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是指最高统治集团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信息,故D项错误。 2.《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据此可知西周实行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立七十一国”中的国是指诸侯国,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A正确;宗法制指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材料没有提及,B错误;礼乐制是配合分封制实施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王位世袭制是指血缘世袭的制度,D错误。 3.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齐国任国君,你 A. 可以不去朝觐周王 B. 可以在齐国征派赋役 C. 不用随从周王去打仗 D. 不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 【答案】B 【解析】 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但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定期向天子缴纳赋税,故B正确,其他选项均可以拥有,排除。 4.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 宗教信仰 B. 财产制度 C. 血缘关系 D. 政治态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而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政治态度则与材料信息的要求不相符。故C正确。 5. 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A. 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B. 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C.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D. 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西周如此分封与布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C项正确;B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A项述说的是表面现象;鲁、齐是同姓王诸侯,D项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但没有题干的所强调的,排除D项。所以答案选C。 6.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本身指的就是宗法制度,“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则是宗法制度典型的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既不能反映宗法制也不能反映其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说不分内外的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和宗法制度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相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这实际上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7.下图是古代皇帝的诏书,皇帝“诏书”制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夏启 B. 秦始皇 C. 商纣王 D. 周武王 【答案】B 【解析】夏朝称最高皇帝统治者为国王,而题干中“皇帝诏书”不符,故A项错误。秦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个皇帝,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汉高祖、汉武帝与题干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不符,故CD两项错误。 8.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外,还得对中央官员进行暗访、调查,看其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那么,这位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材料“对中央官员进行暗访、调查,看其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体现出监察的功能,B正确;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事,A错误;太尉负责军事,秦始皇从来没设置过,C错误;郡守属于地方一级行政长官,不对中央官员进行暗访、调查,D错误。 9.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皆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A项,世袭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为先秦时期主要的官员产生方式,排除。B项,考试选拔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隋唐时产生,故排除。C项,地方推荐为汉代察举制度内容,排除。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不再是世卿世禄制,因为秦朝的官吏是由皇帝任命的,故②错误;而皇权的确是至高无上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受命于中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①③④又均是正确;所以答案选A。 11.“幽州”是古代地名,右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这是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秦代没有州,故A项错误;唐代和宋代没有“国”,故CD错误。 12. 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 分割宰相职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改革科举制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漫画体现了北宋一方面集中兵权,另一方面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严重削弱了地方的财权和军权,从而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故选C,其它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 13.下列制度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元朝行省制度下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禅让制出现在夏朝以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B项,世袭制下贵族世袭,垄断政权,不能做到选贤任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不利,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国实力壮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排除。 1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再具体事务交由六部执行。故材料中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15.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 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 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共同的策略,例如,唐朝的是三省六部制就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16.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的“贫穷子弟”“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可以看出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家族和个人的荣耀。故答案为D项。A项,分封制是政治管理制度不是选官制度,且主要是在西周时期,与科举制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世袭制是先秦的选官制度,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与题干无关,排除。 17.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 皇权逐淅削弱 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C. 相权逐渐加强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AC项错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B项错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尖锐。 18.史书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书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 参与机务,批答章书 B. 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 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 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再者结合所学知识,内阁在明朝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选C。A中的“批答章疏”属于皇帝,B错在参与决策,D中的主管文教不符合内阁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19.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A. 由来 B. 职能 C. 特点 D. 性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军事机密办公室”与军机处最初是处理西北军务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军机处职能是长传下达,跪受笔录,故B项错误;军机处特点是“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和决策封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办事机构,故D项错误。 20.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明朝的内阁距皇帝寝宫有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50米”信息可知,这说明军机处受到皇帝的控制更强,从而在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是表面上的理解,不是本质;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将传统时代政治体制的弊端归根于君主专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君主专制存在两千余年的条件是复杂的和特定的,材料主要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条件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根深蒂固,只是在强调其存在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D项。 2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其不通过极端手段已经无法维系其统治,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丧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为B项。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极端,排除;C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经济基础不适应上层建筑,导致矛盾尖锐,不得不通过极端手段维系统治,而不是相适应,排除;D项,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3.雅典民主具有“人民主权”的特点,其最高权力机构是 A. 五百人议事会 B. 公民大会 C. 公民陪审法庭 D. 其他行政军事机关 【答案】B 【解析】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五百人议事会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民众法庭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B正确。 24.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 ④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 ②③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B项正确 25.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人经常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这反映了古代雅典的 A. 中央集权 B. 自由主义 C. 君主专制 D. 民主精神 【答案】D 【解析】“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故选D项;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6.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A. 司法权被梭伦操纵 B. 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C. 德才之人遭到排斥 D. 陪审法庭垄断行政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即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司法权被梭伦操纵,故A排除。德才之人遭到排斥,属于民主制度的弊端之一,故C排除。陪审法庭只有司法权,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弊端 27. 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A. 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 B. 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 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 D. 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指的是罗马成文法限制了罗马贵族肆意解释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正确的是B项,CDA项错误。 28. 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 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内适用 B. 用来管理所有罗马帝国公民 C. 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 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的发展经历过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其重要原因是帝国统治疆域的扩大,万民法适用范围扩大到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说法不够准确, C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 29.《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B. 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C.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 D. 罗马法蔑视人权 【答案】C 【解析】行窃侵犯了私有财产,罗马法认为当场杀死行窃之人为合法,体现出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罗马法对道德的强调,排除A;轻罪重罚是秦律的特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材料中无法看出罗马法对人权的蔑视,排除D。 30.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 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 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 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D. 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答案】C 【解析】罗马法中确立的材料中这些原则,为现代社会法律制度所借鉴,故C正确;从材料中“自由人”可以判断A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具有阶级性,故B错误;罗马法中确立的原则体现了公平公正,“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说法不正确,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如下简表) 时期 秦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东汉) 道 路 布政使司(省) 省 统县政区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Ⅰ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周、秦地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 (2)请完成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原因: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促进中央集权制形成。 (2)省或行省。意义: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制度”,关于周、秦地方政治制度,可根据材料一回答,显然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原因”,关于秦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就是要求回答郡县制的意义,在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2)第一小问,关于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可根据所学知识问答,元代在地方上实行的是行省制度。第二小问“历史意义”,就是行省制度的意义,主要从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方面回答。 (3)关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可根据三则材料总结得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结合所学知识,还有一点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结起来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次公共演说中,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对民主政体的这种本质特征做了经典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当执政官退任之后,便成为被统治者,形成轮番而治的局面。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据《走进古希腊文明》整理 材料三: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四:(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机构的公职。“任何人”在这里指的是哪种人?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因。 【答案】(1)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轮番而治。 (2)“荣耀的公职”:公民大会成员、四百人议事会成员或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民众法庭审判员。 哪种人:指雅典公民。 (3)影响:积极: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局限: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少数人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4)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要求民主和自由。 政治:众多城邦,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 【解析】(1)根据材料“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得出:人民主权;根据材料“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得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材料“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得出:轮番而治。 (2)第一小问“荣耀的公职”,紧扣材料“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注意把握到以下机构的公职:公民大会成员、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民众法庭审判员。第二小问“哪种人”,根据所学可知,雅典享有民主的“任何人”仅是雅典公民。 (3)影响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使雅典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消极影响,根据材料“(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可知,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本问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积极、消极),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4)根据设问要求“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回顾教材知识可知,经济:雅典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使雅典直接民主成为可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