中国近代化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 ‎(1)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2分) 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6分)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 的主张?(4分) ‎ ‎(2)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 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1分) ‎ ‎(3)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4分)‎ ‎3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但放逐投票会议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为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6000,此次投票即宣告无效;如果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史称“刺史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 材料三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 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与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异同。(8分) ‎ ‎(2)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并说明与汉朝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 (一点即可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