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1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1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

课练1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小题狂练⑲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2019·漳州调研]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D 解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料,一些地区“改禾种花”,但这仅是局限于一部分地区,中国农业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这些地区种棉只是满足世界市场需要,不可能使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这个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并未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农民改种棉花供出口需要,不再是自给自足,所以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D项正确。‎ ‎2.[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 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 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 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 答案:D 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并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创立织布局是在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顽固性使得洋布开始滞销,故D项正确。‎ ‎3.下图为《1844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  )‎ A.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 B.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C.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D.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1844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远远高于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到1856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于广州,说明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故B项正确。‎ ‎4.[2019·山东德州模拟]下表为近代山东乡村经济的调查记录。据此推断,当地(  )‎ 莱州草帽辫业 ‎“在纽约市场上很受欢迎”‎ 潍县猪鬃业 ‎“供欧美日本各洋行购买……每年出口总值在百万元以上”‎ 烟台花边业 ‎“产品全供出口”、“每人每年可得收益300元”‎ 招远粉丝业 ‎“现为重要的出口货”“农村生活程度及经济情形极为景气”‎ A.手工业逐步近代化 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农业生产收益下降 D.农村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市场 答案:D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上述行业是否采用近代化机器生产,故A项错误;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与农业生产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草帽辫业、猪鬃业、花边业、粉丝业,出口受到国外的欢迎,对外贸易量扩大,说明中国传统经济与国际市场日益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 ‎5.[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1872年 ‎1881年 棉纱 ‎5万担 ‎17.2万担 棉布 ‎1 224.1万匹 ‎1 493.1万匹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国华制表)‎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 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答案:D 解析:材料只反映出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缺少出口额,无法推断处于贸易逆差,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无法推断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 ‎6.[2019·晋城模拟]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查者达81人。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译等。其中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这表明(  )‎ A.福州船政局注重人才的培养 B.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趋势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洋务企业被外国人控制 答案:A 解析: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由材料“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可知福州船政局注重人才的培养,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故B项错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C项错误;洋务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或商办企业,故D项错误。‎ ‎7.[2019·安徽宣城调研]中国轮船运费为每石六钱,较外国轮船高出一倍。1875年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愿意仅收运费每石一钱,与招商局竞争。清政府如允许旗昌承运,总经费可省下30万两。但清政府却不为所动,仍由轮船招商局承运。材料说明(  )‎ A.洋务企业在与外国资本竞争中处于劣势 B.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得益于清政府的扶持 C.轮船招商局有效抵制西方国家经济侵略 D.初具维新思想的清政府与外国资本商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国轮船运费为每石六钱,较外国轮船高出一倍。1875年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愿意仅收运费每石一钱,与招商局竞争。清政府如允许旗昌承运,总经费可省下30万两”可以得出洋务企业在与外国资本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材料“但清政府却不为所动,仍由轮船招商局承运”‎ 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B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只能是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国家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初具维新思想的清政府与外国资本商战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8.[2019·重庆调研]19世纪末,进口洋货缴纳7.5%的正税和子口税后就可以畅行无阻;福建省各地的茶叶,经由福州出口,所纳的各项厘金和出口税高达35%。据此可知(  )‎ A.晚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民族工商业发展面临困境 D.通商口岸的开放促使中外贸易扩大 答案:C 解析:材料仅提供进口洋货与国内商品交纳的税赋,无关清政府的财政,故A项错误;材料仅提供进口洋货与国内商品交纳的税赋,无关列强侵略势力是否深入中国内地,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进口洋货交纳的税赋要远低于国内商品的厘金和出口税,这会有利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不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仅提供进口洋货与国内商品交纳的税赋,未体现中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因而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D项错误。‎ ‎9.[2019·河南六市模拟]‎ 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企业名称 ‎1866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陈启源(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上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 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 答案:D 解析:据上表得知,近代民族工业创办者成分复杂,所创办的企业采用机器化大生产,由此得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机器化大生产传入中国,加快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 ‎10.李鸿章在奏章中写道:“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这一认识有利于(  )‎ A.军事企业的创办 B.民用企业的创办 C.近代海军的建立 D.