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命题人:汪银兰(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2017.1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1. 2017年8月5日,两名中国游客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前用智能手机互相拍照,并在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巡逻的保安发现他们的举动后,随即通知警方。巡警随即根据德国刑法典中的“使用违宪组织标志罪”,逮捕了这两名中国游客。两名中国游客被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B.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 C. 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 D. 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迫 ‎【答案】D ‎【解析】20世纪30、40年代纳粹掌握德国政权时实行种族歧视和屠杀政策,侵略欧洲许多国家,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事实,目前中德关系非常友好,排除;德国政府逮捕两名中国游客的原因是“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不是因为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而对中国公民进行报复,排除B项;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 下图是1919年漫画家沈伯尘在《新申报》上发表的新闻漫画“长蛇猛兽动起来,冲破‘和平’、‘正义’塔”,塔前木门上写着“凡尔赛和会".该漫画主要揭露了 A. 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 B. 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的黑暗外交 C. 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D.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斗争 ‎【答案】B ‎【解析】“凡尔赛和会".冲破‘和平’、‘正义’塔”说明巴黎和会上对于中国领土转让的黑暗外交,故B正确;材料设计“凡尔赛”说明是外交,故A错误;漫画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学生运动和人民的斗争,故C和D错误。‎ ‎3. 1943年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下列事件发生于该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取胜 ‎②意大利投降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黑兰会议召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中途岛战役取胜是1942年,其他均是二战中发生与1943年的事件,故B正确。‎ ‎4. 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该战役 A.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 B. 是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C. 由英法联军在西线战场主动发起进攻 D. 促使战争的重心开始回到西线 ‎【答案】C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该战役时英法联军在西线发起主动进攻德国的战役,故C正确;A是马恩河战役;B是凡尔登战役;D是日德兰海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 美国和英法两国有着历史的渊源 C. 美德对外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伤害 ‎【答案】C ‎.................................‎ ‎6. 下列关于美国在一战中获得巨大利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B. 对国际事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C. 掌握了世界霸权 D. 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 ‎【答案】C ‎【解析】美国掌握世界霸权是在一战以后,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符合美国在一战中获取的利益,故排除A、B和D。‎ ‎7.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下列哪项史实最能证明上述材料的结论 A.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B. 中国五四运动兴起 C. 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 国际联盟的成立 ‎【答案】B ‎8.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战争财 B. 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 C. 表明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 D. 这是美国对日本进占印度支那的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二战时期对外政策的转变。从材料中可知,通过这一法案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可以购买和运输军火。故D项符合题意。A错在“主要目的”;C错在“完全放弃”;“ 日本进占印度支那”是在1940年,故D项排除。所以应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9.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 拿破仑战争 B. 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拿破仑战争主要发生在法国与欧洲反法同盟之间、普法战争主要发生在普法两国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间的战争,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无关,故排除A、B、D三项;一战结束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部分新兴民族国家脱离土耳其等因素,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故本题应选C项。‎ ‎10. 某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19年曾撰文,“他的言辞传到欧洲各国人民的耳中,甚至盖过了其本国政治家的声音。敌国的人民相信他会履行与其签订的契约,盟友国家的人民不仅把他视为一个胜利者,还几乎把他视为预言家。……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不仅已经超出了其支付能力,而且只有给它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和破产中拯救出来。他从西方走来,……为我们奠定未来的基础。”该文旨在 A. 说明英国已经无法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 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 C. 揭示美国的声望和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 D. 希翼美国应当领导世界并主动有所作为 ‎【答案】C ‎【解析】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度支配地位等字眼意在揭示美国的声望以及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仍然能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而非英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人当然不希冀美国应当领导世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 下图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进程。符合这一德国疆域图的时段有可能是 A. 1936年3月至1938年2月 B. 1938年3月至1938年9月底 C. 1938年10月至1939年2月 D. 1939年3月至1939年9月 ‎【答案】C ‎【解析】从图片来看尚未占领波兰等地,但占领了奥地利、斯洛伐克等,这只适合1938年10月至1939年2月德国法西斯对外的侵略扩张,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德国的侵略具体过程有个准确的的认识。‎ ‎12. 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表格体现出17世纪以来签订的国际公约,但并不是得到各国的普遍赞同和遵守,故②错误;其他选项均符合条约的实际,故C正确。‎ ‎13. 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国在战争期间中伤亡人数最多 B. 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 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D. 俄国率先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表格数据显示,英法、德和俄国在一战中伤亡比例较大。说明一战带给欧洲巨大的人员伤亡,故B正确;表格中没有显示各国参战的数量,所以无法比较各国伤亡人数,故A错误;此时还没有核武器用于战争,故C错误;表格显示不出俄国退出一战的时间,故D错误。‎ ‎14. 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 ‎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秦始皇时期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故③错误;秦始皇派兵攻打越族,促进了当地和中原地区交流,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5. 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这一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政府委派官吏对其进行直接管辖 B. 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 C. 以和亲方式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 以军事占领方式进行强制管理 ‎【答案】B ‎【解析】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唐太宗时期设立羁縻府州主要是设立突厥的首领为都督并可以世袭,满足了因地制宜的特点,故B正确;羁縻府州是利用当地人管理,故A错误;C属于管理西藏地区特点;D不符合羁縻府州特点。‎ ‎16. 《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 B. 