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邯郸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 B.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 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2.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下列对甲骨文“王”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 B. 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 C.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5. 古有云:“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漕利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天下,河渭无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关中地区逐渐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 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于南方优越的水利条件 C. 儒学的发展随地理环境的变化呈现地域差异 D. 文化重心的不断南迁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 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 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7.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 A.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B. “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C. “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D. “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1.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 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 ‎ 时期 ‎ 宋元 ‎ 明清 ‎ 形象特点 ‎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 A. 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 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 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3.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4.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面对西有沙俄侵占新疆,东有日本出兵台湾的危机。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克复新疆,所以保蒙古;守卫蒙古,所以保京师。”由此判断他 A. 在战略上重视主动进攻 B. 受传统国防思想影响 C. 着手构建西北防御体系 D. 对西方社会认识深刻 5.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代 ‎ 进口 ‎ 出口 ‎ ‎1885 ‎ ‎88,200,018两白银 ‎ ‎65,005,711两白银 ‎ ‎1895 ‎ ‎171,696,715两白银 ‎ ‎143,293,211两白银 ‎ ‎1905 ‎ ‎447,100,082两白银 ‎ ‎227,888,197两白银 ‎ ‎1911 ‎ ‎471,503,943两白银 ‎ ‎377,338,166两白银 ‎ A. 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 《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的困境 D. 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6.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 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C. 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 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7. 阅读下边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A. 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 “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8.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此事说明(  )‎ A. 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 B. 洋务运动需要改变纲常伦理 C. 洋务运动需要更多劳动力 D. 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 1. 北京大学文科在陈独秀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革。文科各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修、旁听他门、他年级功课。预科学生可选修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化学、哲学概论之一种。以上措施的实行 A. 使北大文科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B.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 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学术研究的气氛 D. 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主要说明新中国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3.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下列选项中属于“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成就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6.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年)再评论《十二铜表法》时说:即令在今日这种律令浩繁、法令铺床迭架地乱成一堆的时候,它仍然是一切公私律令的根源。这一评论基于《十二铜表法》‎ A.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B. 简明扼要并且易于执行 C. 涉及多个领域涵盖面广 D. 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 7.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 ‎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 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D. 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2. 洛克在《政府论》中论述道:“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求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与和平的生活。”此论体现的洛克的主张是( )‎ A. 社会契约 B. 共和政体 C. 分权学说 D. 人民主权 3. 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 工人斗争的压力 D. 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4.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5. 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A. 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B. 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 C. 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 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6. ‎1928年1月,斯大林发出指令,完成粮食收购任务要“打击收购者和富农”,“逮捕投机者、富农和破坏市场及政策的人”,并直接把“投机者和富农”宣布为“苏维埃政权的敌人”,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出这一指令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 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基础仍然存在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7.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 A. 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 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C. 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 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1. ‎“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一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外围,一切经济活动也都是按这一逻辑来进行的。”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 A. 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扩张进程 B. 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 C.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观念的世界蔓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8.0分)‎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请回答: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8分) (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请举两例加以说明(创办人、企业)。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6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有学者指出,经济现代化包含市场化和工业化两个层次,中外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如下表 近代欧洲 ‎ 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一世界市场 ‎ 近代中国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 现代中国 ‎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一一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根据材料围绕“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一一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 历史试题 ‎【答案】‎ ‎1. A 2. D 3. D 4. D 5. A 6. C 7. B 8. B 9. D 10. D 11. B 12. C 13. D 14. B 15. A 16. C 17. D 18. D 19. D 20. A 21. C 22. A 23. B 24. A 25. C 26. A 27. D 28. C 29. B 30. D ‎ ‎31.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 特点: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行业上主要分布在轻工业。(6分) (2)两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4分) 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客观条件(4分);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4分);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4分)。 (3)主要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4分)  ‎ ‎32. 示例: 论题:市场化有利于工业化。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国际、国内市场都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矛盾逐渐凸显,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国家逐渐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人对西方工业的认识逐渐深入,洋务运动引入西方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总之,市场的发展和扩大推动和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如市场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工业化促进市场化发展;市场化并非工业化唯一条件,计划经济也能推动工业化等角度均可)  ‎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而不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世系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的信息可知,“王”字的书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神化了王权,故 D项正确;AB两项与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符,排除;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选项: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分土变小,从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正确;②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从而导致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错误;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正确;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①③④,即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相关措施 ‎4.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要求具备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此项中的“完善”不能体现,故A错误。 B.题干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故B错误。 C.科举制是能够选拨优秀人才的,故C错误。 D.依据题干“主考官通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可以看出唐朝科举取士是依靠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对考生评判,这就使得科举取士带有主观性,不利于科举取士的公平性,故D正确。 故选D。‎ ‎5.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在这一时期,不管是在思想学术上,还是在漕运交通、水利灌溉等方面南方都已经超越了北方,这说明北方关中地区逐渐失去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故选A。BCD项都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6. 【分析】 本题考查元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C.