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巩固卷文综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巩固卷文综试题

河南省 2019~2020 学年高三 6 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邹鲁儒学提倡“从周”“尊周”,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以子夏、荀子为代表的三晋儒家 具有“重法’’的思想倾向;《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有秦文化的特色;《公羊传》具有齐 文化通权达变的特点。由此可见 A.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B.先秦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C.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地创新 D.齐鲁文化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25.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汉武帝进行了其生前的最后一次币制改革。《史记·平准书》 载其事日:“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上林三官铸。”据此可知,汉武帝这一改革 A.已成为历代币制改革的蓝本 B.体现了国家统一与中央政府的强大 C.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结束西汉政府长期的通货膨胀局面 26. 上表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相关表现。由此推知,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C.平等与效率的历史转换 D.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变革 27.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 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由此可见,王阳明学说 A.已包含有“经世致用’’思想 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 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 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 28.中国最早有机器缫丝的广东南海,原是传统缫丝业极为发达的一个地区。中国最早的一 家机器轧花厂开办于宁波,是由旧式轧花厂转变而成的。很多采矿工厂也是在“旧瓶之内装 上新酒”。由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表现出鲜明的内源性特征 B.立基于传统经济的技术升级 C.瓦解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D.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壮大 2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表示,他虽赞同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但并不认可“杨朱和尼 采的主张’’,因为实行他们的极端利己主义,“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就无法存在,主张把 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青年毛泽东亦认为,“人类固以利己性为主,然非有此而 已,又有推以利人之性”。这反映出,陈独秀和毛泽东两人都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全面而深刻 B.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苏俄式道路 C.强调了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D.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构与实现 30.下表为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农村各阶层土地拥有情况表。 据此可知,该地当时 A.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租佃关系 B.顺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实施了优先保障中农的政策 D.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发生变革 31.有民主人士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这个纲领综合了革命的历史 经验,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拟定出来。这表 明当时中国的政权建设 A.应着力健全权力机关 B.有赖于坚持共产党领导 C.必须调动各民主力量 D.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 32.雅典公民认为,从事农业劳动相对体面些,但对于手工业劳动,公民是不屑参加的,因 为“奴隶充斥其中”,当然建筑、雕刻等技巧性、休闲性手工劳动除外。这从侧面反映了古 代雅典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C.对奴隶劳动的认可 D.对公民身份的尊崇 33. 14 世纪以来,意大利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与过去,并开始表现出对古代地 中海世界文化的强烈兴趣,并且诱发了他们调和古代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的努力,以及重 新看待“人”的观点。材料可用来说明 A.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古希腊罗马文化得以复兴 C.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 D.以理性打破基督教的束缚 34. 19 世纪初,一位名叫克洛克的议员调查后指出,下院 489 名英格兰议员中,至少有 279 名是通过非正当手段当选的,他们在议会活动中极力捍卫土地贵族、大商人和金融资本家的 利益。这说明当时的英国选举制度 A.达成了新旧势力的妥协 B.适应了工业社会的要求 C.反映了议会改革的成果 D.亟待适时改革的必要性 35.二战期间,戴高乐曾幻想建立包括整个欧洲的大联盟,他声称:“只有通过斯拉夫、日耳 曼、高卢和拉丁各民族之间的协作,才能恢复欧洲的安宁与和平。……欧洲的统一可以通过 各国人民的协作得到实现。”但后来他却转向了建立西欧集团,这个西欧集团的“动脉可能 是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和莱茵河”。戴高乐主张的转变 A.推动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B.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遇挫折 C.原因在于美国霸权地位逐渐衰落 D.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不可分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元政府在蒙古地区 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梅海等地屯田 6万多亩。元政府还在云南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任巡行劝农使时,“教民 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向当地人介绍内地的养蚕植桑经验。 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 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 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 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 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 额。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 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用联邦制来解决我周民族问题的主张:蒙古、 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 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 946 年 4 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 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 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 民族区域自治不再仅仅是一种政策主张或建议,在事实上成为一种制度和实践。与对联邦制 构想的放弃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相对应,“民族自决权”也随之淡出党的主张。 ——摘编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政府和清政府对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差异。(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问题的认识。(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传统的国际秩序的本质是将建立在西方这一“地方性”的政治经验和价值判断等推广至全球, 构筑由单一霸主国家主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随着西方在全球 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 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中 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提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中国方案”也就具有了时代必要性。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 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 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治理模式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史料 王猛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地方官长分科荐举名 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朝廷;朝廷对被荐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 职;凡所荐人才名实相符者,则荐举人受赏,否则受罚;几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官吏,必须 “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否则统统罢官为民。荐举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准的规定,有效地 提高了各级官吏素质,才尽其用,官称其职,赏罚分明,吏治大变。他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 级学校,广修学宫,命朝廷大臣子孙一律入国学读经。既可以造就人才充实政权,又强迫氏 族贵族的子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 ——摘编自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乱世贤相——王猛》 (1)根据材料,概括王猛改革的主要举措。(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猛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二战后,“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但是,数百年来形成的英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大 国地位这一传统观念却不会因为大英帝国的衰落而自行消失。英国是个庞大的帝国,它以帝 国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石,一切对外政策都是以帝国为出发点的。1948 年 10 月 9 日,丘吉尔 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外交战略思想。他认为,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至 关重要的三环:第一环是指英联邦和英帝国属下的全部领域,第二环是指英国、美国、加拿 大等一切讲英语国家的联合,第三环是指联合起来的欧洲。通观全球,只有英国在三个环上 都占有位置,而且处在三个环的交叉之处,因此,英国仍将发挥举足轻重的国际作用,仍然 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丘吉尔的这个判断后来在很长时间里指导英国的外交政策,被人们称 为“三环外交’’。 ——摘编自马守信《丘吉尔的“三环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三环外交”战略产生的背景及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三环外交”战略的特点和实际效果。(7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 年 11 月 24 日)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 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表了 多种形式的作品,如读书笔记、旧体诗、白话散文等。1922 年赴美留学,留学期间对新诗 创作始终不弃。1925 年归国,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大学任职。1926-1928 年,与徐志摩等共同编辑《新月》等刊物,发表诗歌、评论,在学术上做出很大贡献。1927 年春,一度参加北伐军宣传工作。…--1943 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口向和领导 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的活动中。1944 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 师益友。 ——摘编自刘美惠《闻一多传》 (1)根据材料,概括闻一多的文化和政治贡献。(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闻一多进行简要评价。(5 分) 参考答案 24.A 考查先秦儒学。根据题干中的“邹鲁儒学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三晋儒家具有“重 法”的思想倾向……《吕氏春秋》有秦文化的特色……《公羊传》具有齐文化通权达变的特 点”等信息可知,先秦儒学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故 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发 展,不能得出“百家争鸣”这一结论,故排除 B 项;材料只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概括,没有涉 及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牵涉齐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故 排除 D项。 25.B 考查汉朝的政治和经济。西汉初年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软弱,以致无法统一货币 制度。而汉武帝经过多年的经营,不断削弱诸侯势力,又取得对豪富的压倒性的胜利,中央 政府变得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使政令贯彻到全国各地,才有可能实现货币制度的统一。从材 料可以看出,汉武帝最后一次货币改革禁行郡国铸五铢钱,从而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斩断了 诸侯王国的主要财源,这体现了国家的统一与中央政府的强大,故选 B 项。A 项夸大了史实; C、D 两项不符合史实。 26.D 考查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指唐宋时期。制度变迁总 是受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影响和推动实现的。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引发原有 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故正确答案为 D 项。A、C 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 排除;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7.A 考查王阳明心学。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心学家的王阳明虽反对一味追 求个人私利和欲望的庸俗功利之学,但却重视人们客观物质利益的满足,并将其与“致良知” 联系起来。结合材料“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务求公私两便”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反映了 王阳明心学与社会实际、人情世故相结合的一面,亦是其经世致用思想的表现,故 A 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28.B 考查中国近代经济。材料呈现了中国传统缫丝业、轧花业、采矿业采用西方大机器后, 转化为近代民族工业企业,故 B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的核心特征是大机器生产,源白西方, 故 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面对内外机器工业的压力,传统工业遭受严重 削弱,故 D项错误。 29.D考查近代思想。结合材料中的“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人类固以 利己性为主”“有推以利人之性”等信息可知,陈独秀和毛泽东都主张改造社会的基础是以 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基础,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构与实现,故 D 项正确。