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C. 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官方史书比一定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一己之见也不一定不足为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 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 缓和了阶级矛盾 B. 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 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 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答案】B ‎【解析】孔子代表的是汉族文化,不属于藏族地区文化,康熙这一做法显然不能缓解汉藏地区的民族矛盾,故B错误,符合题意;其他说法均符合题意,排除A、C和D。‎ ‎18.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A. 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 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 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 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答案】D ‎【解析】康熙时期中国的边疆外来威胁并不严重,且材料并不限于说明康熙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康熙学习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了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思想属于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康熙学习中外知识,体现了他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特点,故D项正确。故选D。‎ ‎19.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 A. 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 B. 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 C. 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 D. 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教以右手”、 “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等信息反映出早期家庭教育中特别突出伦理道德的规范,A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育 ‎20. “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种演绎逻辑贯穿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的研究、思考之中?‎ A. 甘地 B. 孙中山 C. 亚里士多德 D. 牛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三段论”类型的演绎推理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被选项中最擅长逻辑推理的杰出人物是亚里士多德,答案选C项,A B D三人均不合要求。‎ 考点:古代东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 点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称道。‎ ‎21. 亚里士多德说,在民主政体中,一切事物的最后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的弊端在于 A. 法律不符合实际 B. 容易形成多数人暴政 C. 法律约束力过强 D. 普通民众也享有权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说明群众的决策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故B正确;材料中说明不受法律控制,故A错误;法律约束力在材料中失去了作用,故C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平民,不是普通民众,故D错误。‎ ‎22. 克伦威尔说过:“我宁愿要一个穿粗布上衣的下级军官,只要他懂得为什么而战并热爱他了解的东西,而不要一个你们称之为‘绅士’而其他条件都不具备的人。”从中可见克伦威尔选拨军官更关注 A. 出身 B. 信仰 C. 勇敢 D. 修养 ‎【答案】B ‎【解析】“只要他懂得为什么而战并热爱他了解的东西”说明的是注重思想信仰,知道为何而战,显然说明克伦威尔注重军官的信仰,故B正确;出身、勇敢和修养显然不符合克伦威尔的标准,故A、C和D错误。‎ ‎23. 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出现都维护了革命成果,稳定资本主义统治,故C项正确,D项包含在C项之中。AB项不是主要原因。‎ ‎24. 乔治·华盛顿曾指出:“在导致政治繁荣的一切倾向和习惯中,宗教与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纯粹的政治家与虔诚的人相同,应该尊重和珍爱这些支柱。”这表明华盛顿 A. 重视宗教道德在实现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B. 强调人的信仰与道德是实现独立的重要前提 C. 认为政治家们要坚持宗教自由和高尚的道德 D. 主张运用宗教、道德和法治推动国家民主化 ‎【答案】A ‎【解析】“宗教与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应该尊重和珍爱这些支柱”说明宗教和道德在民主政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故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独立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说明道德和信仰对于政治的作用,不是政治家主张,故C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法制信息,故D错误。‎ ‎25. 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写到:“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下列史实中能映证这一说法的有 ‎①颁布《拿破仑法典》‎ ‎②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③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法兰西第一帝国属于专制独裁的政权,故②错误;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史吉伦特派建立,故④错误;颁布《拿破仑法典》属于革命原理的传播,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属于旧势力的摧毁,故①③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 ‎26. 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巨人”。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这些战争有些①具有反欧洲封建势力的革命性、②具有侵略弱小国家的侵略性、③具有建立欧洲霸主的争霸性、④具有反击反法同盟干涉的民族性和正义性,下列战争与以上评价相对应的是 ‎①奥斯特里茨战役 ‎②进攻俄国 ‎③远征埃及 ‎④1796年北意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打败欧洲第三次反法同盟战役,具有反对欧洲封建势力的革命特点,故①对应①;远征埃及属于侵略其他国家性质,故③对应②;进攻俄国目的是想建立欧洲霸主,故②对应③;1796年北意战争属于反击反法同盟干涉的民族性和正义性,故④对应④,选择C正确。‎ ‎27.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 创建中国同盟会 B. 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 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比较简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判断,可知,B项,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要功绩”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及其主要功绩·领导辛亥革命 ‎28.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主要是从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进行,因此甘地被称为“圣雄”“国父”,但最终并没有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故③错误。其他均符合甘地行为和称号,选择D符合题意。‎ ‎29.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 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马克思认为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代议制,英国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因此马克思认为这些国家的工人运动基本以和平方式出现,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无产阶级政党成熟,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工业革命进展迅猛,排除D。所以选C ‎30. 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 ‎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 ‎③提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思想 ‎④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是恩格斯的作品,该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 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排除④,其他三项均是列宁提出的观点,故B正确。‎ ‎31. 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是毛泽东的诗词,“芙蓉国”指的是毛泽东老家湖南,故⑤错误;“华夏”自古号称中国;九州代表中国;神州代表中国;“赤县”表示中国,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选择A正确。‎ ‎32.