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运城市高中联合体 2020 高三模拟测试 文科综合(三) 一、选择题 1.以前讲战国合纵连横时,经常用《史记》等文献中苏秦和张仪斗争作为例证。但随着 1973 年《马王堆纵横家书》的出土,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张仪比苏秦要早 30 年,两者不存在相互 斗智。这说明 A. 《史记》只是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服务 B. 应该随时代发展对史料进行新的诊释 C. 出土文物比史学著作更具史料价值 D. 不同时代的现实条件制约了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史记》中记载了苏秦和张仪合纵连横的故事,但《马王堆纵横家 书》出土后,学术界对《史记》的有关记载提出了质疑,因为经证实,张仪和苏秦根本不是 一个时代的人。由此可见,《史记》和当前学术界对合纵连横的解释都和现实的主客观条件直 接相关,造成对同一历史事物解释出现差异,故选 D 项;A 项从材料信息难以看出;B 项并没 有体现材料主旨;C 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2.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南朝时期,在 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据 此可知,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 A. 成为了选官的最主要制度 B. 选官的标准发生根本性变化 C. 因为士族势力没落而调整 D. 为科举制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南朝时期对九品中正制度的评价和选官标准的调整,这是这一时期 庶族地主兴起,士族走向没落在选官制度调整中的表现,C 正确;材料未对选官制度进行比较, 因此无法得出九品中正制是主要选官制度,排除 A;魏晋之间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选 官标准未发生根本变化,选官标准的根本性变化是科举制的诞生,排除 B;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其不能构成科举考试的基础,排除 D。 3.北宋官称和实职常相分离,宋《职官志》说:“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 - 2 - 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 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样的设置,意在 A. 明确各级官员职责 B.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 严防地方出现割据 D. 加强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官制中官、 职与差遣的分离,其目的在于控制官吏的权限,使其不能固定掌管某一权利,以便让皇帝能 更好地驾驭群臣,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与材料中“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居其官,不 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等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北宋重文轻武,B 选项错误;这些官 职包括中央和地方,并非只针对地方,C 选项错误。故选 D。 4.至元 16 年(公元 1279 年),元朝宣布在原南宋境内行“钞法”,也就是用元朝纸币“中统 钞”收兑南宋纸币“会子”,当时规定的汇率是 1 贯中统钞兑换 50 贯宋会子,为了加大汇兑 力度,还特意在汇兑地区设立“平准库”,贮存金银丝帛,作为兑换的保证金。元朝的“钞 法” A.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导致了货币滥发膨胀 C. 安抚了南方民众人心 D. 有利于南北民族交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元朝在南宋(南方)汇兑地区设立“平准库”,贮存金银丝帛,作 为兑换的保证金,有利于稳定经济,安抚人心,但不会因此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故 C 项正 确,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举措,有利于货币和经济稳定,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民 族交融无关,更何况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主要以汉族和汉文化为主,排除 D 项。故选 C。 5.道咸年间的学术思潮由乾嘉时代的客观主义、古典主义转向功利主义、现实主义,其主要 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持续发展 B. 民主启蒙思想开时代新风 C. 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D. 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 【答案】C 【解析】 - 3 -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道光咸丰年间,清政府外有列强的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的威胁,面 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内部的一些进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抛弃 过去的陈腐观念,主张经世致用之学,故 C 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处于工场手工业 时期,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即将产生,排除 A 项;题干信息与民主思想启蒙无关,排除 B 项;“师夷长技”是功利主义的表现,并非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C。 6.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的理论来源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所谓“土地国有 论”,是以“亨利·乔治的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约翰·穆勒的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孙 中山的上述理论,明显源于古代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由此可见 A. 历史上的史实是可以不断修正改进 B. 研究民生主义应立足于西学中国化 C. 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影响研究的结论 D. 