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
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 审校: 磨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 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据此 可知“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主要是指 ( ) A.王位世袭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度 2.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后始称皇帝,但同时又自称“天子”,且为巩固皇帝制度,统一六国后他还创制了一套御玺,其中就包括“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等。上述现象说明秦始皇的政治追求是 ( ) A.皇位世袭 B.君主专制 C.君权神授 D.中央集权 3.汉代察举制注重德行和才能选纳贤才,魏晋九品中正制靠德才与门第“计资定品”,隋唐科举制按年开科,不受私家经济限制,全国统一公开竞选。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升了文化水平 D.体现了公平竞争 4.据统计,南北朝至元末近千年中,我国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都有记录。这种现象在客观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东南地区 ( ) A.经济重心南移北方环境恶化 B.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C.南方商品经济意识强于北方 D.南方开发晚生态环境良好 5.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 A 闭关锁国 清朝禁止了外商来华贸易,虽然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重农抑商 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 朝贡贸易 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 均田制 自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封建政府实施的一项土地政策,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6.“《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质上”的“反动性”主要体现在 ( ) A.采用宗教思想指导斗争 B.贯彻绝对平均主义原则 C.无法克服农民思想意识 D.坚持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7. 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 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刊 ( ) A.《申报》具有鲜明的反清政治立场 B.具有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社会功能 C.弘扬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办刊宗旨 D.对司法案件审理起到了决定作用 8. 右图为洋务运动中188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票样(局部),其上印有“奏准设局招商,置备轮船运漕揽载……招集股银一百万两,分作千股”等内容。据此内容判断轮船招商局是 ( ) A.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B.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C.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 D.辅助军工的民用企业 9.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革命党人的这一转变主要体现了国会在立法中 ( ) A.分权制衡 B.阶级妥协 C.因人立法 D.注重国情 10.荣维木先生曾提出:“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有着紧密关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二是中国在反侵略的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积累是指 ( ) A.民主进步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相应提高 C.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11.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成立到取消的重大史实。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时间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 1937年9月 主要 史实 成立于江西瑞 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陕甘宁边区政府立, 临时中央政府取消 A.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B.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 C.中共工作重心的变化 舒中高二期中历史 第2页 (共8页) 舒中高二期中历史 第1页 (共8页)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2.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旨在挽救日本侵华后的经济困局。计划中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据此我们对该计划应持的积极评价是 ( ) A.主动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B.为我国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C.促进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3.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自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4.下表是建国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情况调查表,表中留学方向的变化趋势说明了 ( ) 时间 主要留学国家 1950—1965年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972—1978年 共49个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1978—2009年 西方国家 A.建国以来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B.建国以来文化教育领域长期执行“左”倾思想路线 C.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国际关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的转变 15.大跃进中的“共产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也符合中 国文化中的乌托邦思想,于是政府的号召就得到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响应。这说明“共产风”的一时盛行 ( ) A.是传统文化必然产物 B.是旧思想残余的表现 C.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D.追求平等成为新时尚 16.在雅典处理乡村事务时,民众都有发言权,他们必须说服对方,使大家相信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乡村日常事务中,特别是宗教节庆和祭祀,都要求村民要一起商讨,甚至需要某方达成妥协。这些做法说明 ( ) A.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B.财产等级制打破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C.雅典城邦是小国寡民 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17.下表最能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 ) 分类 标准 调整对象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立法方式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私法保护 名称 公法 私法 不成文法 成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追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渗透了自然法的思想原则 18.下图反映了1689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一起加冕的情景。作为加冕的条件,他们必须先签署由英国议会已经通过的《权利法案》。这个加冕程序的真实目的是 ( ) A.法律至上 B.英王退位 C.限制王权 D.强调法治 19. 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的情况,同时又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在1787年宪法对政治制度的设计中规定 ( ) A.国会议员合理分配 B.中央政府分权制衡 C.各州实行高度自治 D.美国民众全民参选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体现了两国的目的是 ( ) A.力求缩小两国政体差距 B.巩固维护本国现有政体 C.防止本国旧势力的复辟 D.相互借鉴对方政治经验 21.恩格斯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 ( ) A.引起欧洲“价格革命” B.导致美洲进入殖民时代 C.引起欧洲“商业革命” D.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2.观察下图,对比分析指出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石油作为新能源基本取代了煤炭 B.煤炭资源因开采过度而日益枯竭 C.内燃机在动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D.煤炭消费因污染严重被严格控制 23.下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图中与第②、③、④段相比,第①段殖民地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火车、轮船的出现 C.世界市场形成 D.电报、电话的使用 24.十月革命发生前有人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但当十月 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党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关键在于 ( ) A.十月革命以解放农奴为目的 B.布尔什维克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C.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D.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和平”和“土地”口号 25.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西欧最为紧迫的问题。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800千卡,这个热量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借此机会 ( ) A.发表“铁幕演说” B.解决古巴导弹事件 C.控制西欧地区 D.推动“欧共体”成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27小题各16分,第28小题18分,计50分。) 26.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今的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借鉴不同的人类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和古代雅典政治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三中认为英国“光荣革命”是“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 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结合英国相关史实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从制度创新角度说明理由。(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史实驳斥“美国民主制度对中国近代意义不大”这一观点。(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都诸市令(从六品上)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槩(gài))以三贾均市(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zhēng)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中。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政府是如何管理市场的?(4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晚清时期的时代特征说明我国近代工业如何实现从无到有的?晚清政府在这一变化中有何贡献?(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意义。(4分) 28.1776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11月16日,乾隆皇帝谕旨“删销书籍,以正人心”。 一场新的焚书运动在乾隆的指挥下展开,……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焚毁的书籍计77万卷。如此豪迈的思想打压,的确与英国人亚当·斯密自由的经济学理论构成一种惊人的横向对比。 ——引自【大家】亚当·斯密对中国的刻薄批评 我们这些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世界最高裁判者申诉,说明我们的严重意向,同时郑重宣布:……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第97页插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说明中、美、英三国政府在1776年时国家事务的侧重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的主要原因和英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8分) (3)从某种程度上说,从1776年开始,中、英两国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简要说明。(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