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这表明“行同伦”( ) A.旨在推动儒法融合 B.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 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 2.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3.下表是商快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 西汉司马迁 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到太过 改革前某学者 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除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 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失实 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4.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其中有6处在今天河南境内;迄今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近60 处, 河南地区有38 处且规模较大。这反映出汉代( ) A.冶铁技术趋于成熟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C.中原地区经济领先 D.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5. 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 ) 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 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 C.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 6.《清实录》 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 年以前,“国体” 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7.自隋唐以来,尤其明清时期,“官本位”思想已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牢牢地扎根了。读书做官已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这导致( ) A.不学无术之风发生了逆转 B.一批锐意创新人才的产生 C.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 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8. 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宾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 《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9.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 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 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10.“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竞存、适存、进化、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竟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 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1.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这一思潮兴起于( )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2.《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13.1937年2 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C.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倾向 D.中共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14.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 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 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 15. 1953 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 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 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16.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决定( ) A.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B.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C.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7. 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规定( )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 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 18.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仰即可得救”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0.公元前3 世纪起,罗马法学家开始直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种属”理论: 要充分了解某个事物,就要去分析它所从属的体系。他们据此将市民法的18 卷系统地分类并定义为“继承法”“人法”“物法”和“债法”四个属概念。这一现象说明( ) A.罗马法体系将物权与人权相提并论 B.希腊辩证法推动了罗马法的体系化 C.《民法大全》追求对事物的精准定义 D.法学家的钻研导致罗马法长盛不衰 21.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 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 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22.1921年苏俄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20 人以下的小企业,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1922 年,把14 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 年上半年,私营企业达257个。这表明苏俄( ) A.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手段 B.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C.采取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 D.资本主义企业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23.18 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休谟认为,道德规则不是由理性创造的,而是通过演化而来的。另外,任何社会中的秩序也不是由理性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演化而得到的。据此可知,休谟( ) A.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 B.认为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 C.为光荣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 24.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说明( )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1449年,英国产生了最早的发明专利。1624年,英国实施《垄断法》,宣告所有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为期十四年或以下,在投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这被公认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其后,欧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1787 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以促进科学与实用技艺的发展”。专利制度诞生后,世界上许多重要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如避雷针、火车、炸药、留声机、内燃机等等。尽管各国专利法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 即法律保护和技术公开。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度走向成熟的最显著特征。 ——摘编自王桂玲《传利制度的起源及专利文献的产生初探》 材料二 中国古代,政府对知识、技术缺乏规范性、成文性的制度保护,民间则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已的权益。如晋商中以做酱菜闻名于世的六必居,以自制中成药龟龄集和定坤丹驰名的广盛药铺,这些著名商号都掌握着某种独特工艺,依靠雇佣家族成员,不让族外人员知晓来维系其生产过程的机密性。古代大量的秘方、技术绝活都采取了“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以降低技术诀窍泄露的风险。直到近代,洪仁玕才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张。1912 年12 月,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专利权的成文法,中国专利制度开始建立. ——摘编自周陈钰《古代中国知识产权思想的发展分析》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0分)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在知识权益保护上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不同的原因。(12分) 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一 据记載,齐桓公“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并且要求“食如言而勿遗”。管仲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入来抚恤包括贫病无子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 ——《试论<管子>的养老思想》 材料二 1908 年,英国建立起免费养老金制度,法令第一条第一款即规定,任何70岁以上老人只要符合该法所规定的条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支付养老金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均来自议会批准的拨款。1908 年的免费养老金法,是20 世纪初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部重要立法,它在英国建立起国家养老金制度,这种免费养老金制度一直实行到1925 年,为一部分老年贫民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养老保障。 ——《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 (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养老金制度。 (9分) 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一 “西后与荣禄等既布下天罗地,视皇上已同釜底游魂任其跳跃,料其不能逃脱,于是不复防闭,一听皇上之所为……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总之,梁启超认为,慈禧太后允许光绪实行变法是企图废掉光绪的一个“阴谋”,让光绪瞎折腾一翻,再以此为由“斩立决”。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就对光绪说:“变法乃素志”; 同治初就采纳曾国藩建议,派子弟出洋留学, “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当光緒向她表示要推行“变法”时,她“为之动”,同意颁布变法的《定国是诏》,宣称: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1898年,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一份谴责康、梁罪责的诏书,这表明慈禧太后无意从根本上否定维新的举措,而且还要以反康、梁乱政来“次第推广所有一切自强新政”。慈禧太后虽然镇压了维断运动,但并未将变法的新政统统废除,在变法过程中,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赞成包括创办京师大学堂在内的兴学举措的,而且也支持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改革措施,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慈禧太后并非绝对的死守传统、顽固不化。 ——摘编自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慈禧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9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慈禧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6分) 1—5 CDACB 6—10 ACADC 11—15 CCBBB 16—20 BBACB 21—24CABD 25.(22分) (1)基本内容:证明发明家和作家对其知识与发明的拥有权;明确专利人有效期内的独占权(未经允许他人不得使用)。(4分) 作用:有利于维护专利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推动了发明创造的社会性传播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增强了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为欧美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6分) (2)不同点:中国古代知识权益以家族内部传承的方式进行保护,不能得到国家制度保护;中国近代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4分) 古代原因:专制体制强化,国家维稳,注重思想控制忽视私人权益;自然经济封闭,小生产者观念保守,家族利益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重视道德教化,轻视工匠技术。(5分) 近代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推动。(3分) 26.(1)途径: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增加收入,用于养老;制定并落实养老政策。(6分) (2)免费养老金制度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是文明的体现;(3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更符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3分)免费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英国由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财力出现困难,免费养老金制度终止。(3分) 27.(1)阴谋政治家:以戊戌变法为由,铲除帝党势力。(4分)温和改良者:一定程度上肯定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并主持清末新政;但反对触动专制体制的改革,坚持“中体西用”。(5分) (2)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所用史料不同。(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