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27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27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作业)

课时规范练27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汕头二模,30)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 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  )‎ 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 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D.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2.(2019河北保定二模,31)1947—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3.(2019福建厦门二模,3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计算单位 计划 最终完成 比计划增长%‎ 拖拉机 标准台 ‎5 146‎ ‎12 000‎ ‎133.2‎ 机耕面积 万亩 ‎758‎ ‎2 754‎ ‎263.3‎ 据表可以推知(  )‎ 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 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 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 ‎4.(2019甘肃二模,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  )‎ 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 B.经济建设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 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 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5.(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31)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这些建议(  )‎ 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 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 ‎6.(2019四川乐山三模,31)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D.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发展 ‎7.“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一重要论断出自于(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8.(2019江西九校联考,29)某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结构急需得到调整 B.“一五”计划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C.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D.“左”的错误影响农业发展 ‎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表中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年份 粮食产量 ‎(万吨)‎ 国家职工人 数(万人)‎ 国家财政 收支(亿元)‎ 第1年 ‎19 505‎ ‎2 451‎ ‎+6.0‎ 第2年 ‎20 000‎ ‎4 532‎ ‎-21.8‎ 第3年 ‎17 000‎ ‎4 561‎ ‎-65.8‎ 第4年 ‎14 350‎ ‎5 044‎ ‎-81.8‎ A.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 B.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C.国家经济政策的偏差性 D.新科技革命调整经济结构 ‎10.(2019新疆二模,30)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到10月,全国共有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5 161 617个、生产大队41 678个、公社77个,分别占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8.9%、0.8%和0.01%。这一调整(  )‎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发展需要 D.改变了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 ‎11.(2019江西赣州摸底,30)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千克、5.1千克、2.9千克、4.5千克和4.2千克,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这说明(  )‎ 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 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 C.集体化道路有力推动农业发展 D.“左”的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 ‎12.1957—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6倍多,从9 644万吨增加到57 144万吨。但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从942元下降到527元,减少了44%,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有优势 B.经济建设全面衰退 C.国民经济发展代价大 D.阶级斗争破坏建设 二、非选择题 ‎13.(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备从外国引进,甚至“炮队所用器械子弹,尽仿洋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技术上依靠洋匠,如左宗棠任命日意格、德克碑为福州船政局正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江南机器局由巴斯主政;在民用工业中,洋人掌握大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清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回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轮船招商局1886年的144个船长和机械人员全部是洋人。‎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并供应成套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苏联和东欧各国来华技术专家达到8 000多人,同时还为中国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7 000多人。到1957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工业建设所需设备的自给率达到60%,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到86%。到1959年,中国已经能承担大部分勘察设计工作和大部分配套设备的制造任务。‎ ‎——摘编自汪海波主编《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引进外国技术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在引进技术方面有哪些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1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四,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以小酒馆为切入点,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经营过程中久经磨难,最终成为女强人的故事。下面是该电视剧的部分故事梗概:‎ ‎1955年,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的徐慧真,继承祖产,当了小酒馆的老板。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所有商户搞公私合营,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1958年,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各家各户都把废旧的铁锅和铁盆捐出来支援国家,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了“大炼钢铁”的模范。为了小酒馆的经营,徐慧真虽历经坎坷,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经营理念。1979年,改革春风吹来,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并再一次焕发了青春。‎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课时规范练27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B 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苏联援助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入朝作战严重威胁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因此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在1953年才开始,故C项错误;合理的工业布局是指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2.B 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是土地公有制,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和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工业的比较,故C项错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B 材料反映了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与国家工业布局无关,故A项错误;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拖拉机产量和机耕面积都比计划要增长若干倍,再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可知,表格内容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合作化相互促进,故B项正确;在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在“大跃进”时期,生产领域出现了冒进现象,故D项错误。‎ ‎4.D 社会主义改造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与苏联模式有一定的关系,但无法解释我国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没有体现急切性,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故D项正确。‎ ‎5.B 材料中苏联专家主张学习苏联发展经济的模式,不会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的弯路,故A项错误;苏联专家的意见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工人的利益,与苏联发展工业的模式类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种做法有利于经济战略的实施,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故B项正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借鉴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不是移植其模式,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而题干中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 ‎6.A 根据材料“1956年9月,陈云提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可知,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我国积极探索经济管理体制,故A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逐步恢复市场经济”与材料“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不符,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是对私有经济的公有制改造,故D项错误。‎ ‎7.B 中共七大在抗战时期召开,其主要任务是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召开,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成为主要任务,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其主要任务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新生产关系已经建立”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十四大在1992年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不符,故D项错误。‎ ‎8.D 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状态,没有体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题干中的故事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故B项错误;故事只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故C项错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故D项正确。‎ ‎9.C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包括粮食产量、国家职工人数、国家财政收支等情况,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只是说的粮食产量的情况,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从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看,显然与这一结论不相符,故B项错误;由于国家不断发展重工业,国家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收支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 ‎10.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故A项错误;由材料“全国共有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5 161 617个、生产大队41 678个、公社77个,分别占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8.9%、0.8%和0.01%”可知调整了人民公社的规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农村的经济,与工业建设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人民公社于1983年撤销,故D项错误。‎ ‎11.A 由材料“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可知,从1957年到1965年农业基本上没有发展,这主要是“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果,故A项正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缓慢,不是未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集体化道路是在1953—1958年,故C项错误;D项中“彻底纠正”不符合1965年的史实,故错误。‎ ‎12.C A项表述与题目中“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不相符,故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6倍多”不相符,故错误;根据题意,能源消耗与国民收入成反比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代价大,故C项正确;能源消耗量增加与阶级斗争无关,D项错误。‎ ‎13.参考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西方的坚船利炮冲击了统治阶层;清政府面临列强侵略和内部人民反抗的局面,统治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或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地方督抚或地方实力派的兴起和壮大。‎ ‎(2)不同:新中国主要从苏联和东欧引进技术,而清政府主要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新中国政府始终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而清政府则受制于外国;新中国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坚持自力更生,而清政府则忽视自主创新;新中国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而清政府依赖洋匠。影响: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使我国短期内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了国防实力,有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4.参考答案:示例一 情节: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 历史现象: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起来,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当时急于求成,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冒进性。‎ 示例二 情节: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了“大炼钢铁”的模范。‎ 历史现象: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出现了全民炼钢的现象。‎ 评价:1958年,为了“赶英超美”,国家号召全民大炼钢铁;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平衡;‎ 由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大跃进”运动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和劳动力,也导致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困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