近代教育的创办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可以得出,李鸿章认为机器生产不但可以创办军事工业,也有利于民用企业的创办,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海军建立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也没有近代教育创办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11.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道:“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跨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下列行动符合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汉阳铁厂 C.筹建北洋水师 D.设立发昌机器厂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举办民用工业的主张,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工业,故A项错误;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民用工业,故B项正确;北洋水师属于军事方面,故C项错误;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D项错误。‎ ‎12.[2019·四川绵阳模拟]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客观上(  )‎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 B.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 答案:C 解析:洋务派筹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就是为军事工业筹集资金,故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困难属于主观作用,故A项错误;从材料“期渐收回利源”,可知筹办民用工业的主观目的是抵制欧美经济侵略,故B项错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但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13.[2019·天津河北区模拟]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  )‎ A.所有制的形式 B.企业分布的区域 C.近代化的程度 D.所处的社会性质 答案:A 解析:图一属于官办洋务企业,图二属于私人创办近代企业。可见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所有制的形式,故A项正确;两类企业分布的区域都主要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两类企业都是使用机器生产,近代化的程度相同,故C项错误;两类企业所处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 ‎14.[2019·天津市红桥区模拟]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答案:C 解析:题干针对“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依然反对,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依然反对,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已经是民国时期,不合“晚清”,故D项错误。‎ ‎15.[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 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可知民族企业在前行,据材料“‎ 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可知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故A项正确。‎ ‎16.[2019·河南郑州模拟]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可知政府通过颁布经济立法,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促进了其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 ‎17.下图是1895~1911年中国机器缫丝厂数量的变化情况。此时期推动机器缫丝厂数量变化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生丝贸易不断扩大 B.英国机器出口禁令解除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向 D.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充足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机器缫丝厂数量的变化而非对外生丝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英国机器出口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由材料“1895~1911年”的时间信息,结合图表中1896年后中国机器缫丝厂数量不断上升发展的趋势,可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机器缫丝厂数量的变化而非农村劳动力,故D项错误。‎ ‎18.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的产量达到15 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 C.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19年与1917年,此时帝国主义正忙于一战及一战后瓜分事宜,所以对中国暂时放松了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的两个火柴公司不能简单得出火柴业发源于天津,故B项错误;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帝国主义正忙于一战及一战后瓜分事宜,所以对中国暂时放松了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19.[2019·揭阳模拟]20世纪的二十、三十年代是中国文化人较为普遍地回归民族传统的时段,国学复兴运动兴起。“中医”改称“国医”,京剧改称“国剧”,“武艺”改称为“国术”等等,就在这个时期。与这一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兴起 B.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C.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D.一战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6年实行,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现象,对其反省出现了“国医”“国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与题意的现象相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与题目中的现象相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并没有化解对中国的冲击,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都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并没有阻止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渗透,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D项错误。‎ ‎21.[2019·广东肇庆模拟]下表是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表,大后方7省工厂的发展(  )‎ 年代 ‎193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工厂数量 ‎234‎ ‎419‎ ‎517‎ ‎1306‎ ‎1061‎ ‎1376‎ ‎549‎ 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 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D.是近代民族工业大发展的有力表现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主要在我国的沿海和沿江地区,内地较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后方的民族工业有了发展,但这改变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总体布局,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大后方7省工厂的数量随着抗战的进行数量在增加,这些工厂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B项正确;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只是大后方7省工厂的发展,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大发展,故D项错误。‎ ‎22.[2019·广东省模拟]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些规定(  )‎ A.抑制了美国对华的商品倾销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巩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美国的来华投资企业给予丰厚的优惠,并不是阻碍其商品倾销,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美国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融入世界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3.