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而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2、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3、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酰(丑),遥(迁)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蛮、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激化了社会矛盾 ‎4、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簿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军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 A.中书省、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B.中枢部门根据处理政务的程序设立 C.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明确且各有侧重 D.三司、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5、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6、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 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 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 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 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 ‎7、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 A.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C.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8、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柏拉图意在表明(  )‎ A.雅典民主追求人人平等 B.雅典民主存在明显缺陷 C.雅典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D.雅典民主导致了社会动荡 ‎9、“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阉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据此材料分析当时雅典的(  )‎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C.雅典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民主政治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0、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材料表明(  )‎ A.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 B.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 C.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11、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即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 A.19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12、1783—1784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  )‎ 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B.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 C.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D.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 ‎13、201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美国枪支暴力犯罪顽疾并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但持枪权在美国向来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B.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强制推行其控枪令 C.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其控枪令,参议院可以对其进行弹劾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1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宪法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B.共和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C.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与妥协产物 D.民主共和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15、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帝国元首任期终身”;“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由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  )‎ A.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B.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 D.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16、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 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 ‎17、《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段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真正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B.太平天国的既定政策发生了变化 C.《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阶级矛盾激化 D.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 ‎18、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呼吸伸缩差(cm)‎ 肺气容量(mL)‎ 握力(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89.5‎ ‎10.24‎ ‎3129‎ ‎31‎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19、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战争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中国的腐朽落后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C.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20、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的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21、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22、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23、毛泽东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根据地(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C.实行务实土地政策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24、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25、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 A.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题(共50分,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结合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阐述材料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武昌首义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出来的是把两个近百年传统,一个是革命的传统,一个是改良的传统,通过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把它推进,在《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这两个宪法性文件当中完成了中华民国的构建。这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所谓现代中国构建的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当然我不是说这个阶段就是完全美好的阶段,就是这个共和国构建了优良的国体了,但是我们刚开始相比法国的大革命,英国的革命来说,中国的辛亥革命前前后后这一段时间,综合变革,多种力量的平衡、妥协、斗争所形成的中华民国的构建,某种意义上并不逊色,所以我才把它视作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摘编自高全喜《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1) 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其中,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此,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12分)‎ (1)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把辛亥革命视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6分)‎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C C C A B A D C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B C D B D C B D D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 分)‎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分)‎ ‎(2)宋: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 明: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 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4分)‎ ‎27.12分 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 示例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 示例二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和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示例三 法国1875宪法的制定 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任举两个国家例子即可)‎ ‎28.‎ ‎(1)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4分)‎ 观点一: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8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观点二: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8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任选其中一种观点论证即可)‎ ‎(2)英国通过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随后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避免了流血冲突,通过和平方式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