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学案
【知识背一背】 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财富的需求日益增多(根本原因) ②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传统商业要道(直接原因) ③社会根源:西方对黄金的渴求;《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动机) ④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的热情。(精神动力) 2、条件:统治者(王室)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二、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方向 开辟的新航路 意义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向东 抵达非洲西南的好望角 为达.伽马直航印度奠基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 1492 哥伦布 西班牙 向西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 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证明地球是圆的 三、影响 (1)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早期殖民扩张 一、荷兰的殖民扩张——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16—18世纪) (1)条件:(了解)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③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④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2)表现: ①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 ②抡占殖民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在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 (3)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二、法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1.17世纪中期法国迅速崛起,在北美、非洲、印度和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 2.1763年,在“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丧失了北美殖民地。 3.参与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三、英国的崛起——18世纪殖民霸主 (1)条件:(了解)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 ②利用新航路开辟后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③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④通过圈地运动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推动城市的复兴和贸易的发展。 ⑤大规模的殖民掠夺。 (2)表现: ①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②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诸如,英属东印度公司) ③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④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印度的殖民地。 (3)结果: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四、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1、方式: (1)野蛮的掠夺,如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10亿英镑的财富。 (2)屠戮,如屠杀印第安人 (3)贩卖黑人奴隶,如英国是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4)不平等贸易,如葡萄牙用镜子、玻璃等廉价商品换取土著人的宝石,珍珠等。 2、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1)对欧洲: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整个世界: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加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流和融合,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 “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政治保障。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经验。 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二、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1)纺织业: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的:①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2)动力: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发明联动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 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③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2)社会关系: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社会生活上:促进了新兴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4)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5)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世界市场的推动上:推动世界工业化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3、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国际货币出现。 4、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1、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发源地: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的发明和应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②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 3、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4、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5、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社会关系方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3、国际关系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4、世界市场推动方面: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技能+方法】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工业革命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③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③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运动兴起。 ④社会生活: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迁。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④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过程 ①开始形成(16世纪一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以及随之的“殖民扩张”等,使西欧与世界各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得到拓展。 ②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一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最终形成(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2)方式: ①殖民扩张与掠夺 (最主要方式)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 ③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 ④武力威逼 (3)影响: ①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对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③对亚非拉:一方面,由于控制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命脉,给当地带去了灾难和痛苦;另一方面,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基础练+测】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北美洲即可知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正确。ACD描述的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内容。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名师点睛】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根据这点,和题目的英文对比,然后指南针的运用有利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活动的进行,即可知,新航路开辟最符合题意。 2.(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考点定位】新航路开辟、张敏扩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工业革命的发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3.(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A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四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学习和解题方法。 4.(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33)表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D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5.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B.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C.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18届高三一模检测历史试题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应对挑战获得发展,甲午战争以后,面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体现了这一特点,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由于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地位,为此,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挑战,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但并没有促使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最后衰落下去,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6.下表反映了意大利威尼斯不同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黎巴嫩贝鲁特 1496~1498年 1060~1200吨 270~420吨 1501~1506年 335吨 45吨 A. 