[2019·云南昆明模拟]‎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 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 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 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答案:C 解析:材料这一规定只针对收复区,并没有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民党这一规定与解决军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这一规定实际上增加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故C项正确;材料这一规定只针对收复区,与国统区经济恢复无关,故D项错误。‎ ‎24.[2019·晋城模拟]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部以与行政院七月八日颁行调剂民食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不符,未予批准。”由此可知(  )‎ A.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B.美国的商品涌入中国排挤了国货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了民族企业 D.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1948年民族企业发展困难而非通货膨胀,故A项错误;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与材料中1948年6月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面临的重重困难而非官僚资本的压榨,故C项错误;由材料“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可知解放战争爆发,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故D项正确。‎ 课时测评⑲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云南保山模拟]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索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  )‎ A.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 答案:C 解析:由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 ‎2.[2019·辽宁沈阳模拟]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 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 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鸦片战争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作为世界工厂,英国有足够的产能,不存在工业生产产量不足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得出英国工业品在中国销路不畅,结合所学可知,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天然的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五口通商,数据已经有所提升,并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工业化强国,不存在商品质量问题,故D项错误。‎ ‎3.[2019·山东济宁模拟]‎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 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讲述了19世纪60年代,华商富民兴办船厂,而且使用机器大生产,因此体现了私人投资近代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能体现华商富民创办近代工业,但不能说明他们是为了救亡图存,因此不能反映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内容是1869年《上海新报》的报道内容,讲述的是华人富商创办船厂可购买西方的机器,不能说明当时传媒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及体现了学习西方中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一小方面,不能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故D项错误。‎ ‎4.[2019·内蒙呼和浩特调研]1872年,李鸿章招办理海运多年的官员朱其昂办理轮船招商局。因招商集股困难,半年后进行改组,由买办商人唐廷枢任总办,朱其昂会同办理,使得招商局的招股情况迅速改观。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海防建设的重点转向扶持民用工业 B.资本主义企业在官员的诱导下创建 C.洋务企业完全由官办的格局被打破 D.军事工业资金困难的局面得以转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的招股成分的变化,并未出现重点转向的变化,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企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企业,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半年后进行改组,由买办商人唐廷枢任总办,朱其昂会同办理”得出洋务企业完全由官办的格局被打破,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强调的是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的招股成分的变化,并未牵涉军用工业资金的问题,故D项错误。‎ ‎5.[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  )‎ A.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 B.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 C.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 D.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 答案:C 解析:洋务派所倡导和学习的仅仅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并没有摒弃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知道,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同属封建地主阶级,在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一根本立场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故B项错误;洋务派从事近代工业建设,这是在挑战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尽管身为洋务派的他们对西学的理解确实有些肤浅,但这显然并不是他们频繁遭受顽固派攻击的原因,故D项错误。‎ ‎6.[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抽缫满洲野生蚕茧供出口之用的缫丝业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工业,洋式的脚踩缫丝机早已被普遍用来代替手摇缫丝车,效果极佳。材料表明(  )‎ A.缫丝业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B.列强资本输出促使民族工业兴起 C.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机器进口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反映了缫丝工具由手摇缫丝车到洋式脚踏缫丝机的变化,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是利润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西方先进技术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无法判定是一战期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缫丝工具的机器化,促进了缫丝业这一比较现代的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7.[2019·福建厦门质检]19世纪末,洋纱开始大量输入四川,“‎ 女子终日纺纱不易一饱”,故多以购买洋纱织布为业,“比户莫不置有布机”,川省“每年输出布匹亦可谓一大宗”。由此可见,洋纱入川(  )‎ A.推动了纺织业生产的优化 B.造成了纺纱工的失业破产 C.开启了纺织业商品化进程 D.实现了织布业的机器生产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洋纱输入四川后,女子“多以购买洋纱织布为业……每年输出布匹亦可谓一大宗”,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女织”既要纺纱,又要织布,故B项错误;纺织业商品化在民营手工业出现就开启了,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织布,故D项错误。‎ ‎8.《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 A.清末“新政”的推进 B.变法政策的实施 C.商品输出的加强 D.清政府的政策鼓励 答案:D 解析:“在1895~1901年间”这段时间没有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其经济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执行,故B项错误;“在1895~1901年间”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主要为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9.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财政处,全面负责筹备整顿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1906年,设立度支部,管理全国的田赋、税收、漕运、仓储等事宜。这些措施(  )‎ A.开启了近代化的财政转型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C.加强了清朝皇权专制制度 D.