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反映了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因此选A。B是秦朝时期;C是西汉时期;D是唐朝时期。‎ ‎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 ‎ ‎ ‎【答案】A ‎ ‎ ‎3.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 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仁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都不是“专替君主打算”排除A C、D。所以选B。‎ ‎4.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 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 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 “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墨家”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额表述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表述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办私塾,“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D项表述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5.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并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提倡“克己复礼”,不符合题意,排除A。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庄子最可能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百家争鸣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6.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这 主意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名师点睛】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思想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④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提倡孝道。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7.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 ‎【解析】“心”动才有幡动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和宇宙便是吾心是吻合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是二程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确理而后有气是王夫之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的观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8.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良知指的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都过探查自己的内心获得良知,故选A。B项中的“圣人”错误,不是只有圣人才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项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观点;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致良知 ‎9.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观点出现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明清时期黄宗羲思想,故D项正确;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元时期都不符合黄宗羲的生存时间,故AB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商皆本”,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黄宗羲思想入手,即可判断出明清时期,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0.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答案】A ‎【解析】明清之际,东南地区出现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专制力量强大,只形成了十分微弱的萌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这些思想家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和传统思想的束缚是一部分原因,但文化并不在变革中占主导位置,故BD项错误。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这是其阶级局限性,不是“时代性的缺陷”,故C项错误。‎ 点睛: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根源只能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所以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去理解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 ‎11.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顾炎武只是认为王(阳明)已非儒学之正宗而未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所以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顾炎武是反对王(阳明)的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的空谈,因为王(阳明)不习六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已非儒学之正宗”足以证明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已非儒学之正宗”。‎ ‎12. 达林·麦马虹著有《幸福史》,曾总结过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应填上 A. 金钱与权力 B. 法律与宗教信仰 C. 智慧和德行 D. 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主要思想派别和思想家有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权威,而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这说明那个时代崇尚的是智慧和美德,C正确;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人自己”、“知识就是美德”可知A错误,排除;法律和宗教信仰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民主与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所以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13.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故A项正确。B项不够全面,应排除;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皮特拉克 ‎14.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 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 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治国应该由专业政治家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直接民主政治就犹若雇佣一位蹩脚的舵手和建筑师,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15.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 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 宽容他人 C.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 敬畏自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说明作者主张捍卫人的言论自由;“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宣扬的是平等自由;以上都属于人的自然权利神圣不可剥夺,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17~18世纪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启蒙思想家把人性发展到理性,反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提倡民主自由平等、重视科学,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尊重和维护人权,提出资本主义新的国家构想,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社会剧烈的社会变革 ‎16.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社会契约 C. 分权制衡 D. 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人民主权否定主权在君,认为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 ‎ ,和题意无关,排除;社会契约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和题意无关,排除B;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即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和题意无关,排除D。由“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7.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着深远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以《法意》和《万法精理》的译名把《The Spirit of the Laws》这部巨著介绍给国民,该著作作者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答案】B ‎18.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 农业发展的需要 B. 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 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D. 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学之所以得到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19. 我国古代的科技高度发达,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 ‎①活字印刷技术 ‎②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 ‎③火药制造技术 ‎④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活字印刷技术发明,故①正确;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属于东汉,故②错误;宋元之前已经存在火药制造技术,故③错误;宋代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④正确。故①④组合正确,故选D。‎ ‎20.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时间不符;BC不对,颜真卿、柳公权都擅长楷书;D符合题意,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草书,而怀素是唐朝草书大家。‎ 考点:中国古代书法 点评:用表格归纳 字体 ‎ 特点 ‎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 小篆 ‎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 ‎ ‎ 隶书 ‎ 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 ‎ ‎ 楷书 ‎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 魏晋定鼎之功,钟繇和王羲之贡献最大; 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 ‎ 草书 ‎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 行书 ‎ 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功能,雅俗共赏 ‎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 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 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 ‎21.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社会环境不同,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B项偏离材料主题;C说的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和材料问题无关;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评价 ‎22.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 《清明上河图》‎ B. 《鹳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A项错误;《鹳鱼石斧图》是新石器时期陶质彩绘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墨梅图》是元代王冕所画,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故C项正确;《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区分文人画、风俗画、人物画等的不同点,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3.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各项中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汉代文学主流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属于《诗经》,故A项错误;“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属于汉赋,是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故B项正确;“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属于唐诗,故C项错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属于宋词,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再紧扣题干“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4. 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 平民化 B. 贵族化 C. 神秘化 D. 宗教化 ‎【答案】A ‎【解析】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特别是明清小说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适合平民阅读,越来越更多的反映平民的生活,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平民化而非贵族化、神秘化以及宗教化,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A。‎ ‎25.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经济的发展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统治政策的调整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学艺术形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现状的反映,在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结合本题,答案选A项,B C D三项则是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题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 ‎26.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答案】(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或: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 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据材料二“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据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思想统一的角度回答这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等方面回答原因何在。‎ ‎(2)本题结合材料并据所学知识即可从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方面回答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再从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秦朝摧残了文化、西汉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3)本题据材料二与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概括相同点。再从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残暴手段与教化手段、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等方面概括两者言论的不同点。‎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主张以圣经的历史,圣经的本身解释圣经,并批判了人民迷信圣经的想法。政治上主要有三点,每人都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国家产生来自于契约,民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材料二: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开导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三: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问题: ‎ ‎(1)对比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政治观念?‎ ‎(3)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材料三与材料二比较,试分析二者思想本质上区别。‎ ‎【答案】(1)特点:天赋人权、国家权力至上、民主政治。‎ ‎(2)政治观念:君权神授、君权至高无上。‎ ‎(3)原则:三权分立 区别:材料二是封建专制思想;材料三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每人都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国家产生来自于契约,民主制是最好的政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天赋人权、国家权力至上、民主政治等方面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 ‎(2)本题据材料二“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权神授、君权至高无上等方面回答这体现了什么政治观念。‎ ‎(3)本题据材料三“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最高法院……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说明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再从封建专制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角度说明二者思想本质上区别。‎ ‎28.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 ‎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 ‎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一以表格形式说明公元1-1500年,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00年后走向衰落,材料二“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本题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反映了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作答即可。注意要答出相关知识点,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本题是对第一问的现象作出原因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都是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都是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学生需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原因 特点 影响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