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冲破了思想樊篱 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深化了体制改革 ‎【答案】B ‎【解析】第一次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束缚;第二次讲话冲破了社会主义不能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束缚,故两次讲话都冲破了思想藩篱,故B正确;A和C是第一次成就;D是第二次成就。‎ ‎33. 下列有关《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这部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 B. 阐明了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C. 论证了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的进化 D. 奠定了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诞生,该书中提及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故A正确,符合题意;经典力学属于力学体系,故B错误;C属于进化论的观点;D属于相对论的作用。‎ ‎34.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身为总办兼总工程师的他,所面临的困难有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设备 ‎③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准备坐收渔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当时政府并没有严令按时通车,故③错误,其余三项均是当时詹天佑面临的困难,故C正确,符合题意。‎ ‎35. 对于京张铁路的修建,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19世纪末由中国人自行施工建造的一条铁路 ‎②由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 ‎③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工程完成出色 ‎④为减缓坡度设计了“人”字形路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①选项中19世纪末的说法不正确,故选D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6. 华盛顿顺应时代大势,一生三进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力影响美国历史发展进程,终成一代伟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材料二华盛顿确实大有做国王的机会,但他最终辞职,拒绝做国王,固然,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美国既有的社会历史环境:存在拥立“英雄”当国王、做皇帝的社会因素和国际因素,而更有美国社会创建新体制、实行民主共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时势”条件。‎ ‎——陈光裕《评说历史人物要注意史观的正确把握与恰当运用》‎ 材料三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违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又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及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迟克举《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一生“三进三退”的主要史实。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华盛顿“三进三退”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势”与“杰出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1)①交出军权,拒当国王②主持制宪,为民主政治奠基③急流勇退,开创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2)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坚持民主,警惕专制;高超的政治智慧;美国社会的历史环境。‎ ‎(3)时势造就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会影响时势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一生的“三进三退”分别是:“一进”:领导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一退”:1783年拒接当国王,避免封建君主专制在美国建立;“二进”: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民主制度;“二退”:1788年夏宪法通过,华盛顿再次踏上归程;“三进”:1789年就任总统,组建联邦政府;“三退”:1796年急流勇退,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对美国民主政治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根据材料二中“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美国社会创建新体制、实行民主共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时势”条件”可知,影响华盛顿“三进三退”的主要因素有其个人素养原因和美国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3)依据所学从时势造英雄以及杰出人物对于时势发展发展影响。‎ 点睛: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的,任何英雄豪杰要想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时势造英雄。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历史事件的解决,所以说杰出人物会影响时势发展。‎ ‎37. 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旧贵族和旧官僚妥协,剥夺了大革命期间人民取得的重要权利,如普选权。‎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材料三(拿破仑)身材短小,颜色黯淡,似乎无底的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不趋时髦,也不遵守社会的狭窄的规矩。‎ ‎——罗曼•罗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在改造法国方面的“实在的成就”。‎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原则的主要表现。‎ ‎(3)指出材料三评价拿破仑的角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1)成就:结束了骚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建立了先进的兵役制度;编纂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等等.‎ ‎(2)主要表现:放弃共和制,建立帝国;实行分封制;与旧贵族和旧官僚妥协;剥夺人民权利.‎ ‎(3)角度:外貌、性格.方法: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看其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等等.‎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并结合所学拿破仑举措从“结束了骚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建立了先进的兵役制度;编纂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旧贵族和旧官僚妥协”从民主权力的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一小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身材短小,颜色黯淡,似乎无底的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来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方法结合所学从“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以及看其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 ‎38. 材料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由美、英、日、法、意五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争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 ‎1926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北京政府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北京政府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订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 ‎——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 ‎(1)写出材料中提及的《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时间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1922.2;1922.2。‎ ‎(2)成果:通过《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建造海军主力舰的权利,从而结束了英国海上霸主时代;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3)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增强了中国政府的外交热情和民族意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急于武装霸占中国的侵略计划。消极影响:使中国回到了被几个帝国主义强国共同宰割的局面。‎ ‎【解析】(1)依据所学从1922年时间思考回答。‎ ‎ (2)依据材料“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的信息归纳回答。‎ ‎(3)依据材料“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结合五四运动事实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归纳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所涉及的题材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是目前高考中测试能力考查较好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中信息进行解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指导: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