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桂林十八中2018-2019学年度17级高二上学期段考试卷 历 史(文科)‎ 命题:郭靖 审题:廖会全 注意事项:‎ ‎①本试卷共4页,答题卡1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 ②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 ‎ ③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40题,共计60分)‎ ‎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 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2.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  ) ‎ A.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                              ‎ B.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 C.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                             ‎ ‎ D.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 ‎3.某学说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该学说应是(  )‎ A.先秦儒学                  B.黄老学说                   ‎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4.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 ‎ 论语卷一 ‎ 经 文 评 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5.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 ‎6.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7.公元1465—1572年,前后共108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比起前一时期的文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古文诗词仍然处于衰退的过程中,而戏曲、小说正进一步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诗词的地位不断降低                                      D.统治者的愚民政策 ‎8.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误的是(  ) ‎ 选项 ‎ 作品 ‎ 价值 ‎ A ‎ ‎《三国演义》 ‎ 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 B ‎ ‎《水浒传》 ‎ 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 ‎ C ‎ ‎《西游记》 ‎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 D ‎ ‎《红楼梦》 ‎ 在民间故事和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说不尽”的奇书 ‎ ‎9.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字体,有人谓之:“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它是(  )‎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10.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并自题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搓岈生竹石,森然御作不可回,写向看家雪色壁。”该图(  ) ‎ A.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情趣                                  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D.体现豪放飘逸的境界 ‎11.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12.“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D.“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 ‎13.“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材料中“优秀人物”所主张的学说出现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14.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后,首先发起了德国合唱音乐改革,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宗教音乐僵化、单调、枯燥、难解、非人性的乐风,使教会音乐变得更简单、更富于人情味,倡导音乐艺术要为广大教会会众服务。这表明马丁·路德将合唱音乐改革(  )‎ A.视为宗教改革的内容                                      B.作为宗教改革突破口 C.当作宗教改革的核心                                      D.与宗教改革紧密相连 ‎15.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16.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17.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将法国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18.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19.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的代表者,他认为,如果要建立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那就只有一条近路: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集体……国家就按契约建立了。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在此他强调(  )‎ A.契约国家建立道路的唯一性                          B.个人权力让渡的可能性 C.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D.维护共同权力的方法性 ‎20.1922年,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指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主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该观点(  )‎ A.体现了梁启超的保守倾向                              B.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 C.凸显法家思想的历史价值                              D.意图增强国人民族自信 ‎21.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撣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  )‎ 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                                  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 C.主张改变社会经济观念                                  D.推翻清政府的反动封建统治 ‎22.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 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                  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 ‎23.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4.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 时间 ‎ 在俄(苏)人数 ‎ 学习内容 ‎ ‎1899—1911 ‎ ‎28 ‎ 俄语、矿业、商业 ‎ ‎1921—1927 ‎ 约1400 ‎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 ‎1927—1930 ‎ 约1100 ‎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25.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写道:“‎ 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陈独秀的这一看法最有可能形成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初期       C.五四运动前后          D.国民大革命后期 ‎26.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由此可见,相对论的提出(  )‎ A.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结果                              B.是科技教育进步的必然 C.是对近代科学的彻底否定                              D.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 ‎27.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据此,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 ‎ 欧洲 ‎ 美国 ‎ 亚洲(中国除外) ‎ 中国 ‎ 世界其他地区 ‎ 全球互联网人口 ‎ ‎1995年 ‎ ‎22% ‎ ‎61% ‎ ‎12% ‎ ‎0% ‎ ‎5% ‎ ‎3500万(0.6%) ‎ ‎2014年 ‎ ‎19% ‎ ‎10% ‎ ‎28% ‎ ‎23% ‎ ‎21% ‎ ‎2800百万(39%) ‎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28.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草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思想(  )‎ A.都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践 C.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都指导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2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B.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30.‎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材料中的三民主义纲领(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 C.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D.