“对传统文化的认 识”“中国革命应该走苏俄式道路”“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均与材料主题不符,故 A、B、 C三项错误。 30.D 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从表格中“人均土地”这一栏来看,中农最多,贫雇农 次之,富农再次之,地主最少,再结合人均产量看,地主人均产量最少,可知地主受到了打 压,处于劣势,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联系所学可知,当时不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材料反 映的现象应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的结果,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要求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优先保障贫雇农的利益,这说明解放战争时期乡村社会政治结构 发生了变革,故 D 项正确。A 项的“调整”和 B 项的“民族革命”都不符合解放战争时期的 时代特征,故排除;表格中,中农人均土地占有量最高,但是人均产量并不是最高的,说明 其生产积极性并不高,故 C 项错误。 31.B 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政治。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法制 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 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制定的,法治中国建 设的起步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本身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但是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32.D 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体制下的公民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其公民 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和价值,故 D项正确。雅典属于工商业发达的海洋文明,实行的是重商 主义政策,排除 A 项;“利益高于一切”虽然是城邦的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 “对奴隶劳动的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 项。 33.C 考查文艺复兴。由材料“14 世纪以来”“对古代地中海世界文化的强烈兴趣”“调和古 代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思想”“重新看待‘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知识分子的努力指的 是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 C项正确。人类 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与古希腊智者运动有关,故 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 马的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 B 项错误;D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故错误。 34.D 考查近代英国民主政治。从材料可以看出,19 世纪初的英国,“下院 489 名英格兰议员 中,至少有 279 名是通过非正当手段当选的,他们在议会活动中极力捍卫土地贵族、大商人 和金融资本家的利益”,说明英国的选举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与工业化时代不适应,故选 D 项。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5.D 考查二战以后的世界政治。由题干材料可知,二战期间戴高乐主张整个欧洲的大联盟, 后转向联合西欧,联系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可知,这与冷战局面逐渐形成,东欧许多国家 被纳入到社会主义阵营,整个欧洲的大联盟丧失了制度基础,故 D 项正确。欧洲原子能共同 体的建立不是戴高乐主张转变的结果,故 A项错误;二战期间欧洲一体化进程尚未启动,故 B项错误;西欧开始联合时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未衰落,故 C 项错误。 41.(1)差异:元政府:设置行省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组织各族民众屯田开荒,发展农耕; 传播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重视西南地区开发。(6 分,任答三点即可)清政府:中央 政府统一规划、系统开发;措施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注重基础设施 建设;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自主性,培养其文化素养。(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一定的国家认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 实需求;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 管理提供了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制度,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8 分) (3)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从国 情出发,实事求是,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5分,言之有理即可) 42.[示例] 论题:代表新兴全球治理模式的“中国方案”的提出是时代必然。(3 分) 阐述:在全球权力结构中,西方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传统的全球治理模式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体现了单 一霸主性,存在许多弊端。“中国方案”不是挑战传统模式,而是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 进”,不断促使全球治理模式更公正、更合理和更完善;“中国方案”倡导全球价值观和共商 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抛弃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6分) 结论:“中国方案”的全球治理模式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符合时代要求。(3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举措:整顿吏治,创立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强 迫氏族贵族子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6分) (2)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前秦官僚的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 了民族团结和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9分) 46.(1)背景:二战结束,英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英国保有广阔的殖民地;英国是联合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五大国之一;英美逐渐形成特殊关系;二战后,欧洲联合自强的需要。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目的:借助外力恢复英国的国际地位。(2分) (2)特点:以英帝国为基石;以英美特殊关系支持;相对忽视欧洲其他国家利益等。(5 分, 任答两点即可)实际效果:实际效果不大。(2 分) 47.(1)贡献:文化上,创作白话散文、坚持新诗写作,为推进白话文运动做出贡献;在多 所大学任职,对教育做出贡献;编辑刊物,发表文章,做出学术贡献。政治上,参加北伐军 宣传;抗战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支持抗战;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 治。(10 分) (2)评价:站在时代潮流前沿,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救亡意识;在革 命实践中,思想不断进步,是民主革命的斗士;关心青年成长,是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5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