西方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史料实证的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前者突出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后者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两者都 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不同角度的体现,故选 C 项;历史史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 项 的表述错误;研究民生主义,应立足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立足于西学中国化是片面的,排 除 B 项;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观点,都能够体现史料实证的作用,排除 D 项. 7.1931 年 11 月中共在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 年 12 月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 共和国”,不久又改人民共和国为民主共和国,1936 年 8 月,中共致信国民党中央,提出了 “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中共政策的演变旨在 A. 更好地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 B.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纠正“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D. 进一步扩大民众的自由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民主共和国”突 破了原有阶级基础的局限性,扩大了群众基础。1936 年正值民族危机逐步严重之际,中共的 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 B 项;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不是中共政 策演变的目的,故 A 项错误;机会主义是右倾错误,故 C 项错误;扩大民众的自由权利不符 - 4 - 合材料主旨,故 D 项错误。 8.下表是中国 1977 年到 1985 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 A. 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 B. 高等院校的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 C. 恢复高考初期生源最好 D. 20 世纪 80 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20 世纪 80 年代 改革开放进行,故经济发展与高校发展相协调,促进了 20 世纪 80 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故 D 项符合题意;材料核心信息是 1977 年到 1985 年高校的录取和考生变化,70 年代末参考 人数众多,录取比例很小,原因是废除了多年的高考恢复,考生人数积累,1966 年以来的十 年,荒废学子,虽然学生生源数量最多,但生源质量不高,故排除 C 项;A 项持续表述不符合 材料数据信息,排除;B 项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不符合材料数据信息,故排除。故选 D。 9.罗马帝国颁布的《民法大全》规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如果妇 女被指控犯有严重的罪行,她将被送进修道院。”这一规定 A. 表明妇女身心问题受到法律关注 B. 使罗马男女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 C. 真正体现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D. 说明罗马妇女获得了部分公民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被送进修道院”反映了古 代罗马法对妇女身心的保护,故 A 项正确;在罗马法时代,妇女与男性没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排除 B 项;材料仅仅反映了对妇女身心问题的关注,但不能真正体现“人人平等”原则,排 除 C 项;古代罗马妇女没有公民权,排除 D 项。 - 5 - 10.1519 年,天花首先使西印度群岛的阿拉瓦克人成批地死去。后来,这种致命的疾病登上美 洲大陆,在以后的三年里,天花传遍了墨西哥各地,致使约 300 万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上 述史实说明 A. 文明的链接具有双重性 B. 葡萄牙人对疾病传播负有责任 C. 印第安人社会习俗落后 D. 新航路拓展了人类生存范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除了带来文明的交流,也带来了疾病等危害。因此,材料说明文明的链 接具有双重性,故 A 项符合题意;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是西班牙人,排除 B 项;印第安人落后 的生活习俗不是天花肆虐的原因,故排除 C 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新航路拓展了人类生存范 围,故 D 项错误。 11.下表反映了 1973—1997 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在世界中的占比情况(%)。对此 解读准确的是 A. 美元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不复存在 C. 新的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形成中 D. 欧元区仍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但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德 国马克、日元的国际地位日益加强,这体现了国际储备货币日益多元化,即新的国际货币格 局正在形成中,故选 C 项,排除 A 项; 1973 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影响依然存在, 故 B 项错误;欧元当时还没有出现,故 D 项不符合史实。 12.1997—1998 年,APEC 组织的部分亚洲和美洲成员,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 采取慎重的态度。这些国家大多认为:“APEC 组织 1997 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 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6 - A. 意识形态对经济进程的严重影响 B. 国际区域组织缺乏约束和预警机制 C. 部分国家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反思 D. APEC 是非世界性政府间组织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PEC 部分亚洲和美洲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全 球化采取慎重的态度,源于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国家反思 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 C 选项正确;APEC 中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体现 意识形态的影响,A 选项错误;金融危机的发生不能说明国际经济组织缺乏约束和预警机制, B 选项错误;APEC 的性质与这一现象无关,D 选项错误。