根据题干“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与世俗文化相结合,故C正确。 ‎ ABD.此三项均不是题中文学艺术作为商品的原因,故排除ABD。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出现在宋代及其以后;“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出现在明清时期;这些与题干中“唐代”不符,故排除ACD;依据所学,唐代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故B正确。故选B。    ‎ ‎8. 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性分析之上,B项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 ‎9.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要求具备表格信息的提取与准确解读能力。 【解答】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据此依据题干“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结合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故D正确。 ABC.综上,这三项均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ABC。 故选D。‎ ‎10. 【分析】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要求具备题干信息解读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解答】 A.活版印刷出现于北宋。故排除A项。 B.活版印刷之前有雕版印刷。故排除B项。 C.最早的活版是泥活字。故排除C项。 D.战国有司南,指南针出现最早;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火药发明于隋唐;活版发明于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分析】 本题考查 【解答】 A.材料没有体现左宗棠在战略上重视主动进攻,材料体现了左宗棠应对侵略的策略,A项错误。  B.根据材料“克复新疆,所以保蒙古;守卫蒙古,所以保京师”可知,材料体现了左宗棠受到传统国防思想影响,主张新疆对于京师具有防卫作用,是传统重视陆防的体现,故B项正确。 CD.材料和CD无关,排除。 ​故选B。‎ ‎12. 【分析】 本题考查晚清进出口贸易,要求具备正确解读图示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答】 ‎ A.题干中的数据没有明确指向是哪种经济成分,故无法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故排除A。 B.1895年的进口额是1885年的两倍,而1905年的进口额是1895年的接近三倍,因此进口额的激增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故B错误。 C.题干显示从1885-1991年,清政府的进口额不断增加并超过出口额,表明清政府对外贸易出现了贸易逆差,故C正确。 D.一战爆发于191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 故选C。‎ ‎13.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C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与材料意思相悖;故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化 ‎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选B。A项错误,美日在这一时期不但没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而且还得到了加强;C、D项说的是内因,与材料不符。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 ·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  ​ ‎ ‎1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来看,主要反映缠足不便于在工厂从事纺纱和缫丝劳作,这实质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B、C、D和题意无关。所以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影响      ​ ‎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文科各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修”“预科学生可选修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化学、哲学概论之一种”中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改革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增加了学术氛围。所以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7. 【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要求具备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答】 A.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故排除A。 B.依据题干信息不足以得出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的结论,故排除B。 C.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故排除C。 D.依据题干“归绥”、“迪化”可知旧中国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蔑视,体现了大汉族主义色彩;而建国之后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18.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①③.依据题干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结合所学可知,《共同钢领》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故①③正确。 ②.强调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②。 ‎ ‎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④。 故选D(①③ )。‎ ‎19. 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并不是为了改善国际关系,故①错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推动了经济发展,故②正确;对内的改革更有利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更有利于对内改革,因此二者相互促进,故③正确;“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都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④正确。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 ‎ ‎20. 本题考查识记和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题目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为1964年、“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都非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为1970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时间为 1973年,二者发生在文革期间,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1.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十二铜表法》的确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但与题中主旨不符合,故A错误。                       B.《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具有简明扼要并且易于执行的特征,但并不是成为罗马一切公私律令的根源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由于涉及多个领域涵盖面广,是罗马法的重要基础, 成为罗马一切公私律令的根源,故C正确。                      D.题中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对罗马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对后世其它国家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22. 【分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①②④.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判断①②④正确。‎ ‎③.梭伦对雅典民主政治没有绝望,不符合史实,故③错误。 故选A(①②④)。 ‎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本质区别”这四个字。A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区别,所以不符合题意。米开朗琪罗把现实生活中的“苹果”提高到与宗教神学中的“圣母”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作家淡化宗教神学,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因此,本题应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 ‎24. 本题主要洛克的思想。材料“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求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与和平的生活”体现的是社会契约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洛克的思想 ​ ‎ ‎25.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1511年8月24日,马六甲被葡萄牙征服,并成为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1511-1641 葡萄牙人占领,1641-1824 荷兰人占领,1824-1957 英国人占领,因此选择A。西班牙主要向西扩张,排除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27. 【分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不选A。 B.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英勇无畏精神,并且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斗争策略存在较大问题,故不选B。 C.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故不选C。 D.根据题干中“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可知,巴黎公社运动不仅反对外来侵略,还将资产阶级政府作为其敌人并向其发起挑战,说明巴黎公社运动是民族革命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故D正确。 故选D。‎ ‎28.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的粮食收购措施,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答】 A.直接把“投机者和富农”宣布为“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属于极“左”思想,当时苏维埃政权并未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故A错误。 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30年代初,故B错误。 C.题干主旨是斯大林掌权初期,面对苏联出现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不是以新经济政策的改革思想去克服并化解粮食收购危机,而是不惜采用强制手段和“左”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对以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沿袭,实际上是背离了新经济政策,故C正确。 D.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并非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而造成的,恰恰是未能以新经济政策的改革思想去克服和化解现实问题;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冲突,故D错误。 ​故选C。‎ ‎2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的信息,可以看出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30. 试题分析:从材料“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一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可以分析的出是D项正确。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在全球的扩张。A项中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材料并未体现;BC项错误,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与生活方式等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 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但是全球化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需要把握。‎ ‎31.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第二小问从地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近代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 (2)联系所学史实,举出1895~1913年间创办的两家民族企业(包括企业名称和创办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发展的原因可以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清政府的政策调整等方面分析回答。 (3)材料三反映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其他方面的因素还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近代中国政局动荡、政府政策等等。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32. 本题考查对“市场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与理解,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并分析、论证的能力。本题属于观点论证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解读图表信息,围绕“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认知,拟定出明确的观点。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诸如,市场化有利于工业化;或者,市场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或者,工业化促进市场化发展;或者,市场化并非工业化唯一条件,计划经济也能推动工业化等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和说明,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就答案示例观点而言,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注意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进程以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解体等史实论证和说明。第三,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点评性的语言(小结),以升华所拟定的观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