威尼斯商贸地位的衰落 B. 地中海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 D. 葡萄牙垄断贸易的形成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C 7.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 盛行黑奴贸易 B. 广泛传播基督教 C. 殖民扩张掠夺 D. 出现新型交通工具 【来源】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查历史 【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重要阶段。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市场、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其中原料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向下”指的是挖煤,提供了原料;“向外”是拓展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故C项正确;黑奴贸易的盛行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广泛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故B项错误;出现新型交通工具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故D项错误。 8. 马克思说,“现在,工业上的霸权带来商业上的霸权。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所以殖民制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霸权与商业霸权促进了欧洲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 殖民扩张促进荷兰一度掌控全球商业霸权 C. 早期殖民扩张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D. 在工业霸权时代英国曾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模拟演练(七)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不是殖民扩张导致的,故C 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的说法。排除。 【点睛】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通过野蛮掠夺、贩卖黑奴、种族屠杀、欺诈性贸易等活动,给被占领地区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虽然客观上改变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方式,但掩盖不了殖民扩张的本质。 9.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 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 对人类贪欲的遏制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18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19世纪中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0. 据记载,1910年德国5000人以上城镇的人口数目从1871年的970多万人增加到近3170万人,增幅达225%以上,而同期德国总人口的增长仅为58%.这说明德国 A. 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B. 工业化促进了人口流动 C. 社会劳动力过剩形势日益严峻 D. 城市化发展已基本完成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10年德国5000人以上城镇的人口数目从1871年的970多万人增加到近3170万人,增幅达225%以上”,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传统重商主义影响下,英国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获得了市场垄断权。但是随着商人和新贵族势力日益强大,他们通过议会和王室进行了长期争权夺利的斗争。1624年,英国下议院颁布了《专利法令》,准许发明者有一定年限的专利权,保障其创新收益。1642年颁布了废除王室垄断权的《垄断法》。1679年议会通过《人身保护法》,给私人的生命财产以法律上的保护。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明确限制了国王的征税特权。它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或供其使用而征税,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下议院还制定了无数的关于商品交易、合同、证券交易的法案,以及建立了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等。到17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日益减少,政策逐步转向自由放任,最后限定为建立市场竞争规则,保护合法竞争、平等竞争。这样一系列的经济立法和对政府行为的界定,为英国经济腾飞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明清两代盐、铁、酒、茶、铜、铅等重要贸易和手工业,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凡私贩茶者,与私盐同罪”。对工商业课以重税,如明朝“矿税之祸”,矿监遍布通衢大邑,对民营矿冶、织造、制瓷等征收苛繁捐税,搞得民不聊生。明朝推行“铺行”制度,强买强卖,“有司买办物料价,十不偿一,无异空取。清政府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一百张,对民间开矿,常常予以封禁。洪武初年,政府下令“片板不准下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编自袁明《明朝抑商政策述论》 材料三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说“欧美商律最为详明,其国家又多方护持,是以商务日兴。中国素轻商贾,不讲商律,于是市井之徒苟图私利,彼此相欺,巧者亏逃,拙者受累,以故视集股为畏途,遂不能与洋商争衡……必中国定有商律,则华商有恃无恐,贩运之大公司可成,制造之大工厂可设……华商情形较熟,工价较低,费用较省。十年以后,华商即可自立,口口乎(马奔状)并可与洋商相角矣”。 ——摘编自王燕凌《清末民初经济立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的英国与中国在政府行为、经济政策上有哪些差异?并分别说明这些差异对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刘坤一、张之洞撰写《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1)差异:对商人政策:英国保护商人利益;中国损害商人利益(或英国是重商主义;中国是重农抑商)。海外贸易: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力:英国受到议会和法律限制;中国不受制约。 影响: 英国:促进英国民主和法治的完善;保护了工商业者的利益,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损害了工商业者利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原因: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②清末新政的展开;③西方近代经济立法思想的传入;④传统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⑤为了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茶叶、陶瓷、漆器、金银器皿、铁金属器和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包括中国内地对西方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皮毛和棉花、蔗糖等生产技术的需求。就中国来说,丝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正是因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在域外通商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其既能满足统治阶级特殊的消费性需要,还能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封建国家对奢侈品贸易的态度及采取的政策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兴衰存亡,这也是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之一。 ——于倩《古丝绸之路贸易规律探析》 材料二 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橄榄,葡萄等水果带到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经济关系。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杨和平《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研究二题》 材料三 在17世纪中叶,利物浦的人口不到4000,一年上交的船税只有可怜的12英镑。1709年,利物浦的第一艘运奴船从非洲向美洲的巴巴罗斯种植园运送了200多名奴隶,获利4000多英镑。此后,利物浦逐渐成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大的贩奴港口。它的城市人口在70年间翻了7倍,18世纪末上缴的船税达到了60多万英镑。根据英国史学家的统计,在1795年,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占到了英国奴隶贸易的62.5%,占到了欧洲贩奴贸易总额的40%,按照英国人自己的说法,利物浦这座城市“没有一块砖不渗透着奴隶的鲜血”。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答案】(1)特点:古丝路贸易与中国商品生产同步发展,与消费需求扩大同步发展。国家对贸易的态度和政策直接影响古丝路贸易的兴衰。 (2)同:都加强了沿路地区和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促进了沿途多种文明的交流。 异:前者更多体现经济文化交流,后者伴随着殖民扩张;前者的商品多为奢侈品,后者的商品多为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商品;前者属于地区性市场,后者属于世界市场。 (3)影响: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解析】(1)由材料“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茶叶、陶瓷、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还带来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在幼年时期,通过一些慈善学校、主日学校等学习基本的读写算,同时此类学校还类学校还注重培养勤劳虔诚的习惯。1811年托马斯·查尔斯设立了成人学校,随后读书会、图书馆、阅览室等相继建立。19世纪初兴起了技工讲习所运动,成为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源泉。在工厂制下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主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 ——摘编自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 材料二: 恩格斯在谈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文化素质时说“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教育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人教育对英用社会发展的影响。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 【答案】(1)教育内容丰富(或答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教育覆盖面广(或答幼年学校、成人学校各年龄段全覆盖);教育顺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工人阶级自身要求学习与政府强制相结合;有法律保障。 (2)政治: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使英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 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化:崇尚科学技术知识,提倡创新,促进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社会:工人阶级将教育看作是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工具,有利于社会稳定。 阶级:启发工人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形成,关注自身权利,改善自身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旧有的社会结构。 教育:推动后来国民教育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