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 ‎31.“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  )‎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                          B.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33.毛泽东在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作结论时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的提出(  )‎ A.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          B.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方针 C.成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D.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退出历史舞台 ‎34.‎2018年5月21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迈出了第一步——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下列“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③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35.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总统约翰逊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这说明(  )‎ A.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                                  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                                  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36.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  )‎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                            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                          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 ‎37.‎195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后,“双百”方针得到正式的确定。“双百”方针的确立(  )‎ 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                                  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 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                                  D.得益于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 ‎38.邓小平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977年底,政府落实这一呼吁的举措是(  )‎ A.恢复中断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 ‎39.发表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说《塔铺》中写道:“这样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一个人藏到学校土岗后乱背,就象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造成的后果              B.“文革”使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C.高考制度恢复后学生复习备考情形              D.“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40.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第2卷(材料阅读2题,共计40分)‎ 二、材料阅读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中国古典人文思想究天人之际,立意其高远而又不偏不倚。……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的层面。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 ‎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点。(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对各自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 材料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 ‎ 材料二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10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春秋时期,神权色彩并没有消失,即“天”“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儒家的“天命观”,故B项错误;商朝重视“神”,人要屈从于神,周人则认为天人相通,到春秋时期,开始重视“人”,人的分量加重,说明天人关系发生重大转移,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贵贱、主从等人伦关系,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图中孔子的列国路线图,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西进路线图,体现了当时学术的东学西渐,故A项正确;图中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思想派别,形成着不同的文化圈,图中并不能体现文化趋同,还是有着明显差异,再者孔子是属于春秋晚期,不是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孔子的西进已经说明思想已有交流,而不是严重区隔,故C项错误;孔子宣传仁政思想并不符合当时诸侯国统治者都需要,所以并未受到欢迎,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先秦之际,佛教思想尚未在我国传播,故A项错误;黄老之学属于道学范畴,故B项错误;今文经学反映着统治阶级当权部分的政治利益;和它相对立的古文经学,反映着不当权部分的政治要求,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圣人’为最高境界……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将儒学哲学化,上升到“理”的高度,通过明理,达到由凡入圣的境地,体现了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材料认为孔子的论述“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反对神化孔子。A项强调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B项李贽反对以孔子思想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反对神化孔子,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C项是康梁利用孔子为变法制造依据,没有体现出反对神化孔子,故C项错误;D项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对孔子的批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所载书目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可知这是由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故A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转轮排字盘是明朝时期王祯发明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不能推断出火药的广泛应用,因此不能说明当时进入热兵器时代,故A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南宋之前火药技术是否已经用于军事战争,没有体现出“开始”,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该火炮是否来自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忽放一霹雳砲”,导致“金军大败”,说明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繁荣推动市民阶层的兴起,从而推动世俗化文学戏曲、小说等大发展,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推动世俗文学的出现,但不是主要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诗词的地位并未下降,而是满足社会大众的新的主流文学的兴起,故C项错误;世俗文学产生于民间,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浒传》描写的是英雄传奇故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游记》表达了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进取精神,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聊斋志异》是在民间故事和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说不尽”的奇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草书的特点是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与材料“非真非草”不符,故A项错误;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 