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 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 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 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 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 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 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9 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开创了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世界,促生了思想活 跃的知识分子及其团体。在这一时期,尽管人们的思想有诸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对,但总体 而言他们都展现了对理性和进步的信任与乐观态度,而且这些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都有着典 型的中产阶级出身和背景,他们开放而自由,富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中产阶级的成长大 大促进了知识创新、丰富了思想资源,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在他 们的带领下,倡导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绅士风范成为社会各阶层努力遵循的标准,人们的 生活更加精致而高尚。 ——摘编自裴亚琴《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属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主要特征。 - 7 -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科举制 度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作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 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 (2)特征: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倡导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追求理性和进步;具有个 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 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 富民群体来担任。”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 动;科举制度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回答。作用:根据材料一“富人者,州县之 本,上下之所赖也”“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结合所学 从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社 会治理水平的发展分析回答。 (2)根据材料“19 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开创了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世界,促生了思想 活跃的知识分子及其团体”可知倡导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他们都展现了对理性和进步的 信任与乐观态度,而且这些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都有着典型的中产阶级出身和背景,他们开 放而自由,富有社会责任感”结合所学可知中产阶级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具有个人修 养和社会责任感;追求理性和进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不能摘抄材料中的观点,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8 - 【答案】示例 1:中国近代建筑业发展历程。 从鸦片战争到全面抗战爆发,是中国近代建筑业的发展时期。表现在中西建筑风格交汇及其 相互渗透、融合;欧洲古典式的“殖民地式”风格突出;建筑队伍、建筑体系基本形成;全 面抗战至新中国成立,是近代建筑业的停滞期。 总之,侵略战争、国家政策、西方建筑文化传人和经济水平(城市化进程)是影响近代建筑 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示例 2: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影响因素探析。 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与经济发展水 平和城市化进程直接相关,如:近代民族工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殖民地经济、新民主 主义经济。与近代留学教育相关,如:早期赴美和日本学习建筑的留学生投身建筑。 总之,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共同作用与结果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 该观点必须明确,但不能摘抄材料中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予以评析,要求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观点”,依据材料中各阶段的建筑信息,可提炼出:中 国近代建筑业发展历程。“论证”,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建筑业的发展时期、近代建筑 业的停滞期等角度论述即可。 15.材料 1260 年,忽必烈称帝,建元中统,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二年元旦,八思巴至 乌思藏拉萨。在萨斯迦修建了塔庙,并为七座纪念前辈教主的灵塔树立伞盖、金铜法轮及金 顶,用金汁写制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余部,同时还向名师大德求学问法,增广见闻。 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悦,随即颁行 天下。次年,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赐玉印。作为帝师,八思巴向皇帝、皇后及 太子讲经说法,祈求福寿,并广做佛事,佑国久安。 八思巴在萨斯迦期间,免除了原来还是由他任命的公哥监卜的本钦职务,以尚尊代之。 同时,指定恰纳的遗腹子答耳麻八剌为萨斯迦款氏家族与教主的继承人。 