延续同光时期集权型财政制度 答案:A 解析:“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财政处,全面负责筹备整顿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这是一种近代化的财政管理机构,故A项正确;“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在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里经常出现,故B项错误;“1906年,设立度支部,管理全国的田赋、税收、漕运、仓储等事宜”是清朝政府被动接受近代事物的体现,无法强化皇权专制,故C项错误;“同光时期”‎ 属于传统封建社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变化接近于近代化的财政管理体制,故D项错误。‎ ‎10.下表是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的情况(单位:海关两):‎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合计 ‎1918年5月~1919年4月 ‎70 891‎ ‎39 251‎ ‎110 142‎ ‎1919年5月~1920年4月 ‎34 177‎ ‎138 996‎ ‎173 173‎ 增减 ‎-36 714‎ ‎+99 745‎ ‎+63 031‎ 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  )‎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政策有效 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 D.印度纱和日本纱相比价格有优势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在上述时间段里,“日本纱”大幅减少,“印度纱”大幅增加,联系所学可知与国内流行的反日运动相关联,故C项正确。‎ ‎11.[2019·贵州省黔东南州模拟]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实业救国”潮流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D.辛亥革命影响 答案:B 解析:各种实业团体崛起背后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潮流,故A项错误,B项正确;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各种实业团体崛起后“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潮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D项错误。‎ ‎12.[2019·四川凉山检测]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   时间    ‎ 工业类别 ‎1935年 ‎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 ‎47.4‎ ‎0.19%‎ ‎13 570.7‎ ‎37.01%‎ 机械金属业 ‎415.5‎ ‎1.66%‎ ‎4 402.7‎ ‎10.6%‎ 纺织业 ‎12 170.3‎ ‎48.53%‎ ‎5 884.7‎ ‎14.17%‎ 食品工业 ‎6 159.8‎ ‎24.56%‎ ‎2 726.6‎ ‎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重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答案:C 解析:轻工业占民族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代表轻工业生产下降,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1935年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而1941年纺织业和食品工业比例迅速下降,冶炼业比例急剧上升,这是不正常的,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重工业占比迅速上升,结合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可推知重工业比重上升是为军事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族工业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 ‎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曾为江西巡抚的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接下来,南北两船厂便开始了一场竞赛。‎ ‎1867年,沈葆桢等创设了培育造船和驾船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也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 ‎1869年,福建船政制造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 ‎1871年,船政学堂组织学生远航实习,曾到过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口岸,成了中国海军最早的一次远航。这里培养出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等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拥3 600兵力在兵舰护卫下强侵台湾。沈葆桢临危受命,率领由马尾船厂自造舰船和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士组建的福建水师前往驱敌。战争中,福建水师舰队显示出压倒性的实力优势,使日军不得不议和撤退,碰巧的是,刘步蟾、邓世昌等船政一期生均于1874年毕业,此时正在沈葆桢阵中,这是他们与日本人的第一次交手,而20年后,这批船政毕业生将与日军展开又一轮殊死搏斗。‎ ‎1889年,船政学堂毕业生设计制造出第一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后改名为“平远”‎ 号),相隔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由生产木壳兵船、铁胁木壳船到钢甲军舰,连续跨越了造船技术三大步。至1907年,福建船政共造舰船40艘,占当时国内自造舰总量的70%。‎ ‎——摘编自《福州船政局创办历程》‎ ‎《反思马江海战到甲午之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船政发展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船政学堂的育人价值。(12分)‎ 答案:(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投资办厂;甲午战后清政府积极进行军事改革,添设海军;创办学堂,培育新式人才;沈葆桢等大臣的远见卓识,学堂毕业生的勤奋工作;造船技术不断进步。(13分)‎ ‎(2)价值: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培养了船政人才,促进了中国造船技术进步;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海军军官,是中国海军近代化的起点;铸造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中日海战中力克日本。(1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时间判断和哪些历史事件相关,再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福建船政发展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培养了船政人才,促进中国造船技术进步;根据材料中“刘步蟾、邓世昌在对日作战中殊死搏斗”可知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海军军官,是中国海军近代化的起点;铸造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中日海战中力克日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首家机器棉纺织工厂。当时洋布进口不断增长,(由1872年的1 224万匹增长到1890年的1 556万匹)郑观应为此提出:“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李鸿章指派他筹建织布局,郑提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后患庶几可免矣”。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上海机器织布局历经十余年几次筹资失败,最终在1889年开工,年产24万匹布。其优厚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华商酝酿建厂,由于织布局十年专利,在上海也仅有少数以织布局分局等形式建立。1893年织布局毁于火灾,第二年李鸿章下令在原址建立华盛纺织总厂,但不久上海“洋厂林立,华厂独受其挤”,1900年变卖他人。‎ 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的变化历程。(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为与外国商品竞争,李鸿章创办机器纺织厂,并设置十年的垄断权以增强竞争力。但甲午战争后列强获得了投资办厂的权利,失去垄断地位的纺织厂在外商企业冲击下失败。(6分)‎ 纺织厂的历程表明: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近代化,对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兴起发挥了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其垄断权又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企业也很难抵御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6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将发展历程分为上海机器织布局时期(1889~1893)与华盛纺织总厂时期(1894~1900),相对应的史实为洋务运动时期与甲午战后。结合材料与史实可知其发展历程为洋务运动时期,为与外国商品竞争,李鸿章创办机器纺织厂,并设置十年的垄断权以增强竞争力。但甲午战争后列强获得了投资办厂的权利,失去垄断地位的纺织厂在外商企业冲击下失败。纺织厂的历程表明: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近代化,对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兴起发挥了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其垄断权又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企业也很难抵御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