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可知该书法是行书,故C项正确;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无法体现“生活的真实”,故A项错误;“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并自题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搓岈生竹石,森然御作不可回,写向看家雪色壁’”可以判断是典型的文人画,体现作者品质和意趣,象征自己的品格,与理学思想相关联,故B项正确;由图画可以看出,其色彩比较单一,故C项错误;文人画体现了文人的意趣,这幅图无法体现其豪放飘逸,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公民思想自由由此产生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题干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古代希腊虽然神的作用很大,但是世俗生活在古代希腊越来越重要,故C项错误;随着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神的作用有所弱化,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推知,材料中的观点是苏格拉底的言论,强调的是个人与理性的最佳结合,这与“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都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A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该派学者注重个人意志但却忽视理性与标准,故B项错误;“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法律高度崇尚的言论,这与材料中个人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并不相符,故C项错误;“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弊端的反思,同样与材料给定的观点不相符,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智者运动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流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此时基督教还未出现,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矛头直对天主教,反对教会的势力,与题目中“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不相符,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文主义,但并未摆脱上帝和基督教的束缚,并且借助基督教的学说为人文主义辩解,与题目中的“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相符,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主张理性,反对上帝和天主教的世俗权力,与题目中“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宗教改革的内容是反对教皇权威,建立德意志的民族教会,故A项错误;题干中“使教会音乐变得更简单、更富于人情味,倡导音乐艺术要为广大教会会众服务”并结合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对教皇,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皇,故C项错误;题干中德国合唱音乐改革和宗教改革紧密相连是正确的,但不是题干反映的侧重,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赛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赛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今天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质疑,例如突变论(寒武纪大爆发),以至于今天对进化论存在激烈的争论,在《物种起源》发表时不可能迅速被证明为科学理论,故C项错误;题干中“遭教会激烈反对”,推知教会对进化论非常不支持,并不是实行宽容政策,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是各国对启蒙思想的态度,不是科学革命促进其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英国、德国和法国民主思想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关系,故B项正确;当时三国均为资本主义国家,材料并未体现出经济发展的差异,故C项错误;三国都实行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都促进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伏尔泰称赞牛顿以及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这反映了伏尔泰是希望借助科学的力量来宣传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并未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故B项错误;伏尔泰只是出版介绍牛顿学说的读本,并不意味着启蒙思想就是来源于此,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他出版牛顿的通俗读本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启蒙思想,而不是为了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故D项错误。‎ ‎18.【答案】B 【解析】卢梭提出反理性主义,反科技的浪漫主义思想是在18世纪,此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是推崇理性主义与科技的力量,因而卢梭的观点不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故A项错误;由材料“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说明卢梭反对表面的理性主义,提倡道德,由材料“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说明卢梭认识到了科学不利的方面,因而卢梭的观点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B项正确;卢梭思想是对启蒙运动核心主张理性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并没有背叛理性主义,故C项错误;卢梭作为资产阶级不可能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故D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材料“就只有一条近路”说明建立契约国家是一种最好方式,但不能表示唯一,故A项错误;据材料“要建立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那就只有一条近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共同权力的方法而不是让渡个人权力的可能性,故B项错误;材料“要建立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那就只有一条近路”强调的是维护共同权力的方法性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故C项错误;据材料“要建立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那就只有一条近路”可知霍布斯强调维护共同权力的方法性,故D项正确。‎ ‎20.【答案】B 【解析】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梁启超思想的所谓保守成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主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可知,在康有为看来,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也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故B项正确;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军人,其主张不可能凸显法家思想的历史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与国人民族自信的提升没有任何关联,故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天赋人权”、“德治”的理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朋友也……父子朋友也……夫妇朋友也;至兄弟,更无论矣”,结合所学,谭嗣同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否定,根本目的在于为变法革新服务,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属于社会伦理,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开始于1905年,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表明是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彻底清除腐朽的生活方式与材料的内容延年会提倡移风易俗不符,故D项错误。‎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过去的反思。排除A。对欧美要先跻身其中,可见有追求的一面,排除B。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 ‎24.【答案】D 【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5.【答案】C 【解析】“不彻底的政制”、“ 都不能够”可知陈独秀主张激进民主,实行能够真正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民主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辛亥革命时期进步人士追求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初期进步人士追求的还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已经进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针对的已经不是“立宪”,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是量子论不是相对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相对论出现是由于科技教育的进步,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相对论是对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补充和发展,不是彻底否定,否定的仅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得出相对论拓展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看法,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故D项正确。‎ ‎27.【答案】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1995年互联网人口数以万来计算,而2014年以百万计算,因而欧美地区2014年互联网人口数实际远超过1995年,因而不能认为欧美地区发展慢,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关于各地区和国家互联网人口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因而亚洲及中国所占比并非亚洲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从1995—2014年,全球及各地区互联网人口均大幅增长,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互联网人口与经济发达程度不能完全划等号,故D项错误。‎ ‎28.【答案】A ‎ ‎29.【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来源,而未涉及到中共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据材料“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可知三民主义的提出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时还未进行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三民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而不是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30.