1280 年 11 月 22 日,八思巴在萨斯迦中的拉康喇让中逝世,终年 46 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八思巴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思巴改革的积极意义。 - 9 - 【答案】(1)在乌思藏建立地方行政系统、建寺传法;创制蒙古新字;耐当地官员重新作了 任命。 (2)巩固了元朝在吐蕃地方的统治,加强了蒙,藏、汉等民族的相互了解与团结,维护国家 统一,保护了佛教各派的信仰自由,繁荣了文化事业 【解析】 【详解】(1)改革的主要内容,要根据设问要求,根据材料进行逐点概括即可。材料三段, 表述了三方面举措:第一段是突出对西藏的制度,第二段是蒙古创立,第三段是任命地方官 员,由此来归纳即可。 (2)改革的积极意义,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突出改革对西藏的影响、对民族团结的贡 献、对国家统一的贡献、对民族政策的影响等方面思考即可。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和平主义团体要求对一战军火交易的情况进行调查。1934 年,美国参议院成 立以参议员杰拉尔·奈伊为主席的军火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认为,美国是为了少数利益集 团而进行战争的。调查结果公布后,美国国内一片哗然,上当受骗之感在美国人脑海中油然 而生。深受孤立主义传统影响的美国人认为,参战不仅是为欧洲大国火中取采,而且只是为 了少数人的利益。此时,欧洲上空已是战云密布,但在国内,孤立主义者则掀起了强大的反 战浪潮。面对巨大压力,罗斯福不得不做出让步 1935 年 10 月,罗斯福说:“不管其他大陆 发生什么事情,美利坚合众国一定而且必须保持我们国父许久以前所祈求它能保持的——置 身事外,不受牵连。"1935 年中立法案的通过,还与孤立主义者对战债问题的认识有关。《约 翰逊战债施欠法》规定禁止向英、法等债务国货款,反映了孤立主义者的仇英情绪。……1939 年 10 月,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皮特曼方案,即美国在 30 年代的第四个中立法。其主要 内容是:废除武器禁运;交战国可以现金购买武器。修改中立法斗争的胜利,预示着孤立主 义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的国际主义时代即将到来。 ——摘编自乔瑞雪《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中立法案与孤立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通过 1935 年中立法案以及第四个中立法案的 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通过第四个中立法的积极影响。 【答案】(1)通过 1935 年中立法案的原因:一战后美国和平主义运动高涨;有关一战的更多 军火利益链被揭露,民众普遍感到失望;拖欠战争赔款问题严重,助长了民众的仇视情绪。 - 10 - 通过第四个中立法案的原因:法西斯国家在全世界的疯狂扩张,二战爆发,美国自身利益受 到严重威胁。 (2)影响:使美国孤立主义政策逐渐破产;美国的援助,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了美国 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和平主义团体要求对一战军火交易的情况进行 调查……美国是为了少数利益集团而进行战争的……《约翰逊战债施欠法》规定禁止向英、 法等债务国货款,反映了孤立主义者的仇英情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后美国和平主义运 动高涨、有关一战的更多军火利益链被揭露、拖欠战争赔款问题助长了民众的仇视情绪等角 度说明通过 1935 年中立法案的原因。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西斯国家在全世界的疯 狂扩张、二战爆发严重威胁美国自身利益等角度分析通过第四个中立法案的原因。 (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修改中立法斗争的胜利,预示着孤立主义时代即将结束, 一个新的国际主义时代即将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美国孤立主义政策逐渐破产、增强了 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等角度分析。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祥(1818—1876 年),晚清重臣。1860 年,他在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艰难地与 洋人谈判,最终稳定局势。1861 年,提出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任该衙门大臣,随后又 任军机大臣。1862 年,又任兵部尚书,大力支持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1874 年日本侵台时, 文祥已疾病缠身,但“强出筹战守”。于是,清政府下令督办南洋、北洋海防事宜,并确立 以日本为假想敌的海防经营策略。1875 年,在朝廷犹豫不决之际,他力挺左宗棠收复新疆, 最终意见被朝廷采纳。文祥主持办理洋务达十数年,不稍有懈怠,期间多次上疏驳斥仍因循 于夷夏之防的守旧大臣的荒谬言论。《清史稿》说文祥忠勤,是“同治中兴”各臣之首。他为 国操劳,而家里却一贫如洗,史学大师蒋廷蔽说:“文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大政治家。” ——摘编自曹子西《北京历史人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祥推动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文祥的国防与洋务思想。 【答案】(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侵略;清政府统 治危机加深,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1 - (2)评价: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倡导学习西方,推动了中国思想 文化进步;但其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意在维护清朝统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析】 【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信息“1860 年,他在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艰难地与洋 人谈判……大力支持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1874 年日本侵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等角度分析。 (2)“简评”,根据材料信息“确立以日本为假想敌的海防经营策略……他力挺左宗棠收复 新疆,最终意见被朝廷采纳。文祥主持办理洋务达十数年,不稍有懈怠,期间多次上疏驳斥 仍因循于夷夏之防的守旧大臣的荒谬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推动了 中国思想文化进步、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角度分析。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