【答案】A 【解析】新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与材料中“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称为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相符,故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和社会主义革命不符,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与材料中“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称为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所指的新三民主义不符,故D项错误。 ‎ ‎31.【答案】B 【解析】材料“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指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选择B项符合题意。‎ ‎32.【答案】D ‎ ‎33.【答案】C 【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中国社会内部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建设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建立政权之后需要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计划经济确立后这两对矛盾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在文革时期又重提了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 ‎34.【答案】C 【解析】1984年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1986年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正确的时间顺序为④①③②,选择C项符合题意。‎ ‎35.【答案】D 【解析】美法同盟破裂,与历史现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64年”,我国科技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64年”,结合所学,美苏处于“冷战”对峙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法国敢于表达与美英苏不同的看法,欧洲一体化使得欧洲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冲击着传统的美苏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 ‎36.【答案】D 【解析】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故A项错误;文革时期中国文艺创作遭遇挫折,文化凋零,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文艺形式单一,故C项错误;材料“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符合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政治环境,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故D项正确。‎ ‎37.【答案】B 【解析】““双百”方针本意就是允许文艺领域的分歧共存,故A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鼓励知识分子自由创作,自由研究,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党执政方针的体现,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反应了中央的正确决策,故D项错误。‎ ‎38.【答案】A ‎ ‎39.【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6年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的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备考情形,非高等教育——大学教育,故B项错误;题干中“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世界地理》…一个人藏到学校土岗后乱背,就象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推知高考恢复后资料缺乏,报考者积极备考,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40.【答案】C 【解析】该项不能涵盖纽可门蒸汽机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未体现英国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科学发现成为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科学发现推动了技术的创新,故D项错误。‎ ‎41.【答案】‎ ‎(1)同: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了探究精神。异:中国强调天、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贯通与和谐;西方将神、人、自然对立。中国重视纵横的联系与包容;西方缺乏和谐包容精神。中国着眼于普适性;西方着眼于彼此之间的斗争性。 ‎ ‎(2)中国: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育了内在精神的圆融贯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为不同境遇的人群提供了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西方:形成了众多流派的人文主义思想;使西方近代社会不断出现思想发展的高峰;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典人文思想究天人之际,立意其高远而又不偏不倚”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强调天、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贯通与和谐,根据材料二“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可以得出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将神、人、自然对立起来,根据材料一“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的层面。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重视纵横的联系与包容,根据材料二“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可以得出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缺乏和谐包容精神,根据材料一“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着眼于普适性,根据材料二“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可以得出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着眼于彼此之间的斗争性;第二小问相同点,根据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及近代西方的深刻内涵可以得出其相同点是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培养了探究精神。 ‎ ‎(2)根据第一小题中,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内容,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其一,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其二,培育了内在精神的圆融贯通,其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其四,为不同境遇的人群提供了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对于西方而言,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形成了众多流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二,使西方近代社会不断出现思想发展的高峰,其三,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42.【答案】(1)内涵: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评价: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步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局限性:民本思想为专制统治服务,“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 ‎ ‎(2)不同:内涵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家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 本质和目的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权在君,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主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 根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西方主权在民思想则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 ‎【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依据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信息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分析可得出。第二小问评价,结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相关所学内容首先要看到它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民的利益,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然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 ‎(2)第一小问不同,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但国家主权由君主所有,西方的“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拥有国家主权,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所以两者内涵不同;从两者的本质和目的上看,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民众服从君主的统治。西方“主权在民”的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观念,君主权力是由人民订立契约给予并且可以收回,目的是限制君主权力,建立民主政治。第二小问根源,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思想,以此角度分